别改名了,把“偷菜”砍了算了
据说文化部最近又出新举措,“偷菜”改名“摘菜”。据报道众多偷菜游戏之所以由“偷”改为“摘”,是因为11月份文化部出的一个新规,即《文化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网络游戏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的第46号文件,决定加强网络游戏产品内容的跟踪监管,并要求各个社交网络中的偷菜游戏改名。
呵呵,多么文明的名字啊!不过还没听说那一个盗窃案件的当事人是因为受到偷菜这个游戏的影响啊。
这几天,网上关于“偷菜”改名“摘菜”的议论真是不绝于耳,可以说褒贬不一,但占有绝大多数比例的当然是反对和讽刺。有的说是多此一举,有的说是换汤不换药,有的甚至想起了“旗手”笔下的孔乙己,说“偷”=“窃”=“采摘”等等。
笔者认为“偷菜”真改名的话,不应改为“摘菜”,应改为“助人为乐”。首先来说,助人为乐是我们倡导的良好社会风尚,叫这个名字绝对不会像“偷菜”一样担心引起什么不良影响;其次,把别人顾不得收的菜或者忘记收的菜替他收了,也是在做好事,起码不会闲置虚拟的“土地资源”,这当然叫做助人;第三,大家都偷偷地帮别人(不,应该叫毫不张扬地帮别人,偷这个词不可再用了)收了菜,并以此为乐,岂不叫助人为乐?第四,还有一点,开心农场应进一步改进,收了菜不要有消息出现,让大家都做了好事不留名。
其实,应该改名的还不只是“偷菜”,就说那个抢车位吧,你偷都不让了,还让抢啊,必须要改,改成“看”车位多好啊,你这个车位空着,我做好事为你看着,这名字多好听啊。还有好友买卖,是不是有买卖人口之嫌啊?这可是犯罪;他买卖的还不是一般人,是好友,买来做奴隶,是不是有点太没人情味了;再者现在是什么社会,还有奴隶吗?竟敢提这个概念,简直是大胆。
文化部,真有文化,真会在文字上下功夫。不过,看来文化部分析的还不够认真彻底,要不一下子砍了算了,留它们作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