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卯仲春刘冰先生收徒马海军和他的自序
一、梦想照进现实

2018年从深中考入剑桥的许清清同学
于是我有了把她的故事写下来的冲动,相信会帮到我女儿的成长,也同时会激励到更多的学弟学妹们。


三、动荡中成为国学科代表
许清清是我2012届的学生,当年她顺利考入深圳中学初中部,成为(3+3)体系14班的一名学生。这个班是深中的重点班,学校非常重视,当时学校一开始和家长说从湖南挖了一个很厉害的老师做14班班主任,家长和同学们都非常期待。
直到军训结束,那位老师迟迟没来报到,后来终于传来消息说来不了了,内地的教育局不放人。开学后,学校面临的压力很大,不得不出面向家长解释,并临时决定让我先做14班的代理班主任。
这个班真是学霸云集,许多同学的父母是清华北大毕业的高材生,还有许多是海归。我和同学们选举完班级干部后,为自己挑了一位国学科代表,就是许清清。
公开课上,国学课代表许清清同学在主持课前拜礼
这个女孩长的很像林徽茵,水汪汪的大眼睛,总是嘴角上扬,浅浅的微笑着,一幅很文静很优雅的样子,我在班干部选举会上扫视全班,一眼就看出她的与众不同。
整个初一,她一直是我的国学科代表,很认真很负责。在初一即将结束的时候,协助我组织经典背诵大赛,她本人也熟练地背诵了《大学》第一章和《论语章句》精选。大赛结束后我们当时拍了一张集体照,她躲在最后面。谁能预料到五年之后她会顺利走进剑桥。
2013年许清清同学主持经典背诵测试赛

张慧芳老师接替我成为班主任以后,我基本上成了她的助手,帮她设计十四班的班级文化,按照仁义礼智信分组,把优秀传统文化植入了班级文化。最后这些孩子中考时大部分都考得非常棒。许多同学顺利考入深中本部,许清清同学成了深中标准体系的一名普通学生。
四、蝶变:从标准到国际,从深中到剑桥
深圳的家长们都知道,只有进入了深圳中学高中部才算真正进入深中,也意味着一脚已经踏入了重点大学的大门或全球知名高校的大门。
深中高中部有四大体系,这是当年王铮校长从美国学习回来后设置的。深中很早就开始分体系实行选课走班制,学点积分制,还设置了深中文凭课。标准体系的同学们扎扎实实的学体制内课程,三年以后参加全国统一高考。荣誉体系学霸云集,平时以竞赛为主,经常参加国内外各种顶级学术比赛。实验体系承担着课程改革的任务,教学和课程设置相对自由。国际体系不参加国内高考,直接用美国原版教材,上大学AP课程,考过了托福或雅思就可以申请国外的重点大学。
一开始,许清清同学对高中三年的人生规划也是一头雾水,相当茫然。她当时想进深中荣誉体系的,可是由于她初中三年并没有参加什么重要的赛事,所以被分到了标准体系。这可是严格的应试教育体系,将来是要参加国内高考的。但后来却出现了重大的变化,在高二的学期末,遇到了从剑桥回来的学姐,点燃了许清清的剑桥梦,再加上深中自由大气灵动的转系机制,许清清成功从标准体系转到国际体系,完成华丽转身的第一步,然后又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国际体系成功拿到了剑桥的Offer!实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在深中,真的是一切皆有可能。
五、高中三年的内心独白
以下内容是许清清同学高中三年的内心独白,这是她去年圣诞节从英国回到深圳后应我的要求发给我的,希望对更多关注深中的家长和同学们有所帮助,原文照录如下:
“想要认真梳理高中三年的生活,于是开始翻看自己的这三年的日记——虽然从来不觉得自己是有恒心的人,却鬼使神差的记了整整三年的日记。看着里面夹着的已经看不清字的小票、电影票、等外卖的时候写满一整页的“饿”、社团活动的搞笑插曲、随手抄的快递柜取件码、贴着的选修课拍的照片、一不小心在本子上打的草稿……我发现,其实每天都平平常常,没有改变命运的意外发生。但正是被记下的每一件小事和这三年遇到的每一个可爱的人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
说来不好意思,入学前我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会进荣誉体系,以至于军训前看到自己在标准体系时感觉有点恍惚——高中从一开始就和自己设想的不太一样。当时的我已经浑浑噩噩地玩了一整个暑假,突然有了要上进的念头。可老实讲和身边一些同学相比,我的努力根本谈不上努力,也焦虑也感到不知所措。后来一次数学课上史强老师说 “到位就是超越”,老实讲我只是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哪里有什么深层次的理解,加上意识到自己不是能坚持写五三的人,于是拿这句话安慰自己:那我到位就可以了。
正好第一次期中考试数学考的特别难看,就决定每天放学先去日进堂,把今天的数学复习了、错题整理了再回家。放学后的日进堂里,吊灯的白光很明亮但窗外的光是暖色调的,猫咪的声音轻轻柔柔的,还有书页被翻动的声音,气氛让人安心,所以这件事意外地坚持下来,也令人意外的是期末数学真的考得挺好!
尝到了甜头的我渐渐把这个方法贯彻到其它学科,渐渐养成不放过最小最小的疑惑的习惯,这才越来越觉得“到位”的有趣和不易。同时在身边同学的影响下开始坚持跑步、背单词、看书。于是白天上课和吸猫,放学在日进堂大概待到五点三四十,然后和大家相约去跑步,书在回家的地铁上看,背单词再十几分钟。高一就一下子过去了,我也喜欢玩手机也参加各种各样有趣的活动,但不影响成绩也一点点往上,原本全靠运气的语文和英语成绩也变得稳定。
高二的寒假我莫名其妙地觉得迷茫,觉得每天的生活都按部就班。其实高一就隐隐约约有这种感觉。某天碰见初中的语文陈正君老师,和他简单聊了两句,他告诉我:“对未来感到迷茫,就先做好眼前的事”。我当时眼前的事还没有做好于是很受用。可偏偏深中又有最多热情洋溢的人,想到身边的朋友忙起起社团或是专注于喜欢的事物快乐的样子,想到盛盛老师和我们讲她以前喜欢背诗,想到深中玩乐器、写诗、写小说的数学老师们,再想想自己只是凑热闹参加社团、说不上自己喜欢什么、对未来没什么期待,有一点点失落。
好巧不巧,过年前后我认识了一个剑桥学物理的学姐。我记不清和她聊了什么,只记得最后突然很想去剑桥,然后去了解了剑桥的工程系,它先学基本知识,大三对各个学科分支有了一定理解后才选择具体科系的课程设置很吸引我,就觉得更加想去。仿佛这个想法本身就足以打破现有的令人恐惧的安稳。但我不好意思告诉别人,就和爸妈说我想考一下alevel试试看申请英国的学校,他们同意了。我本以为在老师那会挨骂,结果钟蔚涛老师在路上碰见我时告诉我:“要自己把握”。这些瞬间让我觉得很感激。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