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校训考
今天凌晨捧读刘冰先生的《行为世范做人师》,由然想起世纪之交时,我的儿子考上甘肃天水师范学院,我领着去报名时,一走进校园首先映入眼帘的高悬在主教学楼的“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八个大字。这两句话从字面看即“师范”之定义,究竟是约定俗成呢还是具体有出处,冒昧去院长办公室请教。院长讲,这是北师大的校训,咱们学院搬来借用了,是约定俗成还是有具体出处,这得到北师大考究。
过两年因事到北京,我便去综合接待室去请教,一位年轻处长热情接待了我,并讲:“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乃北师大的旧校训,新校长邀启功先生重新书写校训时,启功先生提出斗转星移时势变迁,将校训改为“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可否?校长应允。这就是新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之出处。
“臭老九”辨
读刘冰先生的书,等于浏览浓缩了的古今中外名人名著之精典,太难得了。
先生知道的太多太多了呀!是先生像蜜蜂一样受釆万朵花得点滴蜜之苦,给了人们尝密的甜。
今晨捧读先生的书,发现“臭老九”一词,想起一个被遗忘的故事,分享给各位老师、同仁们:
上中学时,批“臭老九”,有位资深老教师感叹何为“臭老九”?当时无人答得!老师讲,元朝蒙古族统治了中华大比,因为蒙人过马背上的游牧生活,儿童从小练骑马,对教育不重视,统治者把人分成十类: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盗八娼九儒十丐(儒即老师)。
自八本样板戏之一《智取威虎山》演出后,王祥麟老师行走在路上不时地自言自语“老九不能走”!至今才顿悟其内心世界……
——止戈心语
细微之处见精神
凡伟大的人物,且注重细微之处。
一天刘冰先生于母亲讲堂桂林办事处安排擦地板,我认真地擦过了的。过了一会儿先生善意的说,杨老师你来看,地板擦的不到位,我实以为去看地板,先生却拿起抺布两手用力一拧,水落地上,然后讲“抹布洗净后要拧到湿而无水,才能擦得干净”。
联想到小时上学擦玻璃,两遍三遍擦不干净,受老师批评,原来是抺布含水,刚擦过看不出,等水分蒸发后就如画的山水画一样。真是活到老学不了,我真的服先生了!
爷爷的“百宝箱”
一次拖地时,刘冰先生说把拖把掉下的绳头要捡起来洗净凉干,总会有配上用场的时侯……
想起当年我爷爷(1900—1988)有个习惯,走在路上看见一个螺丝帽、小铁钉、细铁丝、纽扣……等不起眼的小玩意儿都捡回家分类放到一个木头箱子里,还真的能配上用场,不仅自家方便,邻里也受益。
母亲讲堂在先生的操持下,无所不有,啥也不缺,为何还要如此精细“小气”呢?原来一个人的高尚品德,往往表现在日常的点滴细小之中!
——止戈心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