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熹的“人欲”

(2008-12-26 10:09:51)
标签:

人欲

朱熹

腐败

分类: 观点

流行在人们口头上的一些所谓儒家的教诲,其实舛误很多,它们多是俗儒的语录,而不是正统儒家的思想,比如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解。

在朱熹的理本论哲学体系中,“理”是最基本、最核心的哲学范畴,在他那里,“理”具有至上性、形上性和对上性的特性。朱熹说:“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答黄道夫》)他由“理”引出了“心”,进而又引出了“道心”这个概念。朱熹说:“道心则是义理之心,可以为人心之主宰,而人心据以为准者。”(《朱子语类》)“道心”主宰“人心”,“人心”以“道心”为准绳。“心”有“道心”、“人心”之别,当然也就有了“天理”、“人欲”之异。

在朱熹那里,除了“人欲”之外,还有一个“欲”的概念。《朱子语类》中有这样的一段记载:“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在朱熹看来,人对衣食住行的一般性的物质要求是“天理”,是正当的欲望,也就是说,朱熹并不否认人们对维持生存的物质欲望的追求。而“人欲”则不一样了。“要求美味,人欲也。”这表明“人欲”是对维持人的生存物质需求之外的奢华的追求,而这种追求是会使人产生邪念的,这才是他所反对的,所以他说:“人欲者,此心之疾疢,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辛丑延和奏札二》)“心之疾疢”就是心有毛病,这样下去就有了“私”,有了“邪”,“私而邪者,劳而日拙,其效至于治乱安危,有大相决者,而某端特在夫一念之间。”(同上)这危害可就大了。“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孟子集注》),所以要“存天理,灭人欲”。后人在听了“存天理,灭人欲”这句话后认为朱熹是要灭掉人的一切欲望,这是违背了朱熹的本意的。

接下来要讨论的是追求奢华,讲求铺张的“人欲”要不要灭?这自是有灭与不灭两说。反对灭“人欲”的人会打出人性、人本主义的旗帜,找出追求奢华的物质享受会刺激财富的增长、会迫使人生出更多的创造性等等冠冕堂皇的理由来应对。但是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家有贤妻还想有外室,有了外室还想和那个看上去娇好的女人有一夜情,如此下去何时是了?物质的欲望也是这样。在当下的社会里,“人欲”的追求可怕地受到了普遍的支持与追捧。已经有了住房的,还想着拥有第二套;到饭店里吃饭不是为了填饱肚子,而是为了排场,整桌的佳肴用了一半就毫不可惜地弃之不顾已是常事;一些官员妻之外有二奶三奶以至御女无数已是家常便饭。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出现某局长烟抽150元一包的,手表带10万元一只的,车开凯迪拉克的,衣非1000元以上的不穿这样的事,也就不足为奇了。“人欲”滋生腐败,“人欲”会产生更多的社会犯罪,在“人欲横流”的社会里,最终会礼坏乐崩,家不成家,国不成国。“人欲”该不该灭还用得着讨论吗?

被看成是“心之疾疢”的“人欲”是怎样产生的呢?朱熹认为一是个人所禀受的“气质”不同所致,二是耳目口鼻之欲所致,三是对礼的态度不同所致。他的概括放在现在也是适合的。社会不发展是不行的,怎样才能在社会大发展的同时又能阻止住“人欲”的无止境的膨胀呢?对照朱熹找到的原因,工作还是要从源头上做起,一要进行社会道德教育,提高人的素质;二要大力倡导勤俭节约、开源节流;三要加强法制建设,健全规章制度社会监督机制。长期这样坚持着做下去,遮几可以做“天理”存“人欲”灭。

2008122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说吵架
后一篇:爱情故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