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电影杂谈》----J.law
(2009-04-01 09:21:04)
标签:
杂谈 |
此文J.law发表于校内2009-01-29 16:23。
昨天月明姐请我们看电影去了,挺着八个月的大肚子,还有她那没有身孕却肚子比她还大的老公。
其实最近电影院没啥好电影,之前该看的我们都看过了。可为什么我们必须今天看电影呢?原因得追溯到月明单位过年前的那次员工福利抽奖
一等奖一名
二等奖五名
三等奖六名
四等奖三十名
SONY耳机一副
人人安慰奖
一共就100来人抽奖,月明愣是连续第三年抽得免费电影票N张!这手气!你说还有救么?为了不浪费这几张电影票我们四个人只好看现在正上映的<游龙戏凤>
这片烂的啊!烂的都出水流脓!某些电影是你看完起码还能说出来哪拍的不好!这个电影您看完都无言以对!
节奏拖沓漫长,观众席里不时的发出唏嘘的声音愤怒着电影怎么还不结束?还有完没完了?毫无内容的在那凑时间,要不是外面天气寒冷估计大家早走光了。我气的都想拿个剪子把电影院的荧幕给剪了!实在太不尊重人了,就算观众都是弱智也不能这样糊弄啊?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形容这部《游龙戏凤》——————不要脸!
唯一遗憾:舒淇是个好演员,这点无人质疑。但是她就是没有一部能拿得出手的高档作品,演艺生涯大部分列表都是一堆又一堆的垃圾电影。或许这也是她的无奈吧。
------------------------------------------------
我回家为我太太放了一部他一直想看的电影---陈凯歌《风月》,因为他最近买了一本叫《花影》的小说。在他观看的时候我再一次重温了这部曾不被认可的经典电影。恍然发现过去故事里太多太多我所不解的地方如今我都懂了,过去对它的不解不是电影本身的问题,而是我太笨了,或是我太浅薄了。
放到一半的时候我问我太太:“你觉得这电影好看么?会不会太晦涩,看不懂?”
他的回答让我欣慰:“不!我觉得这电影真好看,每个细节都好棒,这群演员能把这些难度这么高的角色塑造的这么准确,陈凯歌的电影里没有废话,每一场都和下一场环环相扣。很厉害。”
我又一次不自禁的和他表述着自己的电影观,我告诉他陈凯歌说过,一个电影只要有情怀它会被人永远的记得。当我们看过很多电影之后我们至少要能发现那些电影是有情怀的,有些电影是没有的。
我告诉他买衣服看做工,看电影也要看做工的,当字幕出现的时候我们应该要看到摄影是杜可风,美术指导是张叔平,编剧是王安忆,配乐赵季平,出品人徐枫....这些代表了什么?或许这并不能代表一部电影的完美,但起码这些电影巨匠的参与会让这样一部作品配得上“褒贬不一”这四个字,要知道很多电影连这四个字都是不配的。
我还重复了一句姜文说过的话“有些人是烧白开水的,用来解渴。而我选择了酿酒,志不在量,我希望我的电影越陈越香。”
--------------------------------------------
依稀记得当年电影《风月》开机的时候,女主角是陈凯歌的女友陈红,电影已经拍摄过半陈凯歌因为不满她对角色的塑造换掉了她,重新拍过。经徐枫女士介绍女主角换成了台湾当时的新人王静莹,又因对王静莹的演技不满而让徐枫叫来了王祖贤重新试镜。最后还是选择了等待数月巩俐的档期,最后拍成了我们现在看到这部《风月》。因内容的压抑晦涩最终未能通过广电局的审批,和张艺谋的《活着》,姜文的《鬼子来了》同样命运...在内地至今未上映过。
话说这部《风月》距离今天也过去十二年了,很多喜欢和不喜欢这部电影的人依旧会去分析它里面蕴含的残月与凄美。
我对我太太说,我从来都不相信潜规则这件事情。但我相信潜规则的存在,在一些不入流的电视剧导演和庸脂俗粉的女艺人身上的确存在着,可她们代表不了华语电影,更污染不了电影精神,要知道很多中国导演的很多伟大作品都是没有在内地上映过的,或许他们开拍的那天起就知道在内地是不可能上映的。但是他们依旧用最顶级的阵容和对电影语言最诚挚的思索拍完了,拍的问心无愧。或许因为不能上映使得全部的投资都颗粒无收....
他们能为了自己对电影的那份坚持而付出这么大的代价,他们怎么可能随便找一个只会睡觉的女人来糟蹋他们和生命一样重要的电影呢?如果谁肯陪导演睡觉谁就能当主角?天底下还有妓女么?都去做巨星好了,赚的还更多。
世界只有一种所谓的潜规则是会成功的,好比1986年---1996年的张艺谋&巩俐。他们彼此搭档创作了很多当时充满社会争议而今树碑立传的经典电影。可这算是潜规则么?这不过是一场彼此成就了彼此的爱情,正如巩俐说过:“我和他合作了十年,也生活了十年,现在看他的电影有毛病我还是会打电话不客气的批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