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千滩(Sam Phan Bok)
终于要去我们来这里缘起的地方——三千滩了。
今天我们还是想去市场碰碰运气,看有没有别的车,结果大概你也想到了,没有!有的还是那部“菜车”,司机突然发现,他已经从打短工变为长工了。
今天因为我们要去两个石滩,三千滩和观星石滩,路途都是这几天最远的,车价也升至1400泰铢了(接近300人民币)。
一个多小时的车程,到达三千滩(Sam Phan
Bok),这里虽然已经是个景点,但并不收门票,河边有一些介绍,也有一个简易观景台,两个餐厅,几个小卖部。
刚进入三千滩,那壮观的石滩景象,那连绵的气势,让人兴奋不已。

三千滩

三千滩

三千滩

三千滩

三千滩

三千滩

三千滩
三千滩的经典景点大多集中在东侧,而商店跟小贩则集中在西侧,西侧也有一些可以租用的小船,用于在河上观览三千滩。
我们直接向东面的“崇山峻岭”奔去,在密密麻麻的石滩森林里,手脚并用,闪躲腾挪。爬到东面较高的位置时就能看到,石滩之上到处都是石洞,大部分的石洞积着河水或雨水,倒映着天空之蓝。

三千滩

三千滩

三千滩
当你第一眼看到三千滩的时候,一定会觉得此处景色有点眼熟。是的,地质纹理和颜色和美国大峡谷十分相似,因此被称为“泰国大峡谷”。
而三千洞的形成,是孕育着亚洲东南亚片区的湄公河的杰作。在潮湿季节,湄公河下游的急流不断侵蚀底下岩石而形成超过3000个洞穴。数千年之后,就形成了我们如今看到的壮观景色。
我不是地质迷,对这里的形成机理的理解还是不如队友们深,不过在大家的引导下,也逐渐悟出一些门道。
看到石滩如此千奇百怪的形状,看到三千个形态各异的石洞,可以想象,在雨季河水淹没石滩时,那汹涌的激流是多么疯狂与暴力,水下的漩涡是多么的迅猛,才能在真正坚如磐岩的石头上雕刻出这样的鬼斧神工。除了激流的力量,我们还要感叹岁月的坚强,正是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才形成了这个神奇绝妙的石滩。
激流冲出来的壶穴是很美的,有圆形、栯圆形、心形、8字形、串珠形和不规则的形状等等,每个都不尽相同,让人不忍离开。

心形洞

圆形洞

三千滩

8字洞

三千滩

我
三千滩

三千滩

串珠洞
爬上了最高的“山顶”,这里估计就是雨季时河水淹没的最高处。
而这一带,大概是因为河面的激流力量相对较弱,或是累计受到激流冲击的数量相对较小(有可能有些时候河水并未淹到这里),所以这里的石头的形状并不像刚才看到的变化那么大,形成了相对平整的一个区域,小的石洞也不多,而是以一个大湖的形状出现。




再向石滩深处走去,一段“下山”之后,进入一个石滩“峡谷”,此时正是中午,如果是在落日时分,估计就能看到网上“泰国大峡谷”的那个夕阳无限的景色了。

泰国大峡谷

泰国大峡谷

泰国大峡谷

泰国大峡谷

泰国大峡谷

泰国大峡谷
从“大峡谷”再翻上山坡,这一边就是最靠近河面的石滩了,而这一段由于长期靠近河边,接受河水的冲击时间更长,形状又出现了另一种的变化。
这里更多出现了经过长时间冲击造成的平滑光面,而一些材质更加坚硬的深色的石头,则散落在其中,形成了动静相配的特殊景色。

三千滩

三千滩

三千滩

三千滩

三千滩

三千滩

三千滩

三千滩

三千滩

三千滩

三千滩

三千滩
靠着河边的石块坐下来,突然感觉到近三小时在石滩中“上下求索”的疲倦涌了上来,气温也很高,但刚才在美景中几乎忘记了这一切。
望着这一个个的壸穴,一泓泓碧水,还有那条现在装作温柔的湄公河,闭上眼睛,我似乎都能听到了激流的呼啸,它强大得把一切都无情地冲远。
我太钟爱这样的景点,荒凉、偏僻、野性,几乎没有游客,一切都自然而然。
不过转念一眼,这样的景区需要很强的自我保护能力,安全意识要很强,要随时应付潜在的危险才行。因为景区太大,地势复杂多变,根本就没法监控,出现问题只能自己解决。而三千洞可以说洞洞皆存在危险,有些洞的深度超过几米甚至达到10米,大部分洞里都有水,人一旦跌落,就是极其危险的事了,因为你即使会游泳,在洞中未必能爬上来。而相对于老人、小孩、妇女等,危险性就更高。
我还在想那个问题,这样的景区若是在中国,我们要怎样才能保证安全,如果像泰国这样顺其自然肯定是不行的,我们的游客素质比三千洞还多样化,根本无法保证安全。我想想大概需要在景区之上修一条安全的栈道,不能走到石滩上才行了。不过这样游览,就不能亲身的体验石滩,缺乏了探求的乐趣了。

三千滩

三千滩
回到了岸边,在河边的餐厅里午餐,开始觉得在这风景区里不太可能吃到太好的,价格也会贵。但竟然很意外,我们在这里吃了顿很好的午餐,而且还便宜,那油炸风干牛肉的味道一直留在我记忆里。
绿树荫护的餐厅,景色很好,三千滩就平铺在眼前。清风徐来,冰镇可乐也让我们从疲累中回过神来。
今天我们的行程有些奢侈,因为下一个点还是石滩——观星石滩。

三千滩

三千滩

三千滩
原谅我以图片的形式充斥了整篇游记,不是我懒,是我的知识水平无法写出这里的地质特征,我将努力学习,争取在以后写出些像论文一样的游记。
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