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站到底

(2012-05-23 09:30:43)
标签:

杂谈

浙江卫视近来推出一个挺好看的节目,叫做“一站到底”,这是一个综合知识类的比赛节目,比赛除了以擂台式的PK吸引眼球外,其奖品更是丰厚,又好玩又实在。按奖品计算,每场最终获得大奖的价值可在6、7万元,这个诱惑不少。

 

于是众多的达人争相前往一试,其中也有部分知名人士参加,这些知名人士的到场,我想有两个原因,一是知名人士真的感兴趣来玩一下,露个脸兼也挣个人气;另外估计是节目主办方请来的,以此提高节目的知名度和收视率。

 

而这些所谓的知名人士里,也是分两类人,一是真正已经知名的人士,另一种是有一定可能形成知名的潜质,但尚未达到知名而又急于达到知名的人士。

 

一时间,满场尽是什么什么师、什么什么家的了,开过个人演唱会的演唱家,出过书的作家也不少了。至于那个演唱会是不是自己筹办的?有多少人去听了?那本书是否自费出的?总共卖出了多少书了?就没有多少人去追究了。人家就厚着脸皮“师”一回、“家”一回了,反正法律上又没有规定要达到怎样才能称“师”和“家”。

 

在他们这些所谓的“师”和“家”答题的时候,我发现了了一个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就是他们的知识面其实很窄,看起来智商也并不高,特别是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题目,基本上十有八九要栽。

 

一位年青的女作家,说是从中学就开始写小说了,还得过冰心文学奖。但面对“二八年华说的是女孩子什么年龄?”这条送分题时,却完全不知道,于是瞎碰,十一、十二、十九、二十,就是碰不到正确答案,最后连二九、三十都来了,真可以把人笑死。由于她有免答权,于是这一题也就过了,但很不幸的是,后面她又碰上了一条传统文化题:“通常说女人是什么做的”,她竟然又是不会,于是又瞎碰丝做的等,再让人晕死一次。你说是民工女孩不懂这两题也就算了,可她是个作家,是得过冰心文学奖的哦。难道她是个山寨的?

 

另外一个也是女作家,智商似乎不错,一般都题也都答得可以,但面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的下一句是什么时?”,想了半天,竟然答是: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晕啊,是不是网络搞笑版的恶搞诗词看多了啊,好像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群太监上青楼之类的。

 

以上说的只是一些典型现象,那些代表着现代文化人身份的“师”和“家”,在传统文化上的弱智是普遍存在的,他们在这方面的知识远不如一个普通的中学生。

我在想,那些已经在地球上传承了数百年至二千多年的传统文化,难道会在我们这个浮躁的时代中止传承的步伐,不能在时代的长河里“一站到底”了?

 

中国传统文化经历了太多的时代,它一直在传承中发展着,不断增加它的高度和厚度。焚书坑儒没能毁灭它,外族侵占未能改变它,殖民统治不能动摇它,证明了它是有着强大的生命力。

 

但是我们今天,社会算不上动荡,也没有发生太多大的变迁。而传统文化已经式微了,在社会信息爆炸的阶段,在文化信仰一直没有完整确立的时期。如今大学文学院的众多专业(以前是个大学士的专业)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了,而就算是以往需要很强的传统文化功底的作家,据说也不需要看传统文化的东西,甚至说可以不看书了。

 

是的,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它表现的一个整体的现象,你不好去怪某一个人,它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而一个社会,一个时代,它的魅力与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有很大关系的,中断和疏离了传统文化,其魅力必定逐渐失去。你的传统文化不能“一站到底”,你的魅力也无法“一站到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