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谈全运会
(2009-10-22 14:40:33)
标签:
杂谈 |
对于全运会,我曾经是热血fans,追看比赛、追比成绩、追捧明星的劲头不比九十后追周杰伦要低,我也曾为各地运动员全力拼搏的精神欢呼雀跃过,我更曾为广东代表队一直以来体育的强势而内心骄傲过。
不过近几届全运会,我的热情明显的下降了。
不是因为我年龄增大,对体育比赛失去了兴趣,想想我经常调闹钟半夜三更爬起来追看英超、欧冠比赛的热情,证明我的年龄并没有影响我多少;也不是因为广东代表团的成绩逐渐不如以往了,在中国体育百舸争流的今天,各地运动员水平提高形成更多的争冠群体是自然而然的,这也完全是一件好事;我想也不是山东全运整体水平下降的原因,虽然我对开幕式的表现稍有微词,但山东全运开幕式彰显的全民健身的体育理念还是表达得很不错。
那么我热情下降的原因是什么?我想是与中国近年体育水平虽然提高,但从中表现出来的精神内涵却不断下降有关。
我们在北京奥运拿了金牌第一,我想并不是我们在全民健身的运动里取得的成就,只是我们的体育界锦标主义,各地体育的政绩工程取得的成就,而这种成就是不应该提倡的。如今的体育,各地的政绩工程尤为明显,地方为出成绩为夺金牌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除了把财力物力精力全部押在几个优秀运动员身上之外,各种歪门邪道也运用的很熟练,很多事情完全违背体育的原则。
这也难怪,一个地方的体育如果你不出成绩,那里的官员就难以上位,也难以拿到资金,这不是一个地方的问题,而是全国的怪现象。
这些怪现象是足球的黑哨、假A、京哨、协议球,篮球的拥军哨、官哨等名词就能看出一二,还是说回全运的怪现象吧!
一、许多代表队还没参加比赛就已经有许多金牌了,最厉害的是江苏,未开赛已经有16枚金牌了,比较厉害的是辽宁和解放军队,有13枚金牌,广东、山东、北京也分别有11、10、9枚金牌,为何如此怪哉?因为金运会把去年奥运会的金牌数也带进了全运。
全运就是全运,奥运就是奥运,本来就有分别,“先前阔”从道理上并不等于“现在阔”,当然官方会说出一些诸如全运是为奥运服务之类的理由,不过也太牵强了。还没有比赛大家就不在一条起跑线上,这确实很怪。
二、“协议选手”、“积分双计”、“1/2块金牌”,这些词我不知道你懂不懂,不过我相信要完全彻底的懂你还是要做做功课,上届全运会在江苏举行,江苏拿了金牌第一,但有许多是协议选手拿的金牌,比较江苏拿了双人滑冰的冠军,每个人看到都觉得意外,因为这金牌从来都是东三省运动员的专利。你再细看就更奇怪了,因为这两个运动员本来就是黑龙江的运动员,但这次代表江苏了,这就是协议选手,当然背后的“协议”就很复杂了,一下子也说不清楚。
说一个容易理解一点的例子吧。这届全运解放军队男乒夺得男团冠军,但它的主力张继科是山东队的,也是协议过来的运动员,那他是怎样协议过来的呢?原来山东女乒有一个选手曹臻也是解放军队的运动员。山东的男乒团体没戏,而解放军的女乒团体也没戏,于是就把没戏队中最好的选手协议给对方有戏的队伍,这样美其名为协议,其实就想得到双赢,最终解放军男乒拿了团体冠军,山东女乒也拿了第三。我说如果不这样协议一下,这两个队都没办法取得这样的成绩的,因为全运会是按省市算金牌和总分的,这样的双赢实在是损害其它省市的利益,非常不公平。如果个个队伍都这样,那么这个运动会可以不叫全运会,而叫做某某项目的全国锦标赛就行了,实在是怪胎,就要说怪,是政绩工程和锦标主义作的怪。
三、“黑”色原素太多,体育成色下降。山东又不是原煤大省和钢铁大省,不产煤也不产黑色金属,缘何在这召开的全运却那么“黑”呢?黑哨、黑选手、黑观念、黑幕,怎一个黑字了得。河南赛艇队被查出服用兴奋剂,决定全队退出,你别以为这个全队抵制兴奋剂的决心,这完全是担心队里其它运动员也被查出的高明之举;柔道赛场上争议不断,有些运动员被判失利后干脆不下场,坐在场上抗议,成为一大奇谈;
女乒皇后张怡宁为了胜利也和教练一起“赖球”,将明显出界的球争为擦边球,主裁判不顾副裁判的抗议照样改判,讨好北京队以求仕途顺利的不正之风太盛,体育精神何在?马术比赛的观众故意在客队比赛时惊扰马匹;激流回旋场地工作人员迟迟不放水让客队运动员适应训练,为求主队得到好成绩。难道这些都没有规定吗?当然是有的,但违背了却没有人敢处理,可悲也。
怪事真太多,徒呼又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