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都知道清末的大学者王国维先生,他是我国近代享有国际盛誉的著名学者。
我知道他,开始倒不是因为他的著作,而是因为他在颐和园投湖自绝。
纯粹文人的内心情感大多是比较脆弱的,王国维先生也不例外,而他不留一言的自尽,更是诠释了他作为纯粹学者的身份。
王国维先生其实也是一位勇位标新立异的英才,但他的贡献主要体现在学术研究之中,他在政治上几乎毫无作为。在那个沉溺于大国优越的时代,他已经能够精通英文、日本,并能阅读德文版的哲学原著,是中国人研究康德、叔本华、尼采的先驱。他所著的《人间词话》、《红楼台梦评论》等至今仍被奉为经典名著。他是被认为真正能够化合中西,贯通今古的大学者。
在日常生活中,他却严谨自持,不营生计,清贫自守,不图享受,虽然名满天下,却甘为一介清白寒士。
王国维也是老实认真的人,或许老实已经被千百年的历史证明,它的可爱和弊病同样的多。而他的老实在清末,也有抱残守缺之嫌,可是认真从来没错。
从一个事事认真的纯粹学者去分析他,就可以理解他的循规蹈矩而不离经叛道了,也可以理解他能够写出那么庞杂的学术文献。
王国维先生的认真,一直坚持到了最后。在投湖前两天,他给学生、后成为了著名历史的谢国桢题写扇面时,写下两首七言律诗,可在题款时,于谢国桢名后,误写了一“兄”字。若是友人,不论年龄大小均可称兄;但谢是他的学生,师称弟子为兄就不合礼教的要求,悖于礼节了。于是,投湖之日,王国维先生先赴清华研究院,依常处理教务,然后用墨笔在为谢题写的扇面上涂改“兄”为“弟”字,这样,既表现了先生的待人接物的谦和,也合乎礼节。
认认真真做完了这些,王国维先生静静坐车到颐和园,缓步走到排云殿西鱼藻轩前,沉吟片刻,毅然自沉。。。。。。
此时,是榴花盛放的端午时节,满园的榴花映红了半天!而在一千多年前,那个认真而不苟且的屈大夫也是在这个季节自沉的。
王国维先生终去前没有留下什冤屈的话,他要说的,都在他的《人间词话》中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