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摩之后,另一种交通工具应运而生了。
这种交通工具的名字叫做人力三轮车,它迅速代替了摩托车成为了广州公共交通的一个组合部分,尽管现在仍然不是合法的。
到底是什么“运”令如此落后的人力交通工具“重生”的呢?自然这是与禁摩有很大的关系。
说实话,广州的公共交通还远未达到令市民方便舒适的水平,许多居民密集的地方仍然没有公交服务,如众多昔日的城中村(当然现在已经成为市区的一部分了),由于地域越扩越大,居民越聚越多,公交的需要也越来越大。
而公交却因为这类地方的区域和街道缺乏统一规划,也很少会考虑在这些地方添置公交。
像广州的新市镇、东圃镇、三元里、京溪村等等都属于这类地区,这些区域的特点都是有很大范围的内街路段,道路较窄,很难找出一个可以做公交场的地方,因此国营公交基本不会考虑在这里设点。
因此,以往这类地区的公共交通通常都由私人的摩托车代替了,因为它不需要很宽的道路,也不需要停车场,因此非常方便,但这类营运是非法的。居民上下班时居住点与公交的接驳,短程的出外购物、吃饭、访友等等,都是帮衬这些非法营运的摩托车,除非你有时间并且愿意徒步。
可以说,这种交通的需要量是非常大的,这是市场的一种需要,在市政公交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情况下,私营交通自然就乘虚而入了,这也解决了一部分人就业问题,当然也间接带来了一些像飞车抢劫之类的恶性案件。
不管怎说,我们可以肯定两点,一是这种公交是市场的一种需要,二是这种需求量还非常的大。
而当摩托车在广州退出历史舞台之际,谁来接替它的角色呢?这就是人力三轮车“再生”的“运”了。
有了这种私营的三轮车,禁摩之后感觉到很不方便的居民们又方便起来了,短程的上下班接驳、出行、购物、访友,三五元的车资,居民还付得起。而且这车比摩托车更安全、更环保,还挺有情趣的,又无摩托车之飞车抢取之忧,甚至还解决了许多人的就业问题。尽管它过多的发展,容易失去控制;或是走出小区到大马路上骑行,也是一个交通安全的隐患。但我仍然觉得,如果有一定的管理,这仍然是一件利大于弊的事。
但现在政府是禁止这种营运的存在,查车收车之事时常发生。这可是那些出卖自己劳动力谋生的小民们的生计啊!于是乎,这些车每天营运时就像是偷鸡摸狗的,一遇到查车的,就疯狂飞奔起来,安全的隐患也产生了。
这就好笑了,这些车在正常营运的时候是安全的,而碰到政府的管理时却就成了不安全了。
说实话,我属于劳动人民一类的人,我更愿意偏向于劳动人民的一边。
政府在禁摩时总说要为原来从事摩托车运输的人寻找出路,维持他们的生计,可到后来全都成了空话,而这些三轮车主许多就是原来用于运输的摩托车车主。你不为人家谋出路,却断了人家自出谋的出路,这是什么道理啊?
那些三轮车主们辛勤劳动,用自己的汗水挣取不多的报酬,而又方便居民的日常生活,我觉得是相得益彰的事,他们看似是错的,但他们是对的,就算有错也是小错。
而我们的政府部门,缺乏对这类地区的公交规划,缺乏解决民生问题的思想意识,一个劲死板的进行强制性的管理,他们看似是对的,但他们是错的,而且错的是大错!
我们的政府部门难道就不能采取更好的方法去解决这个问题吧,进行必要有效的管理,有控制、有范围地允许它们存在就真的不行吗?其实国内的许多城市,这种私营小公交都是有管理地合法存在的,难道广州就一定是非得高人一等?
政府部门是为维持社会安定,提高社会生活素质而存在的;政府官员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提供方便的。如果政府和官员们不能处处为社会的安定和人民利益着想,那它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宗旨的政府部门和什么素质的政府官员呢?
人力三轮车的问题虽然不是一件大不了的事,但对待的方法和态度也体现了我们的政府部门和政府官员对待其它大事的取向。
愿我与你同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