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第三的天然气不敌早来半月的冷空气
(2009-11-20 10:51:30)
标签:
天然气涨价供应紧张中石化中石油杂谈 |
分类: 热踪评论 |
主要内容:凡出现一次或大或小的自然灾害,吾国的能源系统、垄断企业就会出现一次供应危机,这次轮到天然气领域在葫芦里埋药了。是我国自然资源真的缺乏吗?非也!我们在支撑能源暴利和危机的同时,可要多长几个心眼,即使于事无补,起码我们会知道是谁在作弄国民。
今年的冷雪天气比往年来早了半个月。冷锋已过,没听说铁道部、石油公司、电力公司“紧急…缓解…确保… ”之类的新闻,本以为经历了07岁末老天爷的那场考验后,中国的垄断行业都改良了,中国抗拒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了,然而,事与愿违,绝非相安无事,提前到来的冬天终归要打败一家垄断企业,将吾国的能源供应系统打回原形,今年的这个垄断行业是天然气。
重庆2万多辆出租车出现了排队加气现象,要知道川渝可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气产地,现在也无法对车辆加气实行敞开供应了。而中国北方更不用说了,一句话:缺口很大。按照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解释,武汉、长沙、杭州、合肥等多个南方城市出现这一幕,主要原因是极端气候导致的需求暴增,只能适当压减其它地区和工业、发电用气,以保证重点地区和居民用气。 他们说了,中国石油天然气市场供应量已经由月初的1.69亿立方米/日提高到目前的1.89亿立方米/日,一下子增长这么大,我们吃不消,我们已经让管网开始满负荷运行。
这只是一方面,气价可不象汽油价、电价,按着就不变,按不住发改委发个文就变了,随着天然气供应出现紧张局面,从11月初开始天然气价格一路高涨,华南地区已从每吨4000元左右涨至4500-5200元/吨,北方地区由3250元/吨涨至3800元/吨。在全国天然气供应吃紧的情形下,11月1日—16日的半个月之内,国内天然气批发价格涨幅平均已超过两成,而且涨势目前仍在持续,照此下去,天然气价格很快就要赶上柴油的价格了。
冬天提前半个月到来,天然气的供应怎么一下子变得如此脆弱?我们来看看重庆市9月底的一条信息:今年全重庆供气计划是51亿立方米,西油公司(中石油下属公司)要完成此计划,必须在最后三个月,将供气指标由1360万立方米/日提高到1780万立方米/日,否则,重庆市领导好不容易与中石油达到的全年供气协议就要泡汤。看来:天然气的供需缺口巨大,供求矛盾十分突出,绝非一日之寒造成的,难道我国的天然气资源少?
2007年全国累计探明天然气可采储量为4.1万亿立方米,比2006年增长了6.7%。随着我国天然气资源探取工作的加强,目前,我国是亚太地区仅次于印尼和马来西亚的第三大天然气储备国(见附图),相信细心的您会这样分析:中国还有许多地区没有探明天然气储备,而我国南海的许多天然气资源早就被这两国统计在内了,为此,我国宣布的天然气储备量为4.1亿立方米,而国际公认的统计报表只有2.2亿立方米。即使加上中东,也只有伊朗和卡塔尔的天然气储备量多于我国。
看来,问题并不象中石油、中石化两家垄断天然气行业的企业所说的那么简单。事实上,“石油巨头觊觎市场供应紧张的有利时机获得更高的市场价格”的说法已经在市场中广为流传,民间也有天然气荒幕后是“逼宫涨价”的说法。有业内人士说,“川气东送”项目出现停滞,一定程度加剧了此次“气荒”,而停滞的关键因素是因为与下游用户在购销协议上谈判进展缓慢。
因此,我们在听垄断行业和买断专家的所言、观国家职能部门和天然气全行业的所为,真要多长几个心眼,即使再多的心眼于事无补,起码我们在花血汗钱支撑这些能源暴利、用我们无私的奉献消化这些能源危机的时候,我们知道:谁在玩弄着国民。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