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发改委别成了垄断行业的“发财委”

(2006-11-01 13:03:01)
分类: 小研究

主要内容:发改委经常被资源垄断行业“缠”着,像 “大人被小孩围着要零花钱”一样,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资源价格的“国际接轨重构”为什么非要从垄断行业入手?这就像吃惯大米饭的农村孩子,却要按城里吃西餐的标准讨要生活费一样。中国的民主、物价飞涨价格怎么办?

据透露,国家发改委日前正计划是将每年的天然气价格上浮5-8%,直到大致与国际价格水平接轨为止。同时,受中俄天然气项目谈判受阻的影响,今年的天然气涨价幅度很可能会突破10%。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巨头申请天然气的涨价方案也已呈送至发改委案头。

http://news1.jrj.com.cn/news/2006-10-29/000001740008.html )。

普通老百姓知道有“发改委”这个部门的,多半是因为资源垄断行业价格浮动时,总会有一个“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前提。发改委经常被资源垄断行业“缠”着,像 “大人被小孩围着要零花钱”一样,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招架不着了,有关人士就开始松口吹风了:“涨价总是难免的”。继八年内,石油涨价十次以上、天然气涨价两次以上之后,这次垄断行业“上书”不久,发改委就召开石油巨头峰会(注意:非民调会、专家会、经济问题专题会),并表了这番“司空见惯”的态。人们很纳闷:发改委莫不是垄断行业的“发财委”?

中国油气价格非要在近期与国际接轨?那么,中国的粮食价格与国际接轨了吗?中国的货币汇率机制与国际接轨了吗?10元钱的人民币,虽然只可以在国外采购到国内一半稍多的天然气,但你用来在国外购买衣服、吃碗面条,恐怕连三分之一都达不到。那么,“国际接轨”的问题为什么非要从垄断行业入手?

我们知道,中国的天然气目前虽然显现有供应不足的矛盾,但大部分天然气还是国产的西气东输,外采天然气基本集中在华南、华东一线。国内天然气价格与国际天然气价格之差,是因为中国的天然气以国产化起步,推广时间较短,价随其值而非“价比三家”所造成的。垄断行业要求与“国际接轨”,就像吃惯大米饭的农村孩子,却要按城里大学生吃西餐的标准讨要生活费一样。其与发改委联合炮制的所谓“急需重构我国能源产品体系价格问题”,实在有掩人耳目,操之过急。但发改委却非常“热衷于”能源价格的调整,发改委一位领导日前表示,与国际接轨后,天然气使用增幅会下降,到实现自给时,可以再通过政府指令,限制生产者取得的垄断利润,同样可以达到限制生产者利润、鼓励用气的目的。可见,这次天然气的价格上涨,非“与俄罗斯谈判未果”使然,而是目的所在。

那么,发改委研究过“与国际接轨”后,生产者成本的核定问题了吗?“合理”利润又怎么确定?如果没有制订出方案就谈“国际接轨”的问题,其急吼吼的心态又从何而来?我们知道,俄罗斯天然气的价格,出口到不同的地区差别很大,西欧高、东欧低,独联体国家最低,不到西欧的一半价格。因为民众非常习惯于过去的价格。而发改委对国内的油气价格,乃至所有的垄断资源价格问题,却始终不站在民生和人民生活习惯上考虑,一看到有关垄断行业的“上书”,就“一屁股站在了垄断行业的代言席上”,还高举“与国际接轨”、“不涨价油气行业将蒙受损失”的旗号云云,事实真的如此吗?资料宣示:三大石油巨头今年上半年就创下了2000多亿元的巨额利润!就凭此,中国的天然气“与国际接轨”问题也应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如果说中国真的要从国外进口天然气,而且“进出成本倒挂严重”,资源垄断行业不但可以用在国产天然气生产与销售中,赚取的高额利润里加以弥补,而且可以在液化气管网建设、煤气工程建设等“垄断衍生行业”中得到弥补。任何一家企业都不敢保证它所从事的每一件产品都赚钱,他们知道:只要衍生产品赚的钱,足够弥补主产品,就不会放弃主产品,汽车行业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而在中国的资源垄断行业,情况就不一样了,他们想要的是“样样都赚钱,时时都赚钱,事事都赚钱”,只要不赚钱,他们就“上书”。而国家发改委俨然成了他们的“发财委”,他们研究价格问题的结论,都是有利于这些资源垄断行业的,到后来,涨价一阵风,纷纷吹落的只能是民生。据报道,中国的物价又到了一个上涨高峰,纠其原因,我想与资源行业的价格普遍上涨大有关系,因为资源价格直接推动了各行各业涨价,尤其是需要重金属资源的行业,现在面临进销两难,只能眼巴巴地看到产品的资源链赚钱,夹在中间,日子很难过啊!

另据报道,中国华南地区已经先期提升了企业事业使用天然气的价格,这更是防范民生意见过大的一惯手段,相对来说,提升单位使用资源的价格,可以“有效地”实现转借,就象一年前自来水涨价一样,等已背负“新三座大山”之压的老百姓反映过来时,涨价之风已“不可扭转”。有经济学者说,在中国做什么最赚钱?资源产品!资源产品,还是资源产品!为什么是资源产品,这不但与资源产品的利润、供销两旺有关系,与有发改委近乎“代言人”式的政策导向也有关系!

其实,我们从国家发改委订立的十四条主要职能来看,让油气价格符合“国际化标准”并非他们的主要职能,研究并保证国民持续、健康发展,保障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才是他们的主要工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