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热踪评论 |
据报道说:在南京“十一五”水价改革听证会上,20名听证代表有18人同意水价上涨,自来水涨价已成必然之举。自来水公司为水价上涨还列举了五个涨价理由,让人“耳目一新”。但这五条理由说服力又有多少?其实,我们在这五条理由里,很容易就能找到破绽和逻辑上的错误。
第一条理由是:“供水成本上升,企业出现严重亏损”。如果单单是因为要弥补亏损,我们可以算一笔帐:目前南京市全市的供水量大约14亿立方米,居民用水单价是2.3元/立方米,工业用水单价和特殊行业用水单价分别达到了2.6元/立方米和3.5元/立方米。以上三种单价在这次“一次听证,分步到位”调价以后,2010年将分别达到3.25元/立方米、3.45元/立方米和4.45元/立方米,平均涨幅0.917元/立方米。也就是说,到2010年前,按目前的供水量计算,自来水公司将净增收近13个亿!显然,以调价来弥补累计的1.2亿元亏损不是这次调价的理由,这次调价很容易让人想起2年前的电、气、油的轮番涨价,而事后人们发现,这些垄断行业盈利超乎想象,2006年上半年光是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已累计盈利1000多亿元,利润率高达37%。与此同时,他们发放员工奖金也是超乎想象,一名电力“抄表工”每年坐拥10多万元的收入,很难说这次水价调整不会出现类似的情况。任何一个市场化的企业一旦出现了亏损,第一步都应该从内部管理入手,而不是立即涨价,因为决定价格的权力往往在于市场,而不是企业本身。这次听证会上,我们看不到涨价方在如果提高服务、加强管理的信息,只是听到齐声叫“涨”的呼声,这只能说是垄断行业的特权。
第二条理由是:“江苏水资源费上调”。水资源费的上调是区区0.07元/立方米,也就是按目前的供水量,全年要多开支不足1亿元,这个对于自来水公司来说,完全是可以通过完善内部管理、开展“开源节流”可以花解的费用,也能成为要让老百姓多掏10多个亿的理由?此外这次水资源费上调是因为“南水北调”工程基金提高了,很明显,基金是对企事业单位征收的项目,如果非要转嫁到老百姓头上,起码要考虑南京市的老百姓是不是通过这项基金得益了。很明显“南水北调”对普通的南京市民来说并不是直接收益者,因此居民用水一下子上调0.95元/立方米,与工商服务业用水、特种行业用水价格上调水平相符显然是不合理的,而且上调的幅度均偏大。
第三条理由和第四条理由是一致的,也就是“南京要加大污水治理投入力度,而且污水治理的投入与产出要保持平衡”。这个指导政策,是水价上涨最有力的依据,但是我们知道:
污水的处理是水的循环利用,所谓的“投入与产出保持平衡”,从经济效益上讲,应该是投入与水循环利用的效益比,此外还包含一个城市环保的社会效益。自来水公司投入近20亿元建造城南、城北新污水处理厂,本身也存在一个利用污水产出新水的“节约产生效益”的问题。此外,环保和教育一样,是社会事业,将水的成本平均分摊到每立方米的水上,就象将教育成本分摊到每一位学生肩上一样,是行不通的。老百姓不希望自来水公司陷入巨额亏损,但绝不希望本来就应是社会性的投入,全部强行摊派到自己的头上来。加大污水治理力度,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每一名社会成员首先需要做到的建立全面节水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提高用水效率,而不是提高水价,让你多掏钱,害怕用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