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水流音--史·事·人 |
李白曰:烟花三月下扬州,
林徽因说:人间四月天,
草长莺飞时节
杏花春雨江南。
因为时差的关系,在“愚人节”次日深夜,我读到人民网4月3日的消息:
“昨天,申城遭遇今春以来首次严重沙尘天气,申城空气污染指数高达500,为当日全国之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日均值是去年日均值的7倍左右,创下本市自有可吸入颗粒物测量史以来的最高值。”
“据悉,在昨天全国城市污染排名上,上海以API值500位居第一,宁波则以API值368位居第二。同时,大连、济南、连云港等城市均出现了中度、重度污染情况。市中心气象台报告也显示,受冷空气影响,昨天申城能见度最低的地区,仅为2至3公里,大部分地区能见度在6至7公里。”
开头我以为是愚人节的玩笑,以前在上海工作的时候看到北京屡有“沙尘暴”的报道,曾经为居住在江南而感到侥幸,但是看到报道所附的照片,我相信了。题头图即是其中一张。
下面是在国内外知名度很高的去年四月的一张照片。这两张来自网络。
我想到当我向卡城的朋友介绍去年初在国内所拍的照片时,有一张让我很尴尬不知该如何解释的照片,是离沪前一天与上海的同事和朋友在金茂大厦55层餐厅酌别时所拍。
是“雾”吗?我自知当时是下午3点而且“艳阳高照”本没有雾,但是对于一些没有去过中国的朋友特别是没回过中国的华人朋友我只能含糊其词。
(照片除压缩未做任何处理。)
我多希望关于沙尘下江南的消息不过是“愚人节”的玩笑。
正像去年北京“下土”有人指责张艺谋不该拍“满城尽戴黄金甲”,结果满城黄金土;也许有人会批评李白说什么“烟花三月下扬州”,现在连“沙尘”也下了扬州。
一觉醒来,又一条消息刺激了我:
“美世昨日发表2007全球《生活质素》和《健康及公共卫生》排行榜,调查根据39项包括政府、经济、社会、环境、个人安全及健康、教育、交通及其他公共设施等指标,走访了全球215个城市。”
《生活质素》榜,亚洲的新加坡位于34,东京35,香港70,吉隆坡75,台北83,首尔87,上海100,北京116。瑞士的苏黎士第一,巴格达垫底。
《健康及公共卫生》榜,我现在侨居的卡加利第一,神户25,新加坡50,……上海134,广州154,南京161,北京166。
第一个榜涉及政府的管理,也许不同制度的政府会有不同解读,(其实据我的经验,到一个城市,想知道管理如何只要看市民有没安装“防盗门和防盗窗”即可)。
但是第二个榜,关于“健康及公共卫生”,老百姓应该有共同的认识:天是不是蓝,水是不是清,空气是不是干净。
卡城已经连续多年被评为第一,肯定有多方面原因,这里我想说两件“小事”,也许可以有一点启示。
在卡城市中心有一座楼,距市政府两个街区,是“无家可归者”收容中心,任何人不需出示任何证件都可以进去吃、住,除居住者每天在规定的一段时间必须离开卧室以便工作人员打扫卫生和更换卧具,其他来去自由。
收容中心附近有一片小树林,随着卡城的发展,这块地被看中,有关把它开发成商业大厦的方案提到市议会讨论的时候,“无家可归者”在议会外抗议,他们的标语牌写着“不要打扰我们”!“让我们到哪里去遛狗”?
几年过去了,这片树林还在。
(收容中心的照片是我刚才特为本文去拍的)
某年市政府为缓解南北交通紧张,准备在弓河上再架一座桥,按有关法律规定,任何可能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新建筑都必须要征得原居住民同意,这里的居民不同意,他们说我们宁肯绕一些路也不愿意与噪音做伴。
桥最后往市郊移了,建在没有居民点的地方。
(新桥照片是我去年拍的)
每当我从桥上经过或者路过“收容中心”我都在想:
差距在哪里?
他们有什么,我们没有什么?
虽然多年居住在卡城这个“世界第一”,但是一直不怎么兴奋,因为中原是我的父母之邦,江南是我的结发妻子,卡城只不过是我浪迹天涯偶而相识的异国美女。
但愿林徽因回来找她的人间四月天时,不要对我们这些后人有太多的责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