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水云间--山·畴·风 |
旧作〈思乡三章〉第一章就是“颐和园”:
长廊漫漫浮现,落英纷纷,烟波阵阵,十七孔桥浅回低吟,智慧海楼角高悬。
佛香阁梵钟轻扬,心音舒缓,低低垂落的烟灰,温暖了膝下的青石板。空灵的天苍水碧,摇曳午后芳草凄凄。
蓦然回首的清宴舫,石凳上已有了新的座客,昨日太后遗落的纸扇,还在那里一开一阖。
天之隅,海之边,当年携手同游人,已然埋没在万丈红尘。只有离离原上草,漫过玉带桥,漫上知春亭。”
前年底在北京省亲的时候,我特意去颐和园拍了一些照片,好为自己的文章配图。
05年12月23日,一去颐和园,佛香阁正在大修,排云殿、智慧海都被脚手架所围,没有柳烟笼罩的知春亭也不是想象中的样子,无奈。
那就拍夕照下的清宴舫吧。早早到了那里,前后用了一个小时,太阳一步步西沉,我也一张一张地记录。回来细看,没有找到想要的感觉。
太阳将要全部落下,天空一下子又格外明亮起来,有与刚才不同的透亮。
石舫对面的西堤像火烧一样。
也许关于清宴舫的种种都是我文字时的想象?
06年1月26日,我再去颐和园,这次我想拍夕照下的玉澜堂,就是当初光绪皇帝幽居的地方,我想在夕照之下、在回廊之间用相机去想象他当年的感觉。
正当我寻找更好的拍摄角度的时候,突然意识到周围怎么这么静,皇帝来了?大家都回避了?是不是我也该回避?这时我才发现其他人都不见了,偌大庭院只我一人——低头弓腰伏在三脚架上拍照——一个工作人员在两米以外礼貌但是警觉地看着我。
我也很礼貌地趋前打问,人哪?他笑着说,早关门了,人都走了。
我只好扛着脚架离去。
太阳已经西沉,就去远处的十七孔桥吧,既然来了,拍什么不是拍。
如果铜牛也有一架照相机多好,会记录下多少美丽的镜头?
桥头的静静的亭以及在亲吻落日的石兽。
在桥上拍了多张以后,我走到桥另一端的龙王庙拍我上次印象深刻的西堤。
古人把"西山晴雪"定为"燕京八景"之一,如今我欣赏这西山残照感觉也很不错,可惜天空灰蒙蒙的,不然应该更好些.
前一篇:三月卡城——花香盈室
后一篇:北京觅影——哀哉圆明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