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9
我之身不由己与我内心之自由自在
我的人生经历中,经常会处于一种身不由己的状态。
身不由己与内心的自由自在,是一个人人生的两个河岸。
当身不由己时,我尤其向往内心的自由自在。当身不由己时,我也只能屈从于身不由己之现实,做身不由己当做之事。但我却并不甘愿委屈我之内心——精神上的渴求与向往。
也许,正是我注重于我个人精神世界的富有和广袤,所以,我总是于身不由己的现实中,在做好自己所肩负的本职工作之余,千方百计地利用时间和空间,慰藉我内心的需求。其实,慰籍自己的内心方法有二,一是博览群书,开阔视野;二是确立人生主题,不间断地深入思索,以求了悟和快乐。
我总是尽可能地把我的心境,放在身不由己的彼岸。这样,我便有了两个我:
一个客体之我;
一个内在之我。
客体之我,即为生命本体现实生活之我;内在之我,即为心潮涌动,意识超然,神性自在之我。客体之我,面对现实生活所必须。内在之我,面对内心精神世界之理想。内在之我,别人是看不见的,但它却是真实之我,本质之我。我的所有主观愿望和理想都隐于其中。
我的内心里,有着一眼永不枯竭的,不断向上喷涌动的泉“意识、思想、灵感、意志),也正是这个隐蔽之我,将我引向不断超凡和了凡之境地,在神不知鬼不觉的状态下,我获得了真正具有为人的心智,让我自己一步一步迈向超然物外,实现了自给自足,无需外求的境界。
这个我,为我自知。正因为这个我是隐秘的,所以,无数和我共过事的人,甚至是领导过我,掌管过我前途和命运的人也不会发现。也正因为如此,很多与我公事若干年的人,也没能真正认识我,懂得我。但是,我凭借着我的真诚和友善,在我走过的所有单位和部门,我的人际关系都是和谐自然,唯独没有与任何人结仇结怨,势不两立。
我很清楚,我内在的意识和思想,尽管是正向的,是积极的,但是让外人知道了,对我不一定就是好事,因为我的人生思想和追求,和那些跟我一起工作的人们格格不入,他们是难以认识和理解我的。而我,却在他们有意无意地打压和忽视下,兀秃地就离开了他们,就走出了他们的视线,到了另外一个社会环境,成为另一个社会职业和身份,站上了更为广阔的人生平台,看到了另一种红尘之滚滚,俗世之纷纷,又于另外的境地里了凡世之尘烟,明灵魂之心境,开创和扩展我自己的另一片天空,感受另一片天空下的春风、阳光、白云、鸟语和花香……
那个隐蔽的我,并不是我之本意,而是我所处的人生境地的无奈,也是我所处的工作环境以及我所面对的人群,所形成的身不由己。
1998年11月,这年,我的生命年龄是四十七周岁。工作年龄是28年。
这年,我所在的建设银行有了“内部退养”的政策。我欣然写了“内退”申请,办理了“内退”手续。从此,我便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自在生活。
当然,我的自由自在并不是以脱离人群,脱离社会,脱离组织和纪律约束而后快。我的自由自在是在自我人身自由的状态下,能最大限度的实现我主观愿望下,对于时光,或者说对于我个人生命的自由支配。
——自由支配我的人身;
——自由支配我有限而珍贵生命时光。在实现个人最大自由的状态下,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即完成我著书立说的心愿。
庆幸的是,我之一生有很多的机遇,而这些机遇似乎就是为我而来,似乎要让那个潜藏的我,献身于阳光之下,让我成为一个超然物外,特立独行的人生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