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四、有利于改善我国乙肝感染人群生存状态的若干建议
1.设立“中国乙肝科普宣传周”
乙型肝炎已经严重影响着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建议国家卫生部门,将每年的4月2日-4月8日定为“中国乙肝科普宣传周”,通过各级卫生机构、媒体机构等的广泛宣传,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结合疾病预防与科普教育,在全社会范围内提高国人对乙肝的科学认知,唤起全社会对乙肝病原携带者及患者的关心和帮助,消除公众对他们的歧视、偏见、恐惧。
2.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
由于缺乏正确的乙肝知识的足够认知,众多乙肝病原携带者、患者、家属被虚假宣传和广告蒙蔽、欺骗。有鉴于此,除相关部门采取必要的监督管理措施之外,建议卫生、药监、工商、宣传等部门,联手建设有效的医疗健康信息平台,或者,支持在这方面已有一定基础的公益性医疗健康信息平台(例如,鉴康网)的发展,及时将医疗健康行业的信息通过各种渠道发布出去,让国人在第一时间掌握权威的医疗健康行业信息,从而使公众有值得信任的知识获取通道,也能够借此适度地缓解我国医疗健康行业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3.完善各种保障机制
直至目前,中国的这1亿多人尚且没有得到应有的法律保障、社会保障、医疗保障,这是导致他们生活状态岌岌可危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必要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制度之外,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卫生部牵头起草《乙肝携带者权益保护法》,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人事部、教育部等相关部门参与,组织起草小组,邀请各方面专家学者和有实践经验的一线工作人员,调查研究,摸清情况,为乙肝病原携带者及患者提供法制保障,消除不平等的现象,让他们获得应有的入学、就业、社交等权利。
4.改善教育体系
建议把乙肝科普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中来,着眼于下一代,从根本上和观念上消除国民对乙肝的认知不足。
5.动员社会力量提供实质性帮助
经济压力是这1亿多人时时可能面临的最为现实的困难,建议相关部门以直接参与或者间接支持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困难,例如:严格控制相关药物和疗法的价格;将相关药物纳入医保项目;提供优惠/免费的定期检查;支持社会性的捐助组织,等。
中国1亿多乙肝患者及病原携带者,还有他们的家属,亟待国家相关部门的实质性的关注、关心、帮助,而我们所有人,也需要生活在一个更加理性的社会中。哪怕只能做成一件事情,相信,都将会有无数人的生活因此而得到改善!
二零零七年一月十五日
参考文献:
1.《1992-1995年全国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卫生部
2.《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和国国务院2002.9.15
3.《关于规范医疗广告活动加强医疗广告监管的通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3.1.15
4.《“乙肝”问题的社会学解读》经济观察报2003.10.8
5.《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状况与预防措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04.4.23
6.《传染病防治法》全国人大常委会2004.8.28
7.《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人事部、卫生部 2005.1.20
8.《中国乙肝患者生存和治疗现状调查报告》中华医学会2005.1
9.《我国乙肝病人现状调查》中华医学会2006.9
10.《中国肝炎流行现状及相关问题报告》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2005.9.28
11.《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联合制订2005.12.10
12.《传媒对慢性乙肝宣传的调查报告》(新华网上海报道2006.3.18,等)
13. 网友自发收集整理的乙肝广告资料2005.2
------
任玉岭,男,国务院参事,全国政协常委、研究员。
60年代初,毕业于南开大学。1960年6月至1989年的28年中,先后在南开大学,天津工业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国家科委新技术局,中国生物工程开发中心,中国味精技术公司,中国星火总公司从事教学,科研,科技管理和企业管理等工作。并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进修1年半。曾出任助教、技术员、高级工程师、副研究员、处长、董事长和总工程师等职务。
1989年至2002年2月,出任北海市副市长,兼任第七届广西政协常委,第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被聘为湖南科技大学教授、武汉大学教授、北京工商大学教授、威海大学教授、云南曲靖师范大学教授,并兼任《沿海科技与经济》主编、中国发酵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白酒协会名誉会长等。
2002年2月,被国务院总理亲聘为国务院参事;2003年3月被选为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
先后考察过30多个国家。出版翻译书藉和专著8册,参加《大百科全书》、《科学技术今天与明天》、《跨世纪科技》等十多种书藉的撰稿。并发表各类文章350多篇。近年来主要从事《社会发展》的研究、建言。多次被邀请到中央党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新加坡大学和国内外一些重要论坛发表演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