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图片,文:梦瑶妈妈)
自从决定要小孩后,我开始对教育书籍感兴趣.买书看再到在网上看,恐怕自己落下什么新的教育理念;也爱常常到别人家去照镜子,看自己是否也犯有同样毛病...看得多了,渐渐明白,说得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很难.一般在别人家留下的评论,都是正面鼓励和建议,因为每个家的情况不一样,别人只能知道一些情况;也许不适合我们的教育方法,在别人家就非常适合,所以对于人家的教育文章,别人是不好太多指责的.
我要做的是,教育好自己孩子.
什么才是教育好?也许每个人标准不一样.
随虎妈,鹰爸等一些教育方法出现,我开始不断反复思索,到底什么才是家庭教育的成功呢?是进北大?(<所以,北大兄妹>)还是象训练小动物那样训练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未来更具有竞争力?(鹰爸)
我觉得多多的爸爸更多角度是"训导者"而不是父亲,孩子遗失的东西,将来会在人生中反馈出来.自鹰爸后,香港又出现一位怪兽家长,孩子没有证书,家长认为教育是一场马拉松长跑.她的很多观点,我很赞同,感觉自己有点象"半怪兽家长".梦瑶上学期,除了围棋参加升降赛外,没有参加其他比赛.但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说实话,这样的家长压力很大,我也并没有完全放下证书,重点学校等东东.孩子以后到底能成为什么样的人,也只有数年以后才能揭晓.
几年前,见老公的表妹-高级训犬师训她的爱犬和小鸟,我也曾萌发,教育孩子是否和训练小动物一样?只要大人不断坚持科学训练,孩子一定能够在某一方面具有超人的"天赋".
好在这种想法,我很快否定了,孩子不是小动物,即使会让孩子有超人的天赋,又能代表什么?什么能比得过健康,快乐?
在饭桌上,和老公与女儿讨论,"人家的孩子,人家的教育方法,别人无需太多评论.现在很多家长还是以能否进北大等名校为教育成功的标准."...最后我们一致认为,好的性格和好的人品才是第一位的,没有好的人品,棋,琴等很难上升到新的高境界,工作也一样;而好的性格对于今后工作和家庭都太重要了.
前几天,收到胡胡的礼物,打开一看是<慢养>,很是喜欢.
"慢养"理念,以前就听说过,但因为自己最近几年经历了太多事情,内心认识变得也不一样后,重新再看这本书,更是喜欢.看着作者中外大家庭融洽相处,从他们阳光灿烂的脸上,能够感受到他们内心也一定是阳光快乐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教育使几个孩子如此开心幸福呢?我认真地读了两天.
把自己喜欢的几段摘录下来,一起和大家分享.
(一)台湾兴起一阵"慢活"风潮,其实教养孩子也要"慢养";和孩子抱一抱,和孩子谈一谈,相信孩子,等待孩子,孩子是慢慢养大的.
(二)当孩子处于青春期逆反时,我试着跟孩子一起去迪斯科厅,我一直告诫自己,一定要忍耐,说来也奇怪,听的次数多了,好像也没那么难听了.父母没必要把和小孩一起做他们喜欢的活动当成一个苦差事,有时也会发现挺有乐趣的.
(三)一个小孩从出生,上小学一路走到上大学,父母,老师,学校,小区整个环境,每个人对待他的方式就是这个小孩世界的自然律,也会影响他的一生,他的世界是充满仇恨与怀疑,都是通过和周遭环境互动得来,从这个角度看,父母跟子女的很多互动,老师和孩子的许多互动,都不能太低估对孩子的影响力.
(四)"慢养"就是不要操之过急,耐心地等待孩子自己去寻找兴趣的方向,然后再根据情况,给他一个推动力.
(五)"慢养"孩子,行程一定不要排得太满,要有很多时间给孩子,让他们什么都不用做,自由发展.没事的时候,跷脚看书,很享受,很快乐.
(六)"慢养"的概念里面,"养"代表了"滋养".要用温柔的爱来培养和维系一家人的感情,并且靠着这份感情,大家一起面对人生的跌宕起伏,悲欢离合.
(七)养育孩子不但带给我快乐和幸福,也拓宽了我的心,让我变得更加勇敢,原来认为困难的事情,为了女儿,我都愿意去尝试.她对我们真心的关爱,还有忘我的奉献,总是能让我们感动不已.慢养孩子,付出爱,努力做自己该做的事情,等孩子长大有了独立的力量之后,你会感受到他们为家庭带来的幸福和快乐.

70后,是抱着书本养孩子的一代,我也一样,也曾走过不少弯路,希望通过自己不断学习和摸索,反思,能够早日取到教育自家孩子的那本真经!好运.面对太多的理念,思考和判断后加以借鉴,是我们最应该做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