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管理下沉之我见

(2007-04-16 14:02:31)
分类: 平素

一提到管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从事研究管理的学者和专门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其实管理应该是一项面向大众化的工作。一般而言,管理是针对特定对象的属性和发展规律,通过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或者利用专门的工具对其进行管理和监督,以促进其向既定的目标发展。管理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包罗万象,在企业里主要表现有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而我这里所说的管理不局限于任何一种具体的管理学科,它是站在一个企业领导者的角度,通过对事物共性的管理达到促进其个性共同进步的目的。大部分企业的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有明显的界限划分,管理者一般不会直接从事被管理者的活动,而被管理者也无权干涉管理者的工作,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容易造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矛盾,这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被管理者无法准确按照管理者的意图完成既定的任务,管理者有时也无法准确制定对被管理者的考核机制。这样就引入一个概念:管理下沉。

那么什么是管理下沉?

我的看法是,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提高了,把企业当成是自己的企业,自己就是企业的管理者,站在企业管理者的角度从事自己的本职工作。要做到管理下沉要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一、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首先要让员工从思想上认识到自己也是企业的管理者,而不是以前那种企业管理与我无关,上面有人管,我干我该干的活,我拿我该拿的钱,事不关已高高挂起,只要超出我的工作范围,我就不会去理会,管它会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当然,要让人一下子从思想上转变过来是很难的,这要靠良好的企业文化熏陶,要让“企业是我家,发展靠大家”的标语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要让它深入人心。在文化熏陶的同时,关键要处理好以下第二个关系。

二、权力与责任的关系。有时候有人会说,我也想把它做好,最起码按照我的想法我觉得这件事应该怎么怎么做会更好,但我只是一个干活的,没人会听我的,说也白说,就算我提出来,一层层上报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真正落实下来,我还是老实地按照上面说的办吧。好的管理是从实践中得来的,有些时候我们一线员工的管理思路并不一定比上层的差,因为他们直接接触生产,对生产的管理他们最有发言权,但有时候碍于没有权力、没有责任,他们也没有动力和能力将一些好的管理思路贯彻下来。以往上面定指标,下面按指标干,有时候指标定得过高或过低,员工要么怨声载道,要么暗自庆幸,不付出全力,阻碍了生产的正常快速进展。权力下放之后,员工自己制定指标,避免了生产的不稳定与盲目性,员工对自己负责,自己按照自己定的目标考核自己,这样员工在工作中应该更有积极与主动性。

三、总体与个体的关系。这里说的管理下沉不是说管理的转移,而是一种全员管理的氛围。作为一线及后勤员工,他作为一个个体应该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地、主动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而不能片面地认为,管理下沉了,别人管不着我了,我自己管自己那还不好办。总的来说个体还是要服从总体的统筹安排,个体应该从自己的本职岗位上积极参与管理,配合总体的管理要求,力求做到管理的全面化、合理化、有效化。

管理下沉意义重大,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管理下沉呢?

一、利与“责权”的统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就要讲求责权利统一,利益是一种激励手段,是一种管理方式。人工作的动力第一是利益驱使,第二是个人追求,因此不论什么工作,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应该保证做到权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利益就有多大。这样并不是说不要讲奉献了,大利益的前提下人们自然会体现出一种奉献精神。

二、奖与惩的分明。无论什么企业,要想蓬勃发展必须做到奖罚分明,不但要分明,而且要公平。一般的企业可能更注重惩,因为他们觉得罚款更能让人长记性,因此当人们提到管理时,觉得就是通过罚款来约束人。罚款是必须的,但奖励也是不可少的,奖励是对一个人工作的肯定,企业愿意为他这种超越自我的工作而付出额外的成本,这样企业所得到的无形的收入可能会更多。奖罚分明了,公平了,员工的工作热情高了,积极性增强了,这样的管理才会更好做。

三、创建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凝聚员工的动力,通过培训与宣传让员工人人知道管理,人人参与管理,逐渐形成一种全员管理的文化氛围,并将其作为一种文化在企业传播下去,这对管理工作的下沉会起到积极作用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读书的好处!
后一篇:今日天晴!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