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24日
标签:
杂谈 |
母校期颐大寿
系列献礼之一
堂前古月照孤松
"月涵松"命名小纪
——“http://s12/middle/4a35803e4935d7582e9db&690
在我们校园数以十万株计的蓊郁林木中,曾有13株(据悉现在又有所增加)佩戴红色胸章的一级古树,它们的年轮都已达300~500年。它们的地位分布在南起二校门,北迄北院旧址,西起古月堂,东至“三教”一带。二校门里甬口上的两株钻天古柏(人称“校园卫士”)是它们代表;最西边的一株位于古月堂大门前、南可遥望原校长住宅——甲所的丘山上,它不久前已被几位景仰老校长梅贻琦先生的人们命名为“月涵松”,成为校园中的一个民间掌故。
抗日战争期间,清华园受日寇侵略被迫偏安于昆明。1942年,顾毓琇(时任教育部次长)之昆(因公?),陪梅校长及韩咏华师母游昆明大理,登点苍山,校长乘兴赋诗一首以赠,诗曰:
君四十三我五三,生逢土纪爱丘山。点苍雪浅攀登易,长白云低望见难。
老去当知安静止,兴来浑忘倦飞还。终南未远君犹健,不到中锋莫驻看。
是年 12月29日,是梅校长五十三岁交寿,顾进诗一首致贺,诗曰:“天南天北坐春风,设帐清华教大同。淡泊高明宁静志,雍容肃穆霭和衷。诲人自有宗师乐,格物原参造化功。立雪门墙终未足,昆池为酒寿高松。校长阅后步原韵亦和作一首,曰:
敢言程雪与春风,困学微忱今夕同。廿载切磋心有愧,五年漂泊泪由衷。
英才自是骅骝种,佳果非缘老圃功。廻忆园内好风景,堂前古月照孤松。
关于这两首诗,梅师母、顾本人,均曾有所记述。梅师母说:“他(按指校长)一生不喜以诗文抒发感情,只是作作讲演,因此留下文字很少,但在1942年却有与顾毓琇先生唱和之句,诗中有‘点苍雪浅攀登易,长白云低望见难’,以及‘廻忆园中好风景’、‘五年漂泊泪由衷’等句,可见他当时心情之一斑;顾说:“《清华校友通讯》复15期载梅师母纪念文,提及梅师于1942年曾写诗二首,兹敬抄录如下……。谨按,第二首系和本人呈梅校长。1942年春,随梅校长、梅师母由昆明赴大理,登点苍山,因而想及东北之长白山及清华之古月堂。”
梅校长此诗虽作于1942年,但实际实反映终生对母校梦牵魂绕之情,特别是他于1948年离开清华园后,“廻忆”之情无时稍减,而且与日俱增。他后来无可奈何地去宝岛台湾以清华的校款创办了“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但始终不同意把“研究所”升格为“大学”,他说“真正的清华仍应在北平清华园”;他生前亲自选定,把墓穴修在新竹校园的“十八尖山”,以便在冥间也能日夜守望着北京母校。诗句“廻忆园内好风景,堂前古月照孤松”,应是他临终绝唱……。
值此百年校庆将临之际,为了缅怀这位中华民族的一代斯文——清华的“终身校长”,2010年10月10日,我应我的一位合作者秀斌君之恳请,偕同他的爱女灿融小朋友等一行五-六人,往此古松下进行凭吊,并郑重彼此心仪将此松命名为“月涵松”(月涵,梅校长表字也),以资永念。
2010年10月杪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