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
“焦头烂额”与“曲突徙薪”
晨遇邻居刘公,他见面就问我:“昨天看电视了么?”他指的是最近各电视台都在热播的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的节目。我说“看了一些,怎么?”他甚有感慨地说:“你记得古代‘焦头烂额,待为上宾’的故事吧?我不是说表彰‘焦头烂额’的英雄事迹有什么不对,而是说……。”经他一解释,我弄明白了他的意思。他的意思是说,各报告者大都是只热情讴歌那些冒险救人或舍身取义的英雄模范们,而很少有人提到那些同样值得讴歌的
“曲突徙薪”者,诸如建筑校舍时一丝不苟地坚决保证工程质量;或者事前把有限财力用在房舍加固上;还有的学校老师平时注意训练学生做防灾疏散演习……,由于注意了“防患于未然”,因此当灾祸来到时避免了大量的伤亡惨祸。
“焦头烂额”的故事出于《汉书·霍光传》等古书上,它与另一成语“曲突徙薪”同出一典,大意是说,有个人到朋友家做客时,发见主人家火灶的烟筒是直的,而且其周围还堆积了很多柴草,便建议把烟筒改成弯曲的,把堆积的柴草移走,不然很容易因此而发生火灾。主人听了“默然不应”,未予重视。不久,果然因此而酿成火灾,幸亏众邻里纷纷赶来,把火熄灭,主人杀牲置酒,酬谢帮忙救火者,“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座,而不录言曲突者……。”于是有人批评主人“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说当初若是采纳了客人“曲突(烟筒)徙薪(柴草)”的建言,既可避免火灾,也用不着置席请客了……。
一场大地震和一场火灾当然不能简单类比;在日常生活(包括个人的“小”生活和社会、国家的大生活)里,“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看来也没有人会反对。但实际做起来,却往往容易顾此而失彼或厚此而薄彼。所以,这个故事里所包含的“火花”还是十分可贵并具有很现实的警示价值的。总之我深感刘公一大早就给了我上了一堂“思想”课,记得他临别时还说过“你可以写篇小文章”这样的话,故遵命录以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