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我记录情感空间娱乐 |
分类: 私家珍藏宝物盒 |
导读:他在自我反省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十年前的无助是因为自己有很多东西看不透,十年后的无助反而是自己看透的东西又太多。
标题:汪峰:摇滚乐手的寂寞与哀愁
见到汪峰之前,心情无比忐忑。
这种压力,并非来自未可预知的一切,反而一切有如相熟的感觉:汪峰的歌,汪峰的声音,汪峰的文字,甚至汪峰的表情,无一例外地让我想起了久违的那个他。
也许,很多人心中都住着一个汪峰,只是被自己刻意掩藏,貌似淡忘,却在偶然提起的一刹那,碰触到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汪峰早来了一些时候——这在明星里是不多见的。拍照时的汪峰很“听话”,任由摄影师“摆布”,回到会议室后,脱掉外衣的他放松地“陷”到椅子里,燃起一支烟。
谈话开始。
(小标)生来孤独的摇滚乐手
那时的汪峰只有五岁。
当别的孩子还与小伙伴玩乐嬉戏时,汪峰的童年永远只有单调的小提琴,以及脖颈与肩膀之间那忘不掉的酸痛。
徜徉在音乐的海洋中,不过是普通人对音乐人生活的美好想象。长时间的闭门苦练,让汪峰养成了不善言谈的性格,而关乎激情、狂热,还有不为人知的纷繁思绪,全部化作创作的灵感,在每首乐曲的行文与节奏之间迸发。
刚刚获得2007超级盛典“内地最具风格男歌手”称号的汪峰,谈到这次获奖,用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话总结了“最具风格”的涵义,“说我最具风格,可能是大家认为我的新专辑还不错,认为我的声音也比较有特点。对我来说,我一直在做摇滚乐,做音乐和做事情是一样的,要有自己的原则,要懂得坚持,不随市场的改变而改变。”
坚持做摇滚乐的汪峰,一直以来,就像战士那样奋斗着。
那个最初的小提琴少年,裹挟着披头士以及罗大佑的感悟,浸润着黑格尔或是尼采的精神,踏进中央音乐学院的大门,有了一般意义上的“学院派”身份;临近毕业的时候,倔强的青年汪峰和几个伙伴成立了一个乐队,以学校所在地的名义;后来,乐队散了,只有汪峰还扛着理想主义大旗,在摇滚的路上摸爬滚打;而今,音乐的形式愈发多元化,通过选秀脱颖而出的歌手也多如牛毛,国内为数不多的摇滚及伪摇滚歌手各自为政,正当或不正当竞争也在所难免……
面对自己走过的路,汪峰淡然处之,在他看来,中国的摇滚乐发展到现在,相当不容易,很多作品都是十分优秀的,“与国外相比,我们差的就是历史。”
决定走摇滚这条路之日起,汪峰注定孤独。但至少,在他身上还带有一份近乎偏执的坚持,这便是摇滚乐希望的力量。
(小标)汪峰的北京乐与路
乐声渐行渐近,应该是弦乐辅以钢琴才能发出的声响,苍凉中透着华丽。
“我在这里欢笑,我在这里哭泣,我在这里活着,也在这儿死去;我在这里祈祷,我在这里迷惘,我在这里寻找,也在这儿失去”,这便是汪峰的《北京,北京》。
据说,这首歌是《晚安,北京》的姊妹篇,同样写给那些正在北京的、离开北京的、向往北京的和厌倦北京的人们。
北京对汪峰来说,不单是自己出生、成长的城市,更是让自己爱恨交织、欲罢不能、无可取代的地方。在他的博客里,能看到这样的句子:穿过每一条熟悉的街道,我行走在永远陌生的未知里。与爱做爱,与恨仇恨。
汪峰变了么?无人知晓。
在大多数人看来,十年前《晚安,北京》里那个寂寞、彷徨、甚至绝望的小子几乎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北京,北京》里,游荡在午夜场安街上昏黄路灯下一个被拉长的身影,走上前去,才发现原来是那个有着坚毅下巴和硬朗胡茬的男人汪峰。
一回首十年,岁月不能交错,也许,今天的汪峰真的是一个崭新的汪峰,他学会了对生活作出部分妥协或是接受。汪峰习惯了“朝九晚五”的日子,按时起床,按时睡觉,每天刷牙两次,有工作的时候在家与公司之间两点一线的穿梭,出席活动时也会挑几件不至于过时的行头,夏天的时候最喜欢喝冰镇可乐,冬天的时候最享受吃涮火锅,空闲的时间由朋友、香烟、台球三者构成,“我敢说,除了那些职业球手,跟我比打台球就是挑战。”汪峰略带得意。
尽管如此,汪峰的骨子里永远存在一种迷茫而伤感的状态,永远像个无助脆弱的孩子。很多人愿意把这归结为巨蟹座人的特质——外表坚不可摧,内心却柔软得一塌糊涂。
汪峰对星座了解不多,但他在自我反省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十年前的无助是因为自己有很多东西看不透,十年后的无助反而是自己看透的东西又太多。
爱是一颗幸福的子弹,用独特的张力穿透我们的心,生活又何尝不是呢?生活就像是一个喜怒无常的人,他带给我们馈赠的同时,又从我们手中夺取其他的东西,就这样周而复始,不由分说。
“我热爱所有水平线以下的事物:荒芜的平原,干枯的河道,破旧的房屋,过时的衣装。那些蹒跚的乞丐,不怕死的手持砍刀的孩子,南边破旧的城乡结合地,悬在高空皮肤淤黑的民工,褪色的旗帜,残破的诗集,可笑的报纸,新闻和排行榜,马达,机床和赤裸的性。是的,是他们,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时常告诉我,提醒我,这就是我们为之献身的生活,悲哀而真实。”
其实,汪峰没有变,他对生活、对音乐的态度一如从前。汪峰从来就是一个自认渺小的自由的孩子,在音乐的路上单纯地唱着。
(小标)摇滚,最真实的声音
“我认为摇滚乐是永恒的音乐,它反映了每一个国家、民族和地区的真实状态。简单来说,摇滚就是说真话。”汪峰说。
说来也巧,采访汪峰的前一天,到一家店里试衣服,试衣间外放的正是汪峰的那首《怒放的生命》。店里几乎所有的工作人员几乎都会跟着这首歌哼唱几段。这首歌和那首《飞得更高》似乎成了大众眼中汪峰的标志形象。
从艺术含量、自我突破和音乐表达的角度来说,汪峰对这两首歌的满意程度不是最高,“但它们也确实是我在那段时间最真实的感受。那时的我在生活和创作上都有点低迷,需要有些积极高昂的东西让我找回自信。”
外界评价汪峰是“摇滚教父”,汪峰却不这么认为,“这个称呼是给快退休的人封的”。而不想“退休”的汪峰,告诫同样为音乐坚持的“后辈们”,做音乐,90%靠不断地学习,只有10%才是凭借悟性。
日韩摇滚完全摒弃自己已经掌握的音乐素养和特点,完全照搬欧美的做法是汪峰所不齿的,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完全抛弃自己”。中国的摇滚乐发展到现在,还有很多不足,比如个别作品质量低劣,过于重视商业价值,规模性和专业性也比较差。但至少目前有一个允许发展和推广的平台,拥有一定的受众,只是在这个过程中“不要认为特色就是一味地变形,不能吸收了糟粕反而舍弃了精华。摇滚不是震天动地的音响效果,更不是奇装异服,一定要记住说真话这三个字。”
很多人都能认识到生活的本相,只不过无从表达。汪峰做到的,便是将千千万万人内心深处的感受,以音乐的形式表现出来,揭开一切觉察的和不易觉察的伤疤,使更多的人清醒,再清醒,然后找到出路。
也许这个过程有些残忍,也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也许这便是作为一个摇滚乐手不可消除的寂寞与哀愁。汪峰愿意坚持。
离别得时刻到了。也许这仅是唯一的一次会面。
烟灰缸里横躺着三四颗烟蒂——是汪峰喜欢的中南海0.3。
忘了是谁说过,在许多人眼里,做摇滚唯一的结果,就像人生唯一的结果,都是死亡。
既然人生的结局是无法回避的,那么我们不如顺其自然,坚持自己所要坚持的。
结尾的结尾,套用一段过往的文字——
幻想80岁:汪峰并不认为自己能活到这个岁数。如果能,他会重返孤独,像小时候一样。一扇窗,窗外是阳光,玩耍的孩子。孩子的表情是那么灿烂。一个孩子跑来拉着汪峰的手: “爷爷,爷爷,你为什么那么孤独?”
“孩子, 我们都一样生来孤独。幸好,我们还有一点点时间来回忆。”
这是一个美丽的结局,没有危险,没有恐惧。
汪峰个人档案:
汪峰,巨蟹座,1971年生于北京。1991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本科,学习小提琴、中提琴;1994年11月,“鲍家街43号”乐队正式成立,汪峰担任主唱;2000年5月签约华纳唱片;现为大国文化签约艺人。曾出专辑:《花火》《爱是一颗幸福的子弹》《笑着哭》《飞得更高》《怒放的生命》《勇敢的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