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言论心声 |
苏博新馆:一座文化新屋中的出租房
苏州终于有了代表自己城市文化水平的新博物馆。而且是世界著名建筑大师贝律铭先生的封笔之作。贝老虽然在世界上是赫赫有名,可是在中国却没有他的作品。在他85岁高龄的时候,终于为自己小时候生活的家乡苏州设计了一座博物馆。贝老把他称为自己的“小女儿”,他把苏博新馆定位是“苏而新,中而新,不高不大不突出”。
今年10月6日,贝老亲自来苏州,参加他“小女儿”的出世典礼。在仪式上,他用上几句苏州话。因为已经上班,所以我也只是从媒体中得到相关信息的。据说贝老当时哽咽了片刻。一个九旬老人,回到他童年的故乡,又在他童年生活过的房子——狮子林边上建起 了一座举世之作,怎么可能不激动呢?
在离开苏州的时候,书记和市长在新博馆的院子里举行了简单的欢送仪式,市长拉着他的手时说:“贝老,有空多想想苏博馆就会年轻的!”他听完后哈哈大笑。
当我在电视里看到这个情景的时候,我有一种淡淡的伤感,凭直觉判断,这个仪式也许是贝老永久告别家乡的仪式,因为以他的健康状况,事实上不可能再让他长途飞行又要倒时差。90岁的年龄健康状况是一天一个样。
对于贝老我是佩服和尊重的,我的书柜里藏有一本中国文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的有美国人迈克尔坎内尔写的《贝律铭传——现代主义的大师》。不仅因为他是华人的骄傲,而且我原来的家离他童年居住的狮子林也只有百多米,贝家的后代在苏州都是很有出息,我也曾与他们家族后代的人有过往来。当苏州决定在拙政园西侧太平天国忠王府边上建造一座新博物馆,我是很担心,担心象苏州古老的平江路、山塘街的改造后就把活的文物变成了死了化石。这种担忧直到新馆建起,在电视中看到后,才被搁下。
一直想去参观博物馆,一直没有时间。最近待业在家,今天与做导游正好在家休息的林同学约定一起去了一趟苏博新馆。我们是从苏博旧馆忠王府进去的,门票不贵只有20元,可是我同学持有的中级导游证却不能用,连卖票的小姐也说实在搞不动上面的意思。同学告诉我导游证只有在故宫是无效的,其他地方都是可以免费进入的,即便是上海博物馆也是免费进入,而且还免费喝咖啡。
刚进门,苏州博物馆的傲气已经跃然而现了。
不过,很快被博物馆的建筑设计征服。我是一个建筑门外汉,可是一个摄影发烧友,从摄影的角度来讲,贝老的作品好象就是为摄影者设计制作的。院子里的劈石插在水塘中,宛如让自己已经进入神奇的川藏公路,所有窗户、屋顶成了天然光线、借景最独特的视线,在许多展馆内贝老总是喜欢用上一扇姑苏园林特有的六角型窗户,室内的墙是白色的,窗框刷上了一圈十公分左右的灰色边框,玻璃的外面就是一排茂盛的竹子。所有的走道上的天窗是透明的,在玻璃下面安装了细条做成的窗框,这样不仅能阻止光线的直射,更能独特地把光线的投影射到墙上、地上,形成一组独特的光与影的交合。如果是黄昏或者清晨,当光线是金色的时候透过窗隔珊投影到室内,与拙政园的景色如同一师之作。在几个重要的藏馆中,贝老的借景做到极致,屋外的竹子、外面的山水在被挂上的一幅半透明的窗帘下,透过它外面的景色就是一幅灰色的中国山水画。
整个建筑是白、黑、灰三种颜色,即便是厕所也是三种颜色的组合。屋顶用的是一种叫中国黑的石块,下雨后是黑色,天情了是灰色。这就是苏州的城市的VI,城市的文化符号。在贝老手中拿捏得如此玲珑和自然。很少对大师级人物会崇拜的我,终于知道贝老为什么可以征服高贵傲慢充满艺术细胞的法国人了。今天参观苏博新馆后我是被贝老征服了,而且是五体投地般的敬重他!我所要说的就是:感谢他!祝他长寿!“
相对于博物馆的建筑,博物馆的藏品已经黯然失色多了,尽管每一件藏品都有射灯照着,可是相对与那座装载它的建筑来说,建筑的文物价值又何尝不可以与这些藏品平分秋色呢?
老的博物馆就在我原来的家门口附近,以前也去过,藏品也知道一点。为了新馆的开幕,博物馆的领导去外地借了不少作品来展出,比如有辽宁博物馆收藏的清代的《姑苏繁华图》,还有从上海博物馆借来的明代吴门四杰唐寅、沈周等人的字画。这些作品要么是作者、要么是内容都是介绍苏州的,可惜收藏者却是外地的博物馆。我曾经在荆州博物馆看见过春秋战国时期勾践使用的宝剑。这些与苏州有关的文物苏州却没有收藏。据了解由于苏州博物馆属于苏州文化广播电视局,而同样有大量文物的苏州文物商店也有不少藏品,因为分属文物局所以这些藏品也是无法到博物馆展出的。
为了让苏博馆开馆的时候展品更丰富一点,贝老亲自出马把他的几个好朋友赵无极等人的现代作品也摆来展出,博物馆俨然也成了展览馆了。
一个优秀的博物馆一定是有自己的藏品主题的,也一定是反应当地文化、历史沿革的物化证明。苏州博物馆新馆是世界一流,可是如果只是靠东借西借一些作品来吸引观众,把博物馆边成展览馆,变成出租屋,那么苏博馆最终在所有文化人中是会被遗弃的!
苏博新馆要走的路很艰辛,要付出的代价也很大。我们一起祝福他们、鼓励他们做的更好。
当务之急的第一件事就是要让持有国家统一发放的导游证的人可以免费进入,那是一种最基本的行销策略,千万不能等到那些外借的展品还了以后,面对近四亿投资和巨大日常维护费的时候才想起行销来!
(2006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