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丽江的小学,丽江的小孩

(2006-09-18 18:51:12)
分类: 民俗心旅

丽江的小学,丽江的小孩丽江的小学,丽江的小孩

丽江的小学,丽江的小孩

丽江的小学,丽江的小孩丽江的小学,丽江的小孩丽江的小学,丽江的小孩丽江的小学,丽江的小孩丽江的小学,丽江的小孩

丽江的小学,丽江的小孩

在我眼里,任何一个异地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成为我旅游和考察的目标。旅游的本质就是在放松的心态下去观察新鲜的人、物、景。

    04年初的那次丽江之行,绝无公务缠身,只和太太两个人,加上租车的司机和师傅。这样,完全可以按照我们自己的意愿和兴趣随时去任何车可以到达的地方。我觉得这样的旅游获得的收获绝对比参加团队走马观花式的大多了。

    在丽江我们曾不经意地去闯了两家当地的小学,一家是在条件相当不错的大研古城里的兴文小学,一家是离古城较远的玉湖完小。前一家小学就在我居住的旅馆附近,后一家是我在去参观洛克故居时路过的。

中国农村的小学不和城里的不一样,一部分小学只是有几个老师,一个人要教几门课,孩子也不多,主要是村上的。有的只有13年级,孩子升读四年级就需要转学了,有的是16年级都班级,规模大一点,设施也好一点,这样的小学就叫“完小”。“完小”往往是几个村有一所,普通小学大部分的村就有一所了。

兴文小学和玉湖小学都是“完小”。兴文小学在经济条件好一点的市区,有一幢三层的教学楼,建筑的风格带有纳西民居的元素,大楼前面的地坪上是由方型的鹅卵石和花岗岩石块按菱形状铺设而成的,教师的办公区在大楼对面的一排二层的纳西民族建筑里,两个区域有围墙隔开,围墙中间有个圆形的大孔,作为人员进出的大门,没有装门。围墙两边巧妙地有几快黑板报和宣传橱窗,形成了一个很和谐的校园宣传栏。办公区的院子里与外面学生活动区不一样,种了许多树木,尽管是冬季,几棵长的不高的树木叶子全脱落了,但是树干的茂盛可以想象得出春天来临时候那鲜花盛开的情景了。

正值中午时分,那些回家吃饭后就早早赶来学校的孩子已经在开始玩闹了,没有看见一个老师。孩子们穿戴的很整洁和大方,完全是城市的孩子样。女同学正在玩跳皮筋的游戏,男同学几个人一会蹲一会追跑,他们看见我拿相机拍照,就围上来,几个调皮的男孩子凑近我的镜头做鬼脸,要我给他们照相,一点都不胆怯。

看着那些在午间玩耍和游戏的孩子,仿佛看到了自己小学时代那没有升学压力和承载父母期望的情景了。再想想远在2000多公里以外的儿子这个时候已经被学校要求只能趴在桌上休息或者做作业,尽管老师不在,却有“小老师”在值班,我那调皮的儿子也往往就是扣分的对象。心里对内地教育的酸楚油然而升,尽管儿子学校的教室里有空调、电脑、投影电视、音响,可是他们却少了纳西孩子的那份孩子最需要的自由。

到玉湖小学完全也是一次偶然。请和师傅带我到洛克的故居参观,进村口车子就要停在那里了,需要步行进入村子。在村口看到一座大门,门头上写着“玉湖完小”四个字,里面许多孩子在户外的操场上喧闹,看得出是一所小学。我就径直往学校里走。应该是课间休息时间,孩子们都到户外活动了。学校有一幢两层高的教学楼,左右侧各有一排平房。操场不大,顶多只有二百平方米,地面就是我读中学时那种的沙土场地,中间用水泥建有一个直径四米左右的圆形的假山池,池子的后面是一国旗的旗杆和台阶,台阶边上是一个一米多长的宣传窗。不少调皮的男孩爬在国旗旗杆的台阶上,一手拉着旗杆,一手在空中挥舞。校内的绿化不多,无论是建筑的新旧程度和地面平整度还是孩子的服饰,与兴文小学是有相当大距离的,毕竟这里是乡下地方的小学。

我走到最近的左侧的平房里,零星几个孩子在教室的座位上,教室的光线不是很好,房子不是那种标准的两边两排窗的教室,这个建筑靠操场一边的是一排窗,里面一侧的只有两扇高高的窗户,阳光从那两扇窗户中透出,教室的光线才得到一些保证。教室里的孩子们看见我进去,拿着相机对着他们拍,等我拍完后,怕光线不理想想再拍几张时,那些孩子居然全部躲到课桌底下去了,整个教室突然间像一个人也没有似的。我觉得是自己把孩子们惹怕了,所以赶紧退出教室。

隔壁的一间空无一人的教室里,中间白色电脑桌上对放着八台电脑,显然是临时安排的,电脑的电源居然从教室中间的一个灯头下拉出来的。电脑桌的后排一字摆放着几只陈旧的写字台,台上放着一些作业本,台前的凳子是一只长条的靠背椅子,应该是几个人合坐的,教室的黑板的上方贴着几个领袖的像,黑板上用粉笔写着“爱岗敬业教育创新”八个大字,地面是水泥地,墙上挂着几幅旌旗。这样的摆设一看就是教师的办公室,非常的简陋,如果没有中间的电脑真的连一点现代气息都没有。

让我欣慰的也就是这几台电脑,它代表着一种符号,一种中国农村学校与世界连接的符号。有了网络和电脑客观上拉近了所有人与世界交流的距离,但是网络是一个虚拟的世界,无法满足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的需求。同样在丽江,相隔也不过20多公里,兴文小学孩子和玉湖完小的孩子遇见外人时的态度迥然不同。其实,这不仅仅是一个胆大和胆怯的区别,更重要的是一种自信心的区别,生活在丽江古城里的孩子每天可以见到不同皮肤语言的生人,所以他们对待外人表现的时一种心态,一种自在、自信的心态,一种让人可以尊敬的心态。而玉湖小学身处乡下,难得有外人见到,也没有机会远行,当遇见外人时候表现的心态不是主动而是躲藏。这是电脑网络解决不了的困惑。到后来我挑了些照片,只有兴文小学的孩子可以单独印出,给他们学校校长寄去,而玉湖小学的照片只能作为自己的资料保存了。

其实,两个学校孩子面对生人的态度,何尝也不是今天的中国和过去30年前的中国一样生动翻版?

2006091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