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企管心得 |
妥协也是一种赢
昨天在家吃晚饭的时候我“表扬”了一下我妈妈。
她做了红烧黄鳝,而且是野生的,所以味道很鲜美。表扬的原因不是这个,而是我妈妈告诉买黄鳝时发生的一件事,让我感到有启发。
她在挑选黄鳝过程中,一条黄鳝滑掉后钻到对面的摊位中去了,我妈妈答应卖黄鳝的老板钻掉的钱照算。付了钱拿了黄鳝后就跑到对面的水产摊位,请那位摊主把刚才捡到的那条黄鳝还给她,结果那位摊主很凶地对我妈妈说“谁拿你的黄鳝了?”明明看见他把钻过去的黄鳝捡到自己摊位的桶里结果还不承认,而且还恶恨恨地骂人。我妈妈被他骂了以后没有发作与他争执就回来的。她告诉我为什么没有争执的原因,那个人为了一条黄鳝可以如此气势汹汹,万一发生冲突自己一不小心摔跤去医院的挂号费也不止一条黄鳝的价钱,真要什么意外的话,自己又没有手机也没办法通知公安或者家人。所以与那个人冲突不划算。
我妈妈把买菜的精明也用到与人争执的计算上了,算下来发生争执不划算就干脆就妥协了。听完“黄鳝事件”的故事,全家人一致表扬了我妈妈,认为这件事情处理得很漂亮和理智。真要是我们下班都赶到医院去看她老人家那就全家乱了套了。
今天下午的读书报告,张静江和姜秀财分别讲了斯帝芬科威的《高效人事的七个习惯》和戴而卡内基的《口才学》。这是两本励志的书,也讲讲到一些人际关系的处理,其中张经理在介绍书中的一个习惯我印象比较深刻,“知己知彼——将心比心的人际交流”。他还把书中的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说有一个人到医生那里去配眼镜,那个医生非常客气地给他诊断后就把自己戴的眼镜摘下,对病人说:“这副眼镜我戴了10年了,一直不错,你拿去戴上吧,反正自己家里还有。”病人说这个不行,医生说:“别紧张过一会就适应了。”病人说戴了以后看出去的都是扭曲的。医生很生气地说“我把十年最好的东西给你,你却如此对我!”不欢而散,医生和病人都很生气。听了这个故事许多人都发笑了,生活中一定不会有那个医生的,可是我们工作中何尝没有做过类似把自己眼镜强迫别人戴的事呢?
本周公司发生两次部门主管的工作争执。两个部门主管在生产计划的安排和模具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不同意见,进行了激烈的讨论,其中有两位主管争执和讨论时我一直在边上聆听,最后,问题当然也渐渐明朗了。他们要听我的意见,我说:你们每个人都想让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对方却不认同,这样的争执很费时效率也不高。我从来不反对工作中的争执,许多问题就是在争执中渐渐清晰了。问题是如何在争执中让对方心平气和地接受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那是一门艺术,需要修炼的。
负责大中华区卡内基训练的台湾人黑幼龙在他的书中谈到,对于人来讲,世界上最难的是什么?就是真心诚意地对别人说上一句:“我错了!”一句很简单的话要用心去发出,要用行动去落实确实不是那么简单。
人总有一点自恋的情结,总是觉得自己是正确的,要让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如果别人接受了自己当然很开心,如果不愿意接受自己观点就不愉快。不是吗?美国人天天在世界上推行他的价值观,接受的给胡萝卜,不接受的给大棒,萨达姆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所以,不仅是国际生活中如此,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何尝不是呢?其实,要让别人接受你的观点,首先要让别人接受你自己。没有一个人愿意接受一个咄咄逼人的同伴,相反平和温顺、甜蜜、微笑的人当然更容易让人接受。所以,在争执中采取一种妥协,让对方先接受你自己,在让对方接受你的观点,这是一种策略更是一种姿态。
有时候妥协未必意味着失败和输,它可能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赢!
(2006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