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言论心声 |
新农村,怎么建?
旅游者眼中新农村建设之三
每天一大早,公司管理部的许阿姨就会到我的办公室打扫卫生。同样喜欢早到公司的我,这个时候正好是与她拉家常的时候。
许阿姨今年五十多岁,就是公司所在村上的村民。有一个女儿一个儿子,都成家了。家里的房子是在这几年村里建工业区后,村里对原有住宅赔偿了20万元,在村里规定的地点自己建造的。是三层楼的别墅,共 280平方米。他们夫妻两个和儿子住在一起。一楼的部分和二、三楼的全部出租,每年收入租金大概三万元。她现在每个月从村里拿四十元补贴,到了60岁,每个月可以从村里拿430元。目前,她的健康状况良好,所以在我公司工作,担任清洁组长,每月有680元的收入,每周有一天休息,工厂离自己的家大概1公里。老伴也有一份工作。尽管家里没有一分地了,完全是个失地农民,不过,她们家的生活却是在苏州可算得上小康了。
村里主要财政收入就是在原来的耕地上建起了标准厂房,靠房租收入。
这是在全国首富地区之一的苏州郊区失地农民的生活。
而远在2000公里以外的贵州松桃县正大乡薅菜村的吴姓村长的家,有三开间的吊脚楼一座,家里有五口人,村外有三亩地,除在外打工的儿子夫妇收入外,其他人收入每年大概的收入1200元。
这就是中国西南部和东部农民的区别。
当东部的人和西南部的同样在太阳底下打麻将,同样在CCTV观看《同一首歌》,他们的心情和追求却未必一样。
西南部的今天就是30多年前苏州的昨天。很小的时候到离市区不远的枫桥乡下亲戚家,要走田埂,到了他们家见的到处是农具,后屋还有几头猪。而今天的我就居住在枫桥寒山寺附近,我那精美的房子也许、可能是当年农民的猪圈。对于西南部人,能够看一下今天苏州农民的生活,也许正是他们埋头苦干的动力呢。
新农村的蓝图确实可以让还生活在不富裕地区农民有了梦想。如果说苏州农民是中国农民的标杆,重要的不是树标杆而是要搞清楚究竟怎么样才可以建新农村。
在江西的流坑,这个正在越来越火的古村落,我所见到的却是垃圾成堆,绝大部分是不可降解的。在浙江林坑这个与凤凰电视台齐名的古村落,上任村长毛培益告诉我村上的垃圾会定期集中焚烧。每一个想靠旅游致富的村落,对于那些可乐瓶、方便面袋、废电池等游客垃圾根本没有来得及思考,已经让他们在村落里先享受到了现代物质文明的“成果”了。要命的是那些刚刚搞农家乐的村落,几乎没有一家会把游客吃剩的菜肴和污水进行专门处理,自然也排到了他们自己生活的排水管里了。
这样的新农村农民可能是家富了,村里的环境可能就贫了!
在湖南永顺的王村,村口的酒店有六层高,而就离它不到100米的地方却是一个古村落的街巷。在贵州松桃县城,我们居住酒店半夜12点多,隔壁的工人还在爆破一座山,山的后面一座显然是新建的五层大楼,门窗被拆了正等待爆破掉,为了县里要新修的马路。在我居住的酒店后面,几座没有规则的高楼交织在一起,房与房角交错着,尽管中间有个大空隙,可是如果着火了,消防车只能在外面干着急。建设新农村的推土机和钢筋水泥已经迫不及待地在农村用上了,而关系到未来的规划却落在后面。
新农村最重要的是新规划,而做这些规划一定是要政府帮助做的。在湖南岳阳县张谷英村这所经历了300多年的古村,历经数个时代,可以他们的后代就完全没有背离老祖宗张谷英先生建村的规划,以致于到今天600多人还在一个屋檐下生活。而祖宗当时设计的排水渠道到今天还在地下作为暗渠在运转着。
明代人为当时的新农村作了规划,今天还在收益。苏州农村和农民的建设和生活可以作为今天新农村的标杆,可以借鉴!
(题图为贵州松桃县城的两幢建筑)
(2006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