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画龙点睛(作文结尾)

(2017-07-05 17:22:01)
标签:

教育

分类: 作文教学

基 本 信 息

    

画龙点睛

作者及工作单位

陈 亮   贵溪市象山学校

教 材 分 析

不少六年级下册课文的结尾,画龙点睛,升华了文章的主题。如《手指》、《匆匆》、《老师领进门》……值得学生借鉴、模仿。

学 情 分 析

学生在老师教《包装之道》后,大多明白了作文开头与结尾的意义,但在写的时候,仍有同学结尾不“善”需要老师细致指导。

教 学 目 标

1、能按“接得住,断得准,要升华”的标准设计自己作文的结尾。

教 学 重 点 和 难 点

1.理解“接得住,断得准,要升华”的标准,并按此标准写结尾。

课时安排

一 课 时

带学生游湿地公园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第 一 课 时

一、因势导入

组织学生,比较、思考小组文化展示手抄报没照片与有照片的区别。

比较、思考,共同明白照片的画龙点睛作用。

激发兴趣

二、明确要求

引入学习目标

读学习目标

明确目标

三、领悟标准

找读本册课文结尾语句,感悟名家的文章结尾。

独学与群学:1.读课文,找到文章点睛之笔。2.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展示中点拨:结尾要 “接得住,断得准,要升华”

感悟写法

四、小组练习

提供材料(用件),设计结尾。

1.独学(草稿本上改写结尾)2.对学(互相说说自己的设计)3.对子展示。

尝试运用

六、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

完成周记,要求按“接得住,断得准,要升华”的标准设计结尾

巩固练习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1. 学生多大程度参与了教学活动?




2. 学生学到想学的东西吗?




3. 学生学习效果怎么样?

教 学 反 思

这一次在六(3)班的教学比较成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准备得比较到位,头一天下午带学生去湿地公园做“寻找春天的活动”让学生写周记,并且有6个同学先期写好了,周记字数不多,便于上课时展开;头一天晚上将各小组在湿地公园照的各小组成员合影连夜冲印并贴在教室墙壁上学生做好的小组文化展示手抄报上,完成这手抄报最后一道工序后,同学们顿时眼前一亮,手抄报好看了,教室也似乎有了灵魂,我还跟同学们讲了一句:这就叫画龙点睛。二、引入情境的创设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做到了感情先行;三、提供学生的作品并隐去原文结尾,让学生当堂写结尾很有实效,同时也激励了这个学生朝跟高的要求进发;四、学生初步学会了按“接得住、断得准、要升华”的标准写文章结尾,相信在学生平时习作中再点拨几次,效果会越来越好。

在六(4)班按既定计划上课,感觉学生激情不高,完全不在状态。原因有:1.他们的班主任没有带孩子去湿地公园玩;2.该班没有做小组文化展示手抄报;3.没有先期的一个样本做修改。仅此三点,六(4)班孩子看到六(3)又是外出游玩,又是拍照留念,能起劲吗?恐怕心里只有羡慕、嫉妒、恨吧。

最后得出两点结论: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啊;2.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关联越大,学学习兴趣越高。

学生作业样本

天(周记)

                     六(3)班 蒋佳依

春天是美丽的,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令人憧憬的。今天,我们团结的六(3)班迎着和煦的春风,踏着轻松的步伐向湿地公园走去,一起去寻找春天。

一进入公园的树林,就和春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弥漫着淡淡的香气,令人神清气爽。在春风中,有几片绿叶翩翩起舞,打着旋儿,落入大地妈妈的怀抱。而眼前的四季桂是那么 芬芳扑鼻,她那婀娜的身姿使人们流连忘返。

春天是绿色的。柳树挺拔地站在那儿,一阵风吹来,又长又绿的枝条随风摇曳。这不禁让我想到一句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天是黄色的。看,油菜花多得像是铺了黄色的地毯。风一吹,像波浪一样翻滚。每一朵花都亭亭玉立、神采奕奕,就像高雅的公主尽情地展现自己的容貌。我仿佛自己也是一朵油菜花,在风中尽情舞蹈。直到同学叫我走了,我才发现我不是油菜花,我在看花。

春天是红色的。那红红的梅花正尽情地开放,不仅展现迷人的身影,更给人送来沁人心脾的清香。

哦,春天是五彩缤纷的。

我悠悠忽忽地漫游了一个下午,直至夕阳亲吻西山的时候,风中摇曳的中队旗(集合信号)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我多么得意啊!我愿意牵着你的手一起去寻找美丽的春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