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Sneaker |
不管你是谁,都会经历起起伏伏、胜败进退。无论你如何完美计划,总会有无法预料的事情发生,关键是你面对人生的挑战做何反应------《卡特自传》
1998年NBA选秀大会上,卡特以第一轮第五顺位被金州勇士队选中,随即就与同是北卡毕业的贾米森进行了交换,来到了寒冷的多伦多。多伦多猛龙队是一支95-96赛季才加入猛龙队的年轻球队。如果把猛龙从开始到现在选秀所得到的人加到一起,应该是相当让人眼馋的,由今年耀眼的坎比,进步超快的克里斯·波什,“小飞鼠”斯塔德迈尔,还有如今大红大紫的麦蒂,再加上本文的主人公,加拿大飞人文斯·卡特。可惜的是,大多数人都离开了多伦多,可见多伦多是一个苦寒之地,曾经有人说,nba是不可能让一个非美国本土球队得到总冠军的。再加上加拿大高昂的个人所得税,一个既没有希望又没有油水可捞的球队,又能吸引多少未来之星,又怎么能吸引观众呢,唯一的出路,就是找个有号召力的球星,最好是个乔丹!文斯卡特应声而出,同是北卡出身,同是198cm,都是能扣善跳。甚至,在扣篮方面,卡特已经超过了乔丹。多伦多没有理由不选择卡特,卡特之于多伦多不亚于于乔丹之于芝加哥。多伦多虽然是困难重重,但是对于年轻的卡特来说,总冠军离他还太远,证明自己才是当务之急,所以,猛龙队也许是锻炼卡特,使卡特一炮成名的最佳选择。卡特只身前往纽约洛克公园,用一记大风车扣篮中断了比赛,向世界球迷说,nba我来了!他是我见过在这里扣篮的人里跳得最高的,他的整个头都超过了篮筐!——洛克公园的看门人如是说。不可思议的开始,预示的卡特必将引起nba一场紫色旋风。
潜龙勿用
龙能大能小 能升能隐
大则吞云吐雾 小则隐介藏形
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 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在北卡日子里,卡特虽然出色,但是也没有达到让nike、adidas等大体育品牌为起初签名写的地步,毕竟他只是一个大学生。卡特和贾米森这对北卡双子星带领北卡大学两度杀入四强。卡特虽然与飞人联系到了一起,但是大多数的荣誉还是被更加成熟贾米森夺走。大学期间,卡特跟大多数球员一样,只是穿与自己球衣颜色配的北卡蓝球鞋。款式大多以nike为主,nike品牌在美国本土影响力要大于adidas,更何况是对于同乔丹是校友的卡特。在比赛中卡特的扣篮更显霸气,而技术略显粗糙。大学期间,卡特的个人十佳进球中,多是一些双脚起跳,双手爆扣。有一个镜头给人印象颇深,双方球员在篮下争抢篮板,卡特高高跳起,其他人只能仰望,补扣……出色的弹跳和身体素质让他与其他球员争抢篮板时吃尽甜头,卡特早已超出了NCAA的水平。各大运动品牌不可能忽略如此弹跳出众的“飞人”,卡特的进入nba后的签名鞋指日可待。
1998-99赛季是卡特的菜鸟赛季,那一年由于劳资纠纷,只有50场常规赛,猛龙队取得了23胜27负历史最好成绩(胜率),卡特迅速成为了猛龙队的领军人物,比赛里花样频出的扣篮,关键时刻的得分,极富侵略性的封盖……。在与印第安纳步行者队的比赛里,卡特直接晃过“神奇左手”穆林后在史密茨面前双手拉杆反扣被评为了“世纪之扣”。卡特场均18.3
的得分和1.54次盖帽位于所有新秀之榜首,助攻第三﹑篮板第四﹑抢断第五﹑投篮命中率第六﹑罚球命中率第八。因此以95.8%的得票率当选最佳新秀。在这之前近十年内只有邓肯和奥尼尔的票率排在卡特之前。与卡特如此抢眼的新秀赛季个人表现相反的是,卡特并没有选择nike,adidas,reebok等大公司,而和来自德国的puma签约。从后来的行动来看,卡特并无心长期与puma合作,只是以其为跳板,待到自身的价值飙升之时,再跳槽。Puma是以足球见长的品牌,对于篮球,尤其是nba来说,还是个陌生面孔,所以也想借助卡特打开nba和篮球市场之门。首场比赛,卡特穿上了Puma Cell Origin,顾名思义,此款球鞋采用了puma的“蜂巢”技术。“蜂巢”cell技术,是一种六角蜂巢型之互叠中空气垫。与reebok的蜂巢相似。具有良好的弹性,puma主要把这种技术运用在足球鞋和慢跑鞋身上。没过多长时间,卡特在比赛中便穿上了自己的第一双签名球鞋,Puma Vinsanity。名字取自卡特的绰号Vinsanity。这双鞋的名字在日后卡特与
puma解约中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Puma Vinsanity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只是在外观上作了不太明显的改造。两双鞋的介绍也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柔软的缓震及高帮的支撑,仿佛puma已经黔驴技穷了。不仅如此,puma的广告也远没有达到卡特希望的宣传力度,基本上没有在球鞋市场造
成波澜,默默的沦落了,你只能从打折的货架里看到它,有人竟以250人民币的价格购买到了这款puma的顶级篮球鞋,可见其受冷落程度。Puma当时这两双鞋若要非拿出点亮点来说,也只能以今天的眼光来看,马马虎虎复古。不过98年的时候还远没有流行复古篮球鞋。如果说卡特是蛟龙出水,那puma的这两双鞋也只能是他脚下的两片乌云。闷得可以。
飞龙在天
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帝王在位
1999-2000赛季,可谓是卡特跻身超级巨星的一年。先是连续在快船和凯尔特人队客场投进最后时刻三分,取得胜利。比赛中更加令人兴奋的扣篮,个人数据继续提高到了场均25.7分联盟第四,对菲尼克斯太阳队,得到职业生涯最高分51分,整个赛季全勤82场,带领猛龙以45胜37负结束赛季,进入了季后赛。除此之外,卡特的人气飙升,以得票王的身份进入了全明星。在大家的期望之下参加了扣篮大赛,传奇进入了高潮。剩下的故事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卡特时间”了,几记技惊四座的扣篮,跨下,转身360加大风车,罚球线双手,插小臂扣篮,篮板后转身大风车……全世界都为卡特所征服。此时的卡特已经受不了puma的平庸,以球鞋不舒适和未出签名鞋的理由单方面与puma解约,为此付出的是1350万的违约金的代价。但是人气大涨的卡特大可不用担心这笔巨额违约金,nike公司已经准备为他支付这笔钱了。卡特与nike一份为期6年的合同,总金额高达3000万美元,超过了原来与puma签订的五年2500万的合同。但是由于与puma的约定,卡特在这个赛季还不得不进入“乱穿鞋”的季节。这个赛季卡特为另一个传奇品牌and1做了史上最成功的义务广告,扣篮大赛上,世人不禁记住了卡特那一次次的绝世之扣,还记住了他脚下外形出众的阴阳鞋——“太极”AND1 Tai Chi。这双鞋是and1的经典之作,出众的外观是其最大的亮点。鞋面分为两部分,用不同的大面积的颜色渲染,让人视觉上很受冲击。在当时的球鞋设计中极为罕见。可惜的是,太极的中低技术实在让人觉得惨不忍睹。当时的and1并没有气垫一类的的技术,所以太极只是运用了最简单的EVA材料缓震,弹性橡胶。如果说厚实的后掌还算过得去的话,薄薄的前掌实在是让人感觉不到任何减震,甚至有些咯脚。但是,其支撑型还是不错的,两侧由金属支撑物,不仅在保护性上增加了筹码,同样也是外观上的点睛之笔。太极在细节上也做得很好。虽然没有内靴设计,但是采用毛巾一样的材料让人穿着起来很舒服。鞋带也用了两种颜色掺杂在一起,太极概念应用之甚可见一斑。在用料上有色一面采用的是类似翻毛皮质,另一面采用牛皮。再加上金属物的应用,是这双鞋提升了一个档次。令人鞋迷们遗憾的是,有色面很容易掉色,碰到水以后,太极就变成了
混合物了。还记得太极第一次复刻的时候,很多人都穿着被雨浇过的花脸太极,不仅让人唏嘘。不管怎样,太极并不是一双以科技见长的篮球鞋,出色的外观加上低廉的价格着实让and1火了一把。之后的两次复刻也证明了太极的价值。另一双出镜率相当高的鞋子
就是当年最佳照片上所穿的鞋子,卡特几乎横着身子,此后人们便又送给卡特一个外号,UFO。当时他脚上穿着的是一双
adidas天足的绝唱,ADIDAS BROMIUM。由于卡特这个动作太过出彩,很少有人注意到他的鞋子竟然是一双adidas。
2000年夏天,卡特凭着上赛季惊人的表现,被选入了梦4队,参加悉尼奥运会。卡特一改平时温文尔雅样子,打的旷野至极,垃圾话不断。身披梦之队的神奇9号,拿到了梦之队得分王,并最终获得了奥运会金牌。一个神话的扣篮也就诞生了,在对阵法国队时,卡特跨过,没错,是跨过了身高216cm的法国中峰弗雷迪,扣篮!赛后,法国中锋自嘲说:“我,从此可以扬名天下了...”当时卡特穿的正是nike为他量身定做的shox bb4。Shox技术第一次出现,nike公司数年的研究成果终于冲向前台。不知有多长时间了,儿时的梦想总是幻想着在鞋上装上弹簧,就可以跳得更高。Nike正是根据这一想法,最初的雏形便是在中底加上弹簧,随后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发泡材料,同样是弹性形变。据说这种材料是被应用在F1赛车的缓震上的。Shox bb4采用的日后经典的搭配,前掌zoom后掌shox的组合。既有足够的启动速度,又有厚实的缓震。至少对卡特来说是的。配上TPU的托盘,和踝部的“猴爪”技术。形成了看似稳定支撑。外观刨除shox不说,简洁大方,同样是用大色块作视觉冲击。再加上shox,人们俗称“气柱”,让这双鞋有些保守中带有创新。和日后的shox比较起来,此时的shox看起来有些短,更容易让人接受。当然,shox bb4也有其明显的缺陷,中底厚度的增加直接导致了鞋子的不稳定,即便用上了TPU托盘和猴爪,也不能完全解决这一问题。由于过分注重保护性,材料上的应用都略显厚重,造成了透气性不好,重量增加。真正的球迷穿上后,发现其实
它很硬,必须要穿过很久的时间才能感觉到他的缓震作用,更有甚者直接把shox定义为只有体重中的人才能穿着的球鞋。不管怎样,凭借卡特那及跨人之扣,以及nike十六年的研究为噱头,shox bb4还是取得了成功。后来nike公司为bb4做的广告重现了这一经典之扣,只不过当时的法国中锋换成了手套佩顿。不知道是不是nike有意拍摄这一画面,预示着卡特将会顶替佩顿成为nike一哥的位置。今年shox bb4也悄声无息的进行了复刻,可惜的是,那两道形似翅膀设计用了同样的白色,是这双鞋外观上最大的亮点消失了,再加上广告宣传不力和高昂的价格,只能沦为打折品,丢失了当年的光环。
密云不雨
雨云密布,择日而临
1998年NBA选秀大会上,卡特以第一轮第五顺位被金州勇士队选中,随即就与同是北卡毕业的贾米森进行了交换,来到了寒冷的多伦多。多伦多猛龙队是一支95-96赛季才加入猛龙队的年轻球队。如果把猛龙从开始到现在选秀所得到的人加到一起,应该是相当让人眼馋的,由今年耀眼的坎比,进步超快的克里斯·波什,“小飞鼠”斯塔德迈尔,还有如今大红大紫的麦蒂,再加上本文的主人公,加拿大飞人文斯·卡特。可惜的是,大多数人都离开了多伦多,可见多伦多是一个苦寒之地,曾经有人说,nba是不可能让一个非美国本土球队得到总冠军的。再加上加拿大高昂的个人所得税,一个既没有希望又没有油水可捞的球队,又能吸引多少未来之星,又怎么能吸引观众呢,唯一的出路,就是找个有号召力的球星,最好是个乔丹!文斯卡特应声而出,同是北卡出身,同是198cm,都是能扣善跳。甚至,在扣篮方面,卡特已经超过了乔丹。多伦多没有理由不选择卡特,卡特之于多伦多不亚于于乔丹之于芝加哥。多伦多虽然是困难重重,但是对于年轻的卡特来说,总冠军离他还太远,证明自己才是当务之急,所以,猛龙队也许是锻炼卡特,使卡特一炮成名的最佳选择。卡特只身前往纽约洛克公园,用一记大风车扣篮中断了比赛,向世界球迷说,nba我来了!他是我见过在这里扣篮的人里跳得最高的,他的整个头都超过了篮筐!——洛克公园的看门人如是说。不可思议的开始,预示的卡特必将引起nba一场紫色旋风。
龙能大能小 能升能隐
大则吞云吐雾 小则隐介藏形
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 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在北卡日子里,卡特虽然出色,但是也没有达到让nike、adidas等大体育品牌为起初签名写的地步,毕竟他只是一个大学生。卡特和贾米森这对北卡双子星带领北卡大学两度杀入四强。卡特虽然与飞人联系到了一起,但是大多数的荣誉还是被更加成熟贾米森夺走。大学期间,卡特跟大多数球员一样,只是穿与自己球衣颜色配的北卡蓝球鞋。款式大多以nike为主,nike品牌在美国本土影响力要大于adidas,更何况是对于同乔丹是校友的卡特。在比赛中卡特的扣篮更显霸气,而技术略显粗糙。大学期间,卡特的个人十佳进球中,多是一些双脚起跳,双手爆扣。有一个镜头给人印象颇深,双方球员在篮下争抢篮板,卡特高高跳起,其他人只能仰望,补扣……出色的弹跳和身体素质让他与其他球员争抢篮板时吃尽甜头,卡特早已超出了NCAA的水平。各大运动品牌不可能忽略如此弹跳出众的“飞人”,卡特的进入nba后的签名鞋指日可待。
1998-99赛季是卡特的菜鸟赛季,那一年由于劳资纠纷,只有50场常规赛,猛龙队取得了23胜27负历史最好成绩(胜率),卡特迅速成为了猛龙队的领军人物,比赛里花样频出的扣篮,关键时刻的得分,极富侵略性的封盖……。在与印第安纳步行者队的比赛里,卡特直接晃过“神奇左手”穆林后在史密茨面前双手拉杆反扣被评为了“世纪之扣”。卡特场均18.3
的得分和1.54次盖帽位于所有新秀之榜首,助攻第三﹑篮板第四﹑抢断第五﹑投篮命中率第六﹑罚球命中率第八。因此以95.8%的得票率当选最佳新秀。在这之前近十年内只有邓肯和奥尼尔的票率排在卡特之前。与卡特如此抢眼的新秀赛季个人表现相反的是,卡特并没有选择nike,adidas,reebok等大公司,而和来自德国的puma签约。从后来的行动来看,卡特并无心长期与puma合作,只是以其为跳板,待到自身的价值飙升之时,再跳槽。Puma是以足球见长的品牌,对于篮球,尤其是nba来说,还是个陌生面孔,所以也想借助卡特打开nba和篮球市场之门。首场比赛,卡特穿上了Puma Cell Origin,顾名思义,此款球鞋采用了puma的“蜂巢”技术。“蜂巢”cell技术,是一种六角蜂巢型之互叠中空气垫。与reebok的蜂巢相似。具有良好的弹性,puma主要把这种技术运用在足球鞋和慢跑鞋身上。没过多长时间,卡特在比赛中便穿上了自己的第一双签名球鞋,Puma Vinsanity。名字取自卡特的绰号Vinsanity。这双鞋的名字在日后卡特与
puma解约中也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Puma Vinsanity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只是在外观上作了不太明显的改造。两双鞋的介绍也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柔软的缓震及高帮的支撑,仿佛puma已经黔驴技穷了。不仅如此,puma的广告也远没有达到卡特希望的宣传力度,基本上没有在球鞋市场造
成波澜,默默的沦落了,你只能从打折的货架里看到它,有人竟以250人民币的价格购买到了这款puma的顶级篮球鞋,可见其受冷落程度。Puma当时这两双鞋若要非拿出点亮点来说,也只能以今天的眼光来看,马马虎虎复古。不过98年的时候还远没有流行复古篮球鞋。如果说卡特是蛟龙出水,那puma的这两双鞋也只能是他脚下的两片乌云。闷得可以。
飞龙在天
飞龙在天,利见大人,帝王在位
1999-2000赛季,可谓是卡特跻身超级巨星的一年。先是连续在快船和凯尔特人队客场投进最后时刻三分,取得胜利。比赛中更加令人兴奋的扣篮,个人数据继续提高到了场均25.7分联盟第四,对菲尼克斯太阳队,得到职业生涯最高分51分,整个赛季全勤82场,带领猛龙以45胜37负结束赛季,进入了季后赛。除此之外,卡特的人气飙升,以得票王的身份进入了全明星。在大家的期望之下参加了扣篮大赛,传奇进入了高潮。剩下的故事就是大家都熟悉的“卡特时间”了,几记技惊四座的扣篮,跨下,转身360加大风车,罚球线双手,插小臂扣篮,篮板后转身大风车……全世界都为卡特所征服。此时的卡特已经受不了puma的平庸,以球鞋不舒适和未出签名鞋的理由单方面与puma解约,为此付出的是1350万的违约金的代价。但是人气大涨的卡特大可不用担心这笔巨额违约金,nike公司已经准备为他支付这笔钱了。卡特与nike一份为期6年的合同,总金额高达3000万美元,超过了原来与puma签订的五年2500万的合同。但是由于与puma的约定,卡特在这个赛季还不得不进入“乱穿鞋”的季节。这个赛季卡特为另一个传奇品牌and1做了史上最成功的义务广告,扣篮大赛上,世人不禁记住了卡特那一次次的绝世之扣,还记住了他脚下外形出众的阴阳鞋——“太极”AND1 Tai Chi。这双鞋是and1的经典之作,出众的外观是其最大的亮点。鞋面分为两部分,用不同的大面积的颜色渲染,让人视觉上很受冲击。在当时的球鞋设计中极为罕见。可惜的是,太极的中低技术实在让人觉得惨不忍睹。当时的and1并没有气垫一类的的技术,所以太极只是运用了最简单的EVA材料缓震,弹性橡胶。如果说厚实的后掌还算过得去的话,薄薄的前掌实在是让人感觉不到任何减震,甚至有些咯脚。但是,其支撑型还是不错的,两侧由金属支撑物,不仅在保护性上增加了筹码,同样也是外观上的点睛之笔。太极在细节上也做得很好。虽然没有内靴设计,但是采用毛巾一样的材料让人穿着起来很舒服。鞋带也用了两种颜色掺杂在一起,太极概念应用之甚可见一斑。在用料上有色一面采用的是类似翻毛皮质,另一面采用牛皮。再加上金属物的应用,是这双鞋提升了一个档次。令人鞋迷们遗憾的是,有色面很容易掉色,碰到水以后,太极就变成了
混合物了。还记得太极第一次复刻的时候,很多人都穿着被雨浇过的花脸太极,不仅让人唏嘘。不管怎样,太极并不是一双以科技见长的篮球鞋,出色的外观加上低廉的价格着实让and1火了一把。之后的两次复刻也证明了太极的价值。另一双出镜率相当高的鞋子
就是当年最佳照片上所穿的鞋子,卡特几乎横着身子,此后人们便又送给卡特一个外号,UFO。当时他脚上穿着的是一双
adidas天足的绝唱,ADIDAS BROMIUM。由于卡特这个动作太过出彩,很少有人注意到他的鞋子竟然是一双adidas。
2000年夏天,卡特凭着上赛季惊人的表现,被选入了梦4队,参加悉尼奥运会。卡特一改平时温文尔雅样子,打的旷野至极,垃圾话不断。身披梦之队的神奇9号,拿到了梦之队得分王,并最终获得了奥运会金牌。一个神话的扣篮也就诞生了,在对阵法国队时,卡特跨过,没错,是跨过了身高216cm的法国中峰弗雷迪,扣篮!赛后,法国中锋自嘲说:“我,从此可以扬名天下了...”当时卡特穿的正是nike为他量身定做的shox bb4。Shox技术第一次出现,nike公司数年的研究成果终于冲向前台。不知有多长时间了,儿时的梦想总是幻想着在鞋上装上弹簧,就可以跳得更高。Nike正是根据这一想法,最初的雏形便是在中底加上弹簧,随后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发泡材料,同样是弹性形变。据说这种材料是被应用在F1赛车的缓震上的。Shox bb4采用的日后经典的搭配,前掌zoom后掌shox的组合。既有足够的启动速度,又有厚实的缓震。至少对卡特来说是的。配上TPU的托盘,和踝部的“猴爪”技术。形成了看似稳定支撑。外观刨除shox不说,简洁大方,同样是用大色块作视觉冲击。再加上shox,人们俗称“气柱”,让这双鞋有些保守中带有创新。和日后的shox比较起来,此时的shox看起来有些短,更容易让人接受。当然,shox bb4也有其明显的缺陷,中底厚度的增加直接导致了鞋子的不稳定,即便用上了TPU托盘和猴爪,也不能完全解决这一问题。由于过分注重保护性,材料上的应用都略显厚重,造成了透气性不好,重量增加。真正的球迷穿上后,发现其实
它很硬,必须要穿过很久的时间才能感觉到他的缓震作用,更有甚者直接把shox定义为只有体重中的人才能穿着的球鞋。不管怎样,凭借卡特那及跨人之扣,以及nike十六年的研究为噱头,shox bb4还是取得了成功。后来nike公司为bb4做的广告重现了这一经典之扣,只不过当时的法国中锋换成了手套佩顿。不知道是不是nike有意拍摄这一画面,预示着卡特将会顶替佩顿成为nike一哥的位置。今年shox bb4也悄声无息的进行了复刻,可惜的是,那两道形似翅膀设计用了同样的白色,是这双鞋外观上最大的亮点消失了,再加上广告宣传不力和高昂的价格,只能沦为打折品,丢失了当年的光环。
密云不雨
雨云密布,择日而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