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年高考(164)河北省2022届高三学生全过程纵向评价

(2022-03-28 09:35:08)
标签:

2022年高考

名校模拟

河北省纵向评价

高三联考

语文试题

分类: 高考模拟

河北省2022届高三学生全过程纵向评价

语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就人类诗歌的起源而论,历史学与考古学的证据远不如人类学与社会学的证据重要,因为前者以远古诗歌为对象,渺茫难稽;后者以现代歌谣为对象,确凿可凭。但从这两方面的证据看,诗与乐、舞是同源的,而且在最初是一种三位一体的混合艺术。
古希腊的诗歌、音乐、舞蹈三种艺术都起源于酒神祭典。在祭典中,主祭者和信徒们披戴各种植物枝叶,狂歌曼舞,助以竖琴等乐器。从这祭典的歌舞中后来演出颂神的抒情诗,再后来演为悲剧及喜剧。这是歌、乐、舞同源的最早证据。
近代西方学者对于非洲、澳洲土著的研究,以及中国学者对于边疆民族的研究,所得到的歌、乐、舞同源的证据更多。
澳洲土著的考劳伯芮舞非常有名。这种舞通常在月夜举行。舞时诸部落集合在林中空场上,场中烧着大堆柴火。妇女们站在火的一边,每人在膝盖上绑一块袋鼠皮。指挥者手里执着两条棍棒,他用棍棒一敲,跳舞的男子们就排成行伍,走到场里去跳。指挥者一面指挥节奏,一面歌唱,声音高低恰与跳舞节奏快慢相应。妇女们不跳舞,一面敲着膝上的袋鼠皮,一面拖着嗓子随着舞的节奏歌唱。歌词的最大功用在应和跳舞节奏,意义并不重要。有意义可寻的大半也很简单,例如:“那永尼叶人快来了,他们一会儿就来了,他们携着袋鼠来,踏着大步来,那永尼叶人来了。”这是一首庆贺打猎的凯旋歌,我们可以想象到他们欢欣鼓舞的神情。其他舞歌多类此。简单而狂热的情绪表现于简单而狂热的节奏。
原始人类唱歌就必跳舞,跳舞就必唱歌,所以居住在南美的印第安人博托库多民族表示歌舞只有一个词。近代欧洲文ballad一词也兼含歌、舞二意。《诗经》的“颂”原训“舞容”,颂诗是歌舞的混合,痕迹也很显然。汉魏《乐府》有《鼓吹》《横吹》等篇名,都是以乐调命名诗篇。这些事实都证明诗歌、音乐、舞蹈在中国古代也是一种混合的艺术。
这三种艺术中分立最早的大概是舞蹈。《诗经》的诗大半有乐,有舞的除《颂》之外似乎不多。楚辞《九歌》之类为祭神曲,诗、乐、舞仍相连。汉人《乐府》,诗词仍与乐调相伴,“舞曲歌词”则独立自成一类。就诗与乐的关系说,中国旧有“曲合乐曰歌,徒歌曰谣”的分别。“徒歌”完全在人声中见出音乐,“乐歌”则歌声与乐器相应。“徒歌”原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声音的曲折随情感的起伏,与手舞足蹈诸姿势相似;“乐歌”则意识到节奏、音阶的关系,而要把这种关系用乐器的声音表出。所以“徒歌”理应在“乐歌”之前。
诗歌、音乐、舞蹈原来是混合的,其共同命脉是节奏。原始时期,诗歌可以没有意义,音乐可以没有“和谐”,舞蹈可以不问姿态,但是都有节奏。后来三种艺术分化,每种均仍保存节奏,但于节奏之外,音乐尽量向“和谐”方面发展,舞蹈尽量向姿态方面发展,诗歌尽量向文字意义方面发展,于是彼此距离就日渐其远了。
(选自朱光潜《诗歌与音乐、舞蹈同源》,有删改)
材料二:
我国古代诗词,诗与歌是互相结合的,早在原始社会,诗与歌与舞便是一个整体,之后三者逐渐分开成为不同的艺术形式。但诗与歌仍然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诗经》、乐府诗以及宋词元曲,无不证明诗与歌的联系一直延续。
第一,诗、乐、舞合一时期。在原始社会时期,这三者没有单独分开。早期的人们在劳动过程中为了力量一致便有了节奏的律动,肢体的扭动成为后来的舞,石器的打击声便是后来的音乐,喉咙发出的声音则是诗歌。
第二,依词谱乐时期。这个时期先有诗,后谱成歌。文人创作出来的诗或者从民间采来的谣,再经整理,由从事音乐的部门谱成曲来演唱,即“声出于言”,先词后曲。《诗经》最初的形式便是民间的歌谣,可入乐。后经整理,又把部分诗重新谱乐进行歌唱,并把其按乐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诗经》之所以能够配乐演唱,是因为其中的诗句大多有韵律和节奏,适合入乐。《诗经》中的诗歌有叠句,如“硕鼠硕鼠”;有重复如《关雎》;有重章如《采葛》等。兴盛于唐代白居易时期的新乐府“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此时的歌曲,由文人诗中选取精品来入曲。
第三,倚声填词时期。自唐五代起至北宋初期以及元代是倚声填词时期,即“言出于声”。它是先有曲,再根据曲的韵律来填上适当的词。于是在词中出现了许多词牌名,如菩萨蛮、卜算子、渔家傲等。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韵律,而同一词牌的词尽管内容不同但是韵律相同。元杂剧的盛行则是回归了诗、乐、舞一体的形式,在舞台上,表演者不仅要借助语言来完成对话,同时也要配上歌唱的曲调和相应的动作。元曲较之于宋词更加灵活,不必拘泥于字数的对应,中间也有掺杂俚语的情况,还可以根据词表现内容的多少,组织多个曲合为组曲。在元曲中,诗是曲的内容,曲是诗的形式。
(选自朱哿《诗与音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诗歌的起源的研究,从现代歌谣得到的证据要比从远古诗歌得到的证据更为重要。
B.古希腊的诗歌、音乐、舞蹈三种艺术,与中国古代的这三种艺术,原来都是合而为一的。
C.在诗、乐、舞合一的原始时期,歌词都较为简单,意在配合舞蹈点明节奏,表现情绪。
D.出现于依词谱乐时期的汉人《乐府》,诗词与乐调相伴,是由文人诗中选取精品来入曲。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经》中的诗有舞的比较少,而楚辞《九歌》之类祭神曲,诗、乐、舞仍相连,可见《九歌》早于《诗经》中的诗。
B.澳洲土著舞歌与他们的考劳伯芮舞类似,歌词的意义不重要,歌词的作用在于应和跳舞节奏,节奏简单而狂热。
C.依声填词时期的宋词根据词牌曲子的韵律来填上适当的词,因此词牌限定了诗歌的韵律与内容。
D.元杂剧舞台上,表演者有对话、歌唱和动作表演,这种诗、乐、舞一体的艺术形式也是三者同源的明证。
3.下列各项中,不能证明诗、乐、舞同源的一项是(3分)
A.澳洲土著的考劳伯芮舞上,女子敲击袋鼠皮随着男子跳舞的节奏唱歌。
B.居住在南美的印第安人博托库多民族表示歌与舞只有一个词。
C.《诗经》中的“颂”字训释为“舞容”,颂诗是歌舞的混合。
D.除保存节奏之外,乐、舞、诗分别向着和谐、姿态、意义三方面发展。
4.材料二是如何论述诗与歌二者之间关系的?(4分)
5.对于中国的“诗与乐(歌)的关系”,两则材料的论述有何异同?(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文本一:
雨打窗棂
田洪波
雨说下就下起来了,而且下得很急,密集的雨点把饭馆的窗棂打出有节奏的声响。
这时已近半夜,还算宽阔的饭馆只有两桌顾客,已经微醉的我,还有另一桌的四个人,再就是老板和老板娘。事实上,我等于被困在饭馆里了,我已经想好不再逗留。我相信明天的太阳还会照常升起,下岗于我并不是世界末日。但这么大这么急的雨,我怎么走得出去呢?
……
他们起身结账时,老板满含深意地看着他们,说今天这桌饭他给免单了,当然也包括我的。他说:“我也下过乡,就算是我们有缘吧?”然后他们的手握在了一起。
我也走过去与他们握手。我这才发现,自己的泪水不知何时早盈满了眼眶,有人重重地捶下我的肩,惊喜地叫了声:“你们看,雨停了!”
文本二:
我敬仰一个群体,在那个如火如荼的时代,他们用青春和汗水,书写了中国感天动地的一段历史。我找到知青这块沃土“支点”,常常在精神的向度里,与他们一起喜怒哀乐。我从他们的故事中提炼人性的光辉,同时,也照耀自己前行。我更相信是冥冥中的一种缘份,促使我在一个寂静的夜晚拿起了笔,继续向一个群体行注目礼。
(田洪波《敬仰一个群体》)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是一个下岗人员,在雨又大又急的夜里滞留在饭馆,尽管自我慰勉,但内心依然感到绝望和颓唐无助。
B.邻桌的人醉酒热闹,朗诵鼓掌,“我”本能地想回头提醒他们小点声,别影响人,但怕惹麻烦,只好木然呆坐。
C.这群五十岁左右的人忘乎所以地表演和朗诵,是在追忆过往青春,也是在感慨曾经的壮志豪情和今日的活着就好。
D.老板由冷眼旁观到动容地为所有顾客免单,是因为他也曾下过乡,知青这一共同身份将一群陌生人的心拉近了。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的标题“雨打窗棂”有很强的画面感,兼具视觉和听觉之美,作者希望读者能联想到《雨打芭蕉》的名曲。
B.小说中的人物都没有名字,这既符合故事设定的情境,又消解了人物身上的个性,让人物更具普遍性和代表性。
C.小说以说下就下的急雨开头,中间交代雨依然不停,结尾写雨停了,环境描写与故事并行,既是背景,又有烘托作用。
D.小说没有刻意蓄势,故事的情节也比较简单,作者将人性光辉贯注在知青群体上,使作品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8.文中为什么借人物之口穿插很多毛泽东语录或诗词?请简要分析。(4分)
9.文本二中,作者说“我敬仰一个群体”,并“向一个群体行注目礼”,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向一个群体行注目礼”的。(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长寿元年一月,丁卯,太后引见存抚使所举人,无问贤愚,悉加擢用。时人为之语曰:“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举人沈全交续之曰:“糊心存抚使,眯目圣神皇。”为御史纪先知所擒,劾其诽谤朝政,请杖之朝堂,然后付法,太后笑曰:“但使卿辈不滥,何恤人言!宜释其罪。”先知大惭。太后虽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然不称职者,寻亦黜之。挟刑赏之柄以驾御天下,政由己出,明察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辛亥,万年主簿徐坚上疏,以为:“窃见比有敕推按反者,令使者得实,即行斩决。人命至重,死不再生,万一怀枉,吞声赤族,岂不痛哉?臣望绝此处分,依法覆奏。法官之任,宜加简择,为百姓所称者,愿亲而任之;不允人望者,愿疏而退之。”太后任用酷吏诛唐宗室数百人时告密者不可胜数太后命善思按问引虚伏罪者八百馀人罗织之党为之不振相与构陷善思坐流欢州太后知其枉,复召为浑仪监丞。右补阙新郑朱敬则以太后本任威刑以禁异议,今既革命,众心已定,宜省刑尚宽,乃上疏,以为:“李斯相秦,用刻薄变诈以屠诸侯,不知易之以宽和,卒至土崩,此不知变之祸也;汉高祖定天下,陆贾说之以礼义,传世十二,此知变之善也。伏愿览秦汉之得失,考时事之合宜,窒罗织之源,扫朋党之迹,使天下苍生坦然大悦,岂不乐哉!”太后善之。侍御史周矩上疏曰:“臣窃听舆议,皆称天下太平,何苦须反!岂被告者尽是英雄,欲求帝王邪?但不胜楚毒自诬耳。今满朝侧息不安,皆以为陛下朝与之密,夕与之仇,不可保也。周用仁而昌,秦用刑而亡。愿陛下缓刑用仁,天下幸甚!”太后采其言,制狱稍衰。

(节选自《资治通鉴》)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后任用酷吏/诛唐宗室数百人时/告密者不可胜数/太后命善思按/问引虚伏罪者八百馀人/罗织之党为之不振/相与构陷善思/坐流欢州/

B.太后任用酷吏/诛唐宗室数百人/时告密者不可胜数/太后命善思按/问引虚伏罪者八百馀人/罗织之党为之不振/相与构陷/善思坐流欢州/

C.太后任用酷吏/诛唐宗室数百人/时告密者不可胜数/太后命善思按问/引虚伏罪者八百馀人/罗织之党为之不振/相与构陷善思/坐流欢州/

D.太后任用酷吏/诛唐宗室数百人时/告密者不可胜数/太后命善思按问/引虚伏罪者八百馀人/罗织之党为之不振/相与构陷/善思坐流欢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拾遗,唐代谏官,武则天时始置左、右拾遗,掌供奉讽谏,以补救人主言行的缺失。

B.革命,本义指变革天命。古代认为天子受天命称帝,以之称朝代更替、君主改年号。

C.朋党,指同类的人以恶相济结成的集团,后指因政见不同而形成的相互倾轧的宗派。

D.陛下,本意是台阶下,它是对帝王、诸侯的尊称。“陛”指台阶,亦专指宫殿的台阶。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后为了笼络天下人心,把存抚使举荐的人一律任命为官,虽然不久就把其中一些不称职的官员罢免了,但仍遭到了一些人的讥讽嘲笑。

B.太后掌握着天下刑罚与奖赏的大权,既善于观察,有识人之能,又善于决断,有治事之才,所以天下的杰出之士竞相在她手下任职做事。

C.对于当时审决造反案的错误做法,万年县主簿徐坚上疏表示反对,他认为错误的做法应停止,法官的任命应该看是否受到了百姓的认可。

D.朱敬则的奏疏,把秦汉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突出了是否知变的不同结果,然后提出了应采纳的具体策略,以使天下老百姓都坦然而乐。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但使卿辈不滥,何恤人言!宜释其罪。

2)窃见比有敕推按反者,令使者得实,即行斩决。

14.依据文意,简要分析“制狱稍衰”的原因。(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夏日即事

刘得仁

到晓改诗句,四邻嫌苦吟。

中宵横北斗,夏木隐栖禽。

天地先秋肃,轩窗映月深。

幽庭多此景,惟恐曙光侵。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宵”点出是半夜,“恐曙光侵”暗示即将天明,照应了首句的“到晓”。

B.“横北斗”是典型的夏夜景象,“横”字形象地写出了北斗之态,如在目前。

C.本是夏夜,诗人却感到如秋天般凉爽宜人,颈联字里行间透出愉悦之意。

D.“幽庭”句是对三联内容的综述,其中“幽”字突出了环境的深邃与宁静。

16.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以明确的转折关系,突出了他崇尚美德、修身洁行却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命运。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殷切嘱咐刘禅,要开言路、广听闻,发扬先帝美德和志士气节,而不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这样会堵塞忠言进谏之路。

3)杜鹃鸟,又称子规、杜宇,传说为战国时蜀王杜宇魂魄所化,是古诗中的常见意象,如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类诗句或写惜春之意,或寄思乡之情,或寓亡国之悲。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在梭罗的《瓦尔登湖》里,我找到三把散乱地放着的椅子,很简陋。这让我想起了梭罗的几句话:我的屋子里有三把椅子,独坐用一把,交友用两把,社交用三把。“人只有一个半朋友”,一个(    )的,半个能为朋友牺牲自己利益的,所以交友只需两把椅子,一把给朋友,一把给自己。社交需要三把椅子,留一把自己坐,一把给增长的知识,一把给(    )的乐趣。如果还有其他的椅子,就显得多余了。有四把,想凑一个麻将桌或牌桌;如果是五把,其中一把必是“名”正襟危坐的座位,“利”也大摇大摆地走进来,跻身其间,(    )地坐下,跷起二郎腿。对过着纯粹内心生活的梭罗来说,这是无法忍受的。

生活如椅子,需要(    )。坐上庸俗和卑劣,伟大和崇高就无处落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了多余的椅子,你就会想到与之协调的华丽房子,想到许多人苦心钻营的位子,想到那轻飘飘而又沉甸甸的票子……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肝脑涂地 促膝而谈 目中无人 化繁为简

B.肝脑涂地 相对无言 旁若无人 化繁为简

C.肝胆相照 促膝而谈 旁若无人 删繁就简

D.肝胆相照 相对无言 目中无人 删繁就简

19.下列对文中所用手法的判定,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引用 对偶 排比 想象

B.引用 拟人 排比 比喻

C.想象 引用 比喻 排比

D.引用 对偶 拟人 比喻

20.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续写两个句子,使整段文字结构相似,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在目前的科技条件下,吃一口在太空中孕育出来的食物早就是一件离普通人很近的事了。我们在餐桌上最常吃到的黄瓜、大豆、玉米等多种作物,______________。人们可能也会有这样的疑惑,为何最近吃到的甜瓜更甜更脆了,吃到的黄瓜更大更嫩了?(    ),也被称为空间技术育种或太空育种。这是把普通种子送往太空,使其在太空中的独特环境下进行变异的育种技术。

对于“航天育种”这一新事物,人们还存在很多知识上的困惑。比如,______________?科学工作者做出了这样的解释:转基因是外源基因的导入,而航天育种是植物自己的基因在变化。种子即使没有上太空,______________。航天工程育种是一种物理诱变育种手段,没有外来基因的导入,因而它不是转基因。科学工作者研究显示,即使是太空飞行回来的当代种子,也没有增加任何放射性。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些是“航天育种”,背后的技术虽不为人所熟知却已经深入到大众生活中

B.这些是“航天育种”,背后是已经深入到大众生活中却不为人所熟知的技术

C.这背后的技术就是已经深入到大众生活中却不为人所熟知的“航天育种”

D.这背后的技术就是不为人所熟知的“航天育种”,已经深入到大众生活中了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最近,《中国青年报》“青年之声”报道了大学毕业生宫祥瑾回农村老家发展的故事。作为重庆邮电大学学生会干部,宫祥瑾在大学二年级时就带着一帮研究生搞起了互联网公司,赚了钱也赚了经验。28岁时,他关掉城里的公司,回乡从事种植业。他本人既取得成绩,也遇到困难。宫祥瑾对记者说,农村的振兴特别需要年轻人。

“毕业后你愿意回农村发展吗?”中国青年报社主办的微信公众号“青云志”发起的这一话题,收到大量留言。其中,有一条署名为“甄兴”的大学生留言:“我家在沂蒙山区,暑假时跟母亲聊天,想考个村官,还能回去陪着地。没想到母亲非但不领情,反而板着脸训了我一通,认为辛苦供我上大学,就是要到城里去。”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受?请给有志于乡村振兴事业的大学生“甄兴”写一封信,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署名一律为“项存”。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河北省2022届高三学生全过程纵向评价

 

语文参考答案


1.D【解析】依词谱乐时期是“自唐五代起至北宋初期以及元代”,不包括汉代,所以“出现于依词谱乐时期的汉人《乐府》”错。

2.B【解析】A项,“可见《九歌》早于《诗经》中的诗”的推论不准确,根据舞多与舞少,是不能推断出现的早与晚的。C项,词牌只限定了韵律,并未限定内容。D项,文中说这种诗、乐、舞一体的艺术形式是一种回归,而不是同源的明证。

3.D【解析】D项是说发展到后来三种艺术的分化,而不是在证明三种艺术同源。

4.文章先点明了诗与歌是互相结合的,继而论述从先秦《诗经》到宋词元曲,诗与歌的联系一直延续。然后分原始社会、依词谱乐、依声填词三个时期分别论述诗与歌联系的形式。(每点2分)

5.同:两则材料都认为诗与乐(歌)是同源的,而且最初是与舞蹈结合在一起的,后来才逐渐分开成为不同的艺术形式。(2分)

异:材料一论述了在中国,舞蹈分立之后,诗、乐的结合有“徒歌”和“乐歌”的分别,并且它们共同的命脉是节奏。(2分)材料二论述了在我国古代诗词中,从先秦《诗经》、乐府诗到宋词元曲,诗与乐(歌)一直保持着紧密的联系。(2分)

6.C【解析】A项“感到绝望”错,“我”相信明天的太阳还会照常升起。B项,“‘我’本能地想回头提醒他们小点声”细节解读错误,“我”是本能地想扭头看,并没有提醒他们的意思。D项“冷眼”错,老板一出来就是用赞赏的目光看他们的。

7.A【解析】“作者希望读者联想到《雨打芭蕉》的名曲”过度解读。

8.这些语录和诗词是知青们的共同回忆,展现了这一人物群体的精神世界。这些语录和诗词充满火热的激情和奋斗的力量,这是鼓舞这群老知青勇敢生活的精神源泉,也是作者凸显主题的媒介。(每点2分)

9.通过设置线索人物“我”,借“我”对知青群体进行观察,集中凝练地展现他们身上的共性特征。作者以“我”下岗的境遇心理来和青春逝去的知青群体形成共鸣,以“我”的无助反衬这个群体的永葆激情和真情的可贵。小说细腻描写“我”的心理变化,由开始的置身事外甚至觉得怪异,到后来的渐渐被感染,到最后的赞赏感动深受鼓舞,自然真诚地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群体的关注和敬仰。(每点2分)

10.C【解析】第二处应在“时”前断开,“时”是名词作状语,应在“告密者”前面。第四处应断在“问”后,“按问”是一个词,中间不宜断开。第七处应断在“善思”后面,不然“构陷”没有宾语。

11.D【解析】“陛下”不能用来指称“诸侯”。

12.A【解析】“虽然不久就把其中一些不称职的官员罢免了,但仍遭到了一些人的讥讽嘲笑”,时间不对。遭到了一些人讥讽嘲笑,是在刚任用那些人的时候,不包括罢免不称职官员的时候。

13.(1)只要(如果)你们这些人不是滥竽充数,何必忧虑人家的话!应该免了他的罪。(重要词语“但使”“恤”“释”各1分,句意1分。)

2)我私下里见到近来有敕令要求推究审问造反的人,如果使者问出了实情,立即就执行斩决之刑。(重要词语“窃”“比”“按”各1分,句意1分。)

14.太后已经把反对势力消灭了很多,不太需要严酷政治了。朱敬则、周矩等人希望缓刑用仁的进谏,有理有据,太后予以采纳。改朝换代已经成功,众心已经安定。(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15.D【解析】“是对三联内容的综述”错,不包括首联。

16.塑造了一个喜爱写诗的诗人形象。首联直叙其整夜都在修改诗句,四邻都因此感到厌烦。中间两联通过写景突出天地之幽静,暗示其喜欢这样的写诗氛围。尾联则通过议论,表达诗人唯恐天亮而破坏了写诗的好环境。(形象2分,分析首联和尾联各1分,分析中间两联2分。)

17.(1)余虽好修姱以靰羁兮  謇朝谇而夕替;(2)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3)示例一: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示例二: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示例三:万壑树参天 千山响杜鹃。(每句1分,有错字则该句不得分。第(3)句答案不唯一,只要正确即可。)

18.C【解析】肝脑涂地:原指在战乱中惨死,后指牺牲生命。肝胆相照:比喻以真心相见。语境强调真心相待的朋友,所以选“肝胆相照”。促膝而谈:指两人面对面靠近坐着谈心里话。相对无言:指彼此相对说不出话来。和朋友坐在椅子上促膝谈心,这是一种乐趣。而“相对无言”,却是面对面无法交流和沟通,所以选“促膝而谈”。旁若无人:身旁好像没有人。形容态度自然或高傲。目中无人: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人。“目中无人”一般不作状语,所以选“旁若无人”。删繁就简:去掉删除繁杂部分,使它趋于简明。化繁为简:意思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语境更强调删除多余的成分,所以选“删繁就简”。

19.B【解析】“想象”指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文段中“这让我想起了梭罗的几句话”“有多余的椅子,你就会想到与之协调的华丽房子”两句不是“想象”,应为“联想”。“联想”是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文段中也没有“对偶”的修辞手法。综上所述选B。

20.示例:坐上虚伪和邪恶,纯真和善良就无从安身;坐上自私和冷酷,爱心和热情就无法容纳。

【解析】“虚伪和邪恶——纯真和善良”“自私和冷酷——爱心和热情”两组词语构成宽泛意义上的正反对比关系,4分;句式结构上大致相似。1分。

21.C【解析】D项“已经深入到大众生活中了”插入“航天育种”与“也被称为”之间,前后不连贯。B项“背后是……技术”不能作“也被称为”的主语。A项较为恰当,但“背后的技术”后面有一长串谓语,则与“也被称为”的衔接不如C项衔接紧密。综上所述选C。

22.很多是太空来物。航天育种是不是转基因。其基因在地球上也会变化。(每条2分,意思对即可。超过字数酌情扣分。)

23.【材料分析】材料内容有关于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材料楷体字部分第一段为《中国青年报》“青年之声”报道的大学毕业生宫祥瑾回农村老家发展的故事,第二段是一条署名为“甄兴”的大学生的留言,留言的内容是,他虽有志于乡村振兴事业,但遭到了母亲的反对。材料阐述了乡村振兴中人才的重要性,同时也指出乡村招才引智较为困难。宋体字部分设置了写作情境,提出了具体要求:请给有志于乡村振兴事业的大学生“甄兴”写一封信,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署名一律为“项存”。所以书信的主题应为号召和鼓励“甄兴”返乡,指出作为具有现代民生意识和政治理想并掌握了一定技能的青年大学生,只要肯在农村中脚踏实地地锤炼自己,就能实现个人的价值,为乡村振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立意:青春种在家乡,会开出不一样的花。乡村振兴呼唤更多“金凤凰”。乡村振兴,关键在于领头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