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1年高考(285)百校联盟2021届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

(2021-05-21 15:17:53)
标签:

2021年高考

百强校模拟

百校联盟

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题

分类: 高考模拟

百校联盟2021届普通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全国I卷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2.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
4.考试范围: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书法”,原本是指“书之法”,即书写的方法——唐代书学家张怀瓘把它归结为三个方面:“第一用笔,第二识势,第三裹束。”周汝昌先生将其简化为:用笔、结构、风格。它侧重于写字的过程,而非指结果。“法书”,则是指向书写的结果,即那些由古代名家书写的、可以作为楷模的范本,是对先贤墨迹的敬称。
书法,就是一个人同自己说话,是世界上最美的独语。一个人心底的话,不能被听见,却能被看见,这就是书法的神奇之处。只有中国人,让“书”上升为“法”。西方人据说也有书法,我在欧洲的博物馆里,见到过印刷术传入之前的书籍,全部是“手抄本”,书写工整漂亮,加以若干装饰,色彩艳丽,像“印刷”的一样,可见“工整”是西方人对于美的理想之一,连他们的园林,也要把蓬勃多姿的草木修剪成标准的几何形状。仿佛想用艺术来证明他们的科学理性。周汝昌认为,西方人“‘最精美’的书法可以成为图案画”,但是与中国的书法比起来,实在是小儿科。这缘于“西洋笔尖是用硬物制造,没有弹力,或有亦不多。中国笔尖是用兽毛制成,第一特点与要求是弹力强”。
与西方人以工整为美的“书法”比起来,中国法书更感性,也更自由。尽管秦始皇(通过李斯)缔造了帝国的“标准字体”——小篆,但这一“标准”从来不曾限制书体演变的脚步。《泰山刻》是小篆的极致,却不是中国法书的极致,中国法书没有极致,因为在一个极致之后,紧跟着另一个极致,任何一个极致都有阶段性,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使中国书法,从高潮涌向高潮,从胜利走向胜利,自由变化,好戏连台。工具方面的原因,正是在于中国人使用的是一支有弹性的笔,这样的笔让文字有了弹性,点画勾连,浓郁枯淡,变化无尽,在李斯的铁画银钩之后,又有了王羲之的秀美飘逸、张旭的飞舞流动、欧阳询的法度庄……同样一支笔,带来的风恪流变,几乎是无限的,就如同太极功夫,可在闪展腾挪、无声无息中,产生雷霆万钧的力度。
对中国人来说,美,是对生活、生命的升华,但它们从来不曾脱离生活,而是与日常生活相连、与内心情感相连。从来没有一种凌驾于日常生活之上、孤悬于生命欲求之外的美。今天陈列在博物馆里的名器,许多被奉为经典的法书,原本都是在生活的内部产生的,到后来,才被孤悬于殿堂之上。我们看秦碑汉简、晋人残纸,在上面书写的人,许多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但他们对美的追求却丝毫没有松懈,最终成为被我们伫望的经典。碑与帖是汉字书法上两个常用的字。碑文先用毛笔书写,之后再用刀刻。著名的《张猛龙碑》,宇体端方,笔画厚重,那是石匠在刀刻的过程中融入了刀法的利落、明快、刚硬。
书法作为艺术,其价值在于表达人的情感与精神。被称为“天下行书第二”的,是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安史之乱”中,颜氏一门报效朝廷,死于叛军刀锯者三十余口。悲愤之余,颜真卿为颜季明写下了这纸《祭侄文稿》。《祭侄文稿》里,有对青春与生命的怀悼,有对山河破碎的慨叹,有对战争狂徒的诅咒,它的情绪,是那么复杂,复杂到了不允许颜真卿去考虑他书法的“美”,而只要他内心情感的倾泻,因此他书写了中国书法史上最复杂的文本。不仅它的情感复杂,连写法都是复杂的,不仅有行书,还有楷书和草书。而即使行书,也展现出无穷变化。
(摘编自祝勇《汉字书写之美》)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书法”与“法书”不同,“书法”就是书写的方法,侧重于写字的过程;“法书”则是指向书写的结果,是对古代先贤的敬称。
B. 相较于西方以工整为美的书法,中国“法书”则更加感性、自由,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在于中国人使用的是一支富有弹性的笔。
C. 美源自生活,与日常生活、内心情感相连秦碑汉简、晋人残纸如今已被孤悬于殿堂之上,就缺失了这种在生活内部产生的美。
D. 《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行书第二”,是颜真卿为侄子颜季明写下的一篇情感复杂的祭文,它以安史之乱的国仇家恨作为背景。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引用唐代书学家张怀理的话,既丰富了文章内容,也为读者说明了书写的具体方法。
B. 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将中西方书法进行对比,突出了中国法书自由、感性、变化无穷的特点。
C. 文章将软笔书写比作“太极功大”,形象地说明了软笔给中国书法风格流交带来的无限可能。
D. 文章最后提到颜真卿《祭侄文稿》,是为了证明书法作品只有表现出复杂的情感才有价值。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人写字,不仅仅是为了传递信息,也是一种美的表达,这种表达特殊在不能被欣赏者听见,但是却可以被欣赏者看见。
B. 古代碑刻最初也用毛笔书写,可一旦交到刻工于上,负责石刻的工匠难免会有刀刻的技法介入,又赋予了书法作品新的美感。
C. 中国法书之美,美在书法线条的浓郁枯淡变化无穷,像西方书法那样工整又漂亮、如“印刷”般的书法作品是不存在的。
D. 书法的价值在于表达人的情感与精神,正因如此,临摹者就算手法高超,模仿得惟妙惟肖,往往也只能得其形,但难得其神。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服装的故事
孙犁
我远不是什么纨绔子弟,但靠着勤劳的母亲纺线织布,粗布棉衣,到时总有的。深感到布匹的艰难,是在抗战时参加革命以后。
一九三九年春天,我从冀中平原到阜平一带山区,那里因为不能种植棉花,布匹很缺。过了夏季,渐渐秋凉,我们什么装备也还没有。我从冀中背来一件夹袍,同来的一位同志多才多艺,他从老乡那里借来一把剪刀,把它裁开,缝成两条夹褥,铺在没有席子的土炕上。这使我第一次感到布匹的难得和可贵。
那时我在新成立的晋察冀通讯社工作。冬季,我被派往雁北地区采访。雁北地区,就是雁门关以北的地区,是冰天雪地,大雁也不往那儿飞的地方。我穿的是一身粗布棉袄裤,我身材高,脚腕和手腕,都有很大部位暴露在外面。每天清早在大山脚下集合,寒风凛冽。有一天在部队出发时,一同采访的一位同志把他从冀中带来的一件日本军队的黄呢大衣,在风地里脱下来,给我穿在身上。我第一次感到了战斗伙伴的关怀和温暖。
一九四一年冬天,我回到冀中,有同志送给我一件狗皮大衣筒子。军队夜间转移,远近狗叫,就会暴露自己。冀中区的群众,几天之内,就把所有的狗都打死了。我把皮子拿回家去,我的爱人,用她织染的黑粗布,给我做了一件短皮袄。因为狗皮太厚,做起来很吃力,有几次把她的手扎伤。我回路西的时候,就珍重地带它过了铁路。
一九四三年冬季,敌人在晋察冀边区“扫荡”了整整三个月。第二年开春,我刚刚从山西的繁峙一带回到阜平,就奉命整装待发去延安。当时,要领单衣,把棉衣换下。因为我去晚了,所有的男衣,已发完,只剩下带大襟的女衣,没有办法,领下来。这种单衣的颜色,是用土靛染的,非常鲜艳,在山地名叫“月白”。因是女衣,在宿舍换衣服时,我犹豫了,这穿在身上像话吗?
忽然有两个女学生进来——我那时在华北联大高中班教书。她们带着剪刀针线,立即把这件女衣的大襟撕下,缝成一个翻领,然后把对襟部位缝好,变成了一件非常时髦的大翻领钻头衬衫。她们看着我穿在身上,然后拍手笑笑走了,也不知道是赞美她们的手艺,还是嘲笑我的形象。
然后,我们就在枣树林里站队出发。路经盂县,正在那里下乡工作的一位同志,在一个要道口上迎接我,给我送行。初春,山地的清晨,草木之上,还有霜雪。显然他已经在那里等了很久,浓黑的鬓发上,也挂有一些白霜。他在我们行进的队伍旁边,和我握手告别,说了很简短的话。
应该补充,在我携带的行李中间,还有他的一件日本军用皮大衣,是他过去随军工作时,获得的战利品。在当时,这是很难得的东西,大衣做得坚实讲究:皮领,雨布面,上身是丝绵,下身是羊皮,袖子是长毛绒。羊皮之上,还带着敌人的血迹。这次出发前,我考虑到延安天气冷,去找我那件皮衣,找不到,就把他的拿起来。
初夏,我们到绥德,休整了五天。我到山沟里洗了个澡。
这是条向阳的山沟,小河的流水很温暖,水冲激着沙石,发出清越的声音。我躺在河中间一块平滑的大石板上,温柔的水,从我的头部胸部腿部流过去,细小的沙石常常冲到我的口中。
那件艰难携带了几千里路的大衣,到延安不久,就因为一次山洪暴发,同我所有的衣物,卷到延河里去了。这次水灾以后,领导上给我发了新的装备,包括一套羊毛棉衣。这种棉衣当然不错,不过有个缺点,穿几天,里面的羊毛就往下坠,上半身成了夹的,下半身则非常臃肿。和我一同到延安去的一位同志,要随王震将军南下,他们发的是絮棉花的棉衣,他告诉我路过桥儿沟的时间,叫我披着我那件羊毛棉衣,在街口等他,当他在那里走过的时候,我们俩“走马换衣”,他把那件难得的真正棉衣换给了我。因为既是南下,越走天气越暖和的。
这年冬季,女同学们又把我的一条棉褥里的棉花取出来,把我的棉裤里的羊毛换进去,于是我又有了一条名副其实的棉裤。她们又给我打了一双羊毛线袜和一条很窄小的围巾,使我温暖愉快地过了这一个冬天。
这时,一位同志新从敌后到了延安,他身上穿的竟是我那件狗皮袄,说是另一位同志先穿了一阵,然后转送给他的。
一九四五年八月,日本投降。我们在和日本帝国主义作战的时候,穿的就是这样。但比起上一代的老红军战士,我们的物质条件就算好得多了。
穿着这些单薄的衣服,我们奋勇向前。现在,那些刺骨的寒风,不再吹在我的身上,但仍然吹过我的心头。其中有雁门关外挟着冰雪的风,在冀中平原卷着黄沙的风,有延河两岸虽是严冬也有些温暖的风。我们穿着这些单薄的衣服,在冰冻石滑的山路上攀登,在深雪中滚爬,在激流中强渡。有时夜雾四塞,晨霜压身,但我们方向明确,太阳一出,歌声又起。
(选自《孙犁散文集》,有删改)
7. 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按时间顺序叙述服装的故事,并以服装为线索串联起各个人物,真实地反映了抗战时期革命军队艰苦的物质条件,生动地折射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B. 看到“我”穿在身上的经过改造的女衣,两位女学生拍手笑了,这不仅是赞美自己的手艺,更是嘲笑“我”的形象怪异滑稽,为全文增添了喜剧色彩。
C. 文章于细微之处见匠心,如“浓黑的鬓发上,也挂有一些白霜”生动地反映出那位同志等待时间之久,“说了很简短的话”十分符合战争年代的实际。
D. 文章构思谨严,如前文提及“我”找不到那件皮衣,后文写到一位新从敌后到延安的同志身上穿着那件皮衣并交代其来历,可谓伏应紧密,严丝合缝。
8. 结尾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9. 孙犁曾说:“我以为中国散文之规律有二:一曰感发。所谓感发,即作者心中有所郁结,无可告语,遇有景物,触而发之形成文字。二曰含蓄。历来散文,多尚含蓄,不能一语道破,一揭到底。”请从“感发”和“含蓄”两方面对本文作简要赏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金兴旺,不详所始,为威武卫指挥佥事,进同知。洪武元年,大将军徐达自河南至陕西,请益兵守潼关。以兴旺副郭兴守之,进指挥使。明年攻临洮,移兴旺守凤翔,转军饷。未几,贺宗哲攻凤翔,兴旺与知府周焕婴城守。敌编荆为大箕,形如半舫。每箕五人,负之攻城,关石不能入。投最焚之,辄扬起。乃置钩藁中,掷着其隙,火遂炽,敌弃箕走。复为地道薄城。城中以矛迎刺,敌死甚众,而攻不已。兴旺与焕谋曰:“彼谓我援师不至,必不敢出。乘其不意击之,可败也。”港出西北门,奋战,敌少却。会百户王辂自临洮收李思齐降卒东还即以其众入城共守敌拔营去众欲追之辂曰未败而退诱我也遗骑侦之。至五里坡, 伏果发。还师复围城。众议欲走,兴旺叱曰:“天子以城畀我,宁可去耶!”以辂所将皆新附,虑生变,乃括城中贤畜积庭中,令曰:“敌少缓,当大犒新兵。”新兵喜,协力固守。相持十五日,敌闲庆阳下,乃引去。帝遭使以金绮劳兴旺等。明年,达入沔州,遣兴旺与张龙由凤翔入连云栈,合攻兴元。守将降,以兴旺守之。擢大都督府佥事。蜀将吴友仁帅众三万寇兴元,兴旺悉城中兵三千御敌。面中流失,拔矢复战,斩数百人。敌益众,乃敛兵入城。友仁决濠填堑,为必克计。达闻之,令傅友德夜袭木槽关,攻斗山寨。人持十炬,连亘山上。友仁惊遁。兴旺出兵蹑之,坠崖石死者无算。友仁自是气夺。时兴旺威镇陇蜀,国初诸都督中城守功,以兴旺为首。
(节选自《明史·金兴旺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会百户王辂自临洮收李思齐/降卒东还即以其众入城/共守敌拔营去/众欲追之/辂曰/未败而退/诱我也/
B. 会百户王辂自临洮收李思齐降卒东还/即以其众入城共守敌拔营去/众欲追之/辂曰/未败而退/诱我也/
C. 会百户王辂自临洮收李思齐降卒东还/即以其众入城共守/敌拔营去/众欲追之/辂曰/未败而退/诱我也/
D. 会百户王辂自临洮收李思齐/降卒东还即以其众入城共守/敌拔营去/众欲追之/辂曰/未败而退/诱我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洪武,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的一种纪年的方式,由汉武帝首创。
B. 潼关,是守护关中的军事要塞,贾谊《过秦论》中“叩关而攻秦”的“关”就指这里。
C. 百户,官名,隶属于千户,明清时军队中的低级军官,一般负责日常管理和军事训练。
D. 陇蜀,地名。陇,指甘肃;蜀,指四川。后用“得陇望蜀”比喻人心不足,所求无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金兴旺善于守御,深受信任。他多次转调守护重要关隘,徐达对他信任有加,坚守凤翔十五天,多次化解敌人进攻,受到皇帝嘉奖。
B. 金兴旺治军有方,安抚人心。在坚守风翔时,金兴旺收集城中的钱物,激励刚刚收编的士兵,调动士气,让其齐心协力,最终守住了城池。
C. 金兴旺作战勇猛,不畏强敌。面对十倍于已的敌人,金兴旺全力迎敌。即使脸被乱箭射中,仍然杀敌数百,震慑敌军,击退了吴友仁的进攻。
D. 金兴旺守城功大,声威赫赫。金兴旺守卫城池时全力御敌,坚守到底,绝不弃城,威力震慑院、蜀地区,在建国初各位都督中,功劳显著。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众议欲走,兴旺叱曰:“天子以城畀我,宁可去耶!”
(2)故益众,乃敛兵入城。友仁决濠填堑,为必克计。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五月十日
片月生林白,沿流涧亦明。
幽人方独夜,山寺有微行。
野处偏宜夏,贫家不厌晴。
薰风吹老鬓,腐草见飞萤。
 [注]贫家:诗人自指。“腐草”句:参见《逸周书·时训》“大暑之日,腐草化为萤。”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颔联说自己幽居于深山之中,独白一人,在这美好的夜晚,步出山寺,赏月闲行。
B. 诗人因为颔联的“微行”,才发现首联所说的美景,但两联换位,却是匠心独运。
C. 薰风吹鬓而加一“ 老”字,表现作者感收没法与自然景观共存、壮志未酬的心情。
D. 本诗抒发诗人夏日山居情怀,前四句即景抒情,后四句寄情于景,全诗情景交融。
15. 本诗语言清新淡雅,看似不甚雕琢,细品实则有味。请以首联为例,赏析诗人用语的精妙。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比较的方式,告诉了我们看得广的方法。
(2)在《师说》中,韩愈指出“______,_________”,不是他所说的能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
(3)马,是最早登上中国古代文坛的动物之一,有关马的诗词数最众多。宋代词人辛弃疾就与过许多这样的词句,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最早出现在《淮南子·天文训》中:“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这一时节,万物___________, 皆清洁而明净,大地呈现____________之象,故谓之清明。此时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扫墓祭祖的好时节,故清明节又称踏青节、祭祖节。这两大传统礼俗在中国自古__________至今不辍。
清明节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     )。 清明节________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清明节是最隆重盛大的中华民族的祭祖大节,它凝聚着民族精神和中华文明,抒发了人们内心的尊祖敬宗和继志述事。
17. 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吐故纳新           春嗳花开          传承         融汇
B. 吐故纳新           春和景明          传承         融会
C. 新陈代谢           春和景明          继承         融汇
D. 新陈代谢           春暖花开          继承        融会
18. 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是天下华人归乡祭祖的日子,更是传承中华孝道和美德、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凝聚力的重要节日
B. 天下华人归乡祭祖,中华孝道和美德得以传承,家族成员和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亦得以促进
C. 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使得家族成员和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亦得以促进
D. 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问记忆。还有利于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19.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清明节是最隆重盛大的中华民族的祭祖大节,它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着中华文明,抒发了人们内心尊祖敬宗和继志述事的情怀。
B. 清明节是最隆重盛大的中华民族的祭祖大节,它是民族精神和中华文明的凝聚抒发了人们内心尊祖敬宗和继志述事的情怀。
C.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它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着中华文明,抒发了人们内心尊祖敬宗和继志述事的情怀。
D.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盛大的祭祖大节,它传承着民族精神,凝聚着中华文明,抒发了人们内心的尊祖敬宗和继志述事。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运动会消耗一定的能量,长时间剧烈运动时,_________,糖在体内主要以血糖、肌糖原和肝糖原的形式储存。体内的肌糖原和肝糖原非常有限,_______。 一般说来,全身肌糖原约350~400克,肝糖原约75~100克,血糖仅5~6克。在长时间剧烈运动中,人体内原有的糖原可能很快就耗尽,____________,可以增加肌肉对糖的摄取利用,减少肌糖原和肝糖原的分解。
21.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4月13日,在江苏苏州奥体中心,超过1.3万名球迷见证了中国女足身处逆境顽强拼搏的努力。东京奥运会女足预选赛亚洲区附加赛第二回合,中国女足在主场对阵韩国女足,场上的比分从0:2到2:2,最终,中国女足两回合比赛以4:3战胜对手,晋级东京奥运会。比赛中,中国女足姑娘拼尽全力,让经历过无数风浪的中国队主帅贾秀全红了眼眶。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高考(285)百校联盟2021届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

2021年高考(285)百校联盟2021届高中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考试

2021年,两张对比图片在网络上爆火。一张是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现场;一张是2021年3月18日,中美阿拉斯加高层战略对话会议现场。在现今国际形势的大背景下,这两张图片的对比,引发了各种声音。愤青偏激者有之;冷静理性者有之……
作为已经迈入成年的你,国事家事天下事,理当事事关心。复兴中学学生会以“又逢辛丑”为主题举办演讲比赛。请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观察与思考,使命与担当。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格式正确,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D    
2. D    
3. B
4. D   
5. B    
6. 北京市水资源需求量大,人均水资源量较少,属于缺水城市,供需矛盾突出;污水处理能力提档升级,再生水水量充足;再生水与非居民自来水价格差距最高扩大到6元/立方米,再生水价格优势明显;使用途径由绿化洗车、冲厕等逐步推广到工业、河湖环境及道路浇洒等方面,再生水用途逐渐多元。
7. B    
8. 总结关于服装的故事的回忆,收束全文,照应标题,使全文结构严谨。强调当年“我们”虽衣服单薄而奋勇向前,方向明确,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抒发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强烈的革命豪情,升华全文主题。    
9. 因物兴感,自然巧妙:作者借回忆抗战时期所穿服装的故事,表达对深挚战友情、夫妻情、师生情乃至爱国情的怀念与赞美。抒情含蓄,引人回味:文章将深挚的情谊蕴含于对不同服装的故事的叙述之中,感情节制,点到即止,给人留下广阔的回味余地。
10. C    
11. B    
12. C    
13. (1)众人商量准备逃走,兴旺叱责说:“天子把这座城交给了我们,怎么能逃走呢?”
(2)敌人越来越多,于是收兵进城。吴友仁挖开护城河填塞沟堑,做一定要攻克城池的打算。
14. C    
15. 量词的使用精妙。描写的是初十的月亮,是大半个,既不是圆的可称为“轮”,也不是弯的可称为“钩”,诗人别出心裁,称之为“片”,体现诗人观察细致、用语新巧。动词的使用精当。用一“生”字,既给月光以主动性,又刻绘出天渐渐黑,月渐渐明的过程。用一“沿”字,则化静为动,赋予月光从上而下、又沿着溪涧流淌的流动感。形容词的使用传神。用“白”“明”等词写景,体现月光的素雅、皎洁,渲染月夜静谧的氛围,让读者如沐清辉。
16.(1). 吾尝跂而望矣    (2). 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 彼童子之师    (4).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5). 马作的卢飞快    (6). 弓如霹雳弦惊
17. B    
18. D    
19. C
20. (1). 糖是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2). 血糖更为有限    (3). 及时补充糖分
21.4月13日,在东京奥运会女足预选赛亚洲区附加赛第二回合比赛中,中国女足战平韩国女足,晋级东京奥运会。
22.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