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1年高考(148)2021届高三八省适应性考试预测模拟(A卷)

(2021-01-14 22:26:00)
标签:

2021年高考

百强校模拟

八省联考

高三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分类: 高考模拟

2021届高三八省适应性考试预测模拟卷(A卷)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从文学生产与消费的视角看,网络文学最根本的特征是“在线写作”和“付费阅读”,其中作品方便快捷的“更新”和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即时性“互动”等特点,都极大地超越了传统文学的限制。作者基于互联网跨时空特性的“在线写作”,极大地拉近了作者与读者间的距离,读者通过点赞、打赏、转发、催更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了网络文学的扩散速度,形成了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从一定意义上说,“付费阅读”模式的确立,不仅为网络文学奠定了产业化发展的基石,也为中国网文的繁荣局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网络文学作品的成功与作品的更新频率有很大关系,更新是联系网络文学作者与读者最直接的方式。由起点中文网所开创的VIP付费阅读制度被各文学网站相继推行后,网络小说主要以连载形式在平台上更新,“不断更”被视为写作的最基本要求。与此密切相关的是“互动”,互动化写作和欣赏已成为网络文学的主要创作方式,各大文学网站存储量最多、最受关注的作品大都是在作者与粉丝的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如宫斗、武侠、玄幻等。为了更好地引导读者找到自己喜爱的作品,文学网站通常会对作品进行分类,自起点中文网分成主站和“女频”开始,网络文学分为“男频”“女频”的模式渐渐深入人心,现已成为网络文学最常见的“分类法”。
(摘编自陈定家《网络文学20年:若干问题的回顾与反思》)
材料二:
浅显、直白的小白文成为网络类型小说的主导性语言,它们缺少必要的铺垫和修饰,往往直奔主题,口语化特征极为突出。写手们在持续更新的巨大压力下,不再花心思去推敲语言,语言的主观化色彩较浓,显得随意而粗糙。只要把故事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把人物关系勾勒出大致的轮廓,就算是万事大吉。也就是说,网络小说的语言表现出较为明显的直观化倾向,它基本不进行人物心理刻画,而是让人物不断地说话和行动。
就文本属性而言,网络文学文本与传统的印刷文本相比,具有较为突出的互文性。互文性概念是茱莉亚•克里斯蒂娃对巴赫金对话理论的进一步阐发,指不再局限于对文本的孤立考察,转而关注文本之间的复杂互动。传统的文本分析活动习惯性地将文本看作稳定的对象,但在互文性的视野中,一个文本中往往还包含了其他文本的元素,即具有引文性特征。文本之间的相互影响成为文本生成的动力机制。在迄今为止的网络文学写作中,互文性的现象非常突出。这一方面表现为原创性的缺失,读者在阅读时经常会看到不同文本的混杂与嵌入;另一方面,网络文本突破了单纯的文字文本形式,将图片、视频和其他电子科技融入文本,形成一种多样化的、奇特的互文效果。随着语言的重要性的降低,语言很可能在未来的网络文本中成为一种装饰和点缀,只发挥注释的功能。在这样的文本环境中,不仅意味着文学语言的退化,而且可能导致文学性乃至文学的退化。
(摘编自黄发有《媒介融合与网络文学的前景》)
材料三:
以下所谓的“矛盾”并不是决定网络文学未来的真实矛盾: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之间的矛盾;网络文学文本“文学性”与“娱乐性”的矛盾;网络文学作品“网络性”与“文学性”的矛盾;等等。
上述“矛盾”之所以成为众多批评者争论不休的话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缺少洞悉网络文学真实矛盾的视野。我们必须在反思网络文学生产机制的基础上来客观分析其产生的效果和经验。如果我们把网络文学当作一种文学的既成事实,当作在网络时代文学应然的形态,那就陷入了“文学一般”的形式。不首先去“了解它们的历史性质”,而仅仅满足于“从事后开始的”思索,又怎能把握它身后那些真实的矛盾?
我们认为,制约着网络文学健康发展的真实的矛盾根本上有两个。其一,是数百万网文劳工与网络文学资本方的矛盾。网络文学既是一种一般的文学活动形式——由众多不同的作者写出数量巨大的文本,再由更多的读者阅读,但它更是后工业经济时代的一种非物质劳动。它当然需要文学创造的能力,但此时它已经不再是一种个性的创造性,而是一种社会的创造性,一种被资本改组和收编的创造性。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谈论网络文学时,说创造性是奢侈的;为什么大多数网络写手不愿称自己为作家;为什么不论是网文大神,还是没什么名声的码字工,几乎都很难从网文写作中收获足以安心的欣悦。
其二,是数亿网络文学读者真实而丰富的阅读需求,与高度预设的类型化快感机制之间的矛盾。目前,主流的对网络文学的评判,就是把它视为通俗文学在网络时代的延续和发展,这种论点从马斯洛心理需求层次理论出发,认为网络文学是迎合大众读者,“满足大众心理乃至生理需求”,“为读者提供快感补偿与情感体验功能”的通俗文学。然而,通俗文学从来都是在特定的历史和文化中获得相对的定位,其功能形态并非固定不变,而且一个时代的通俗文学常常会在另外的时代成为严肃文学的经典。同样,通俗文学的读者大众也并非一个超历史的群体。正如洛文塔尔曾经指出的那样,分析“不能把‘大众的趣味’作为一个基本范畴,而是要坚持查明这种趣味作为技术、政治和经济条件以及生产领域主宰利益的特定结果,是如何灌输给消费者的”。这就意味着,所谓大众的心理需求不只是网络类型文学服务的对象,更是后者生产的一种结果。
这些才是网络类型文学生产中真实的矛盾,是诸多矛盾现象的根源所在。在这一矛盾的形式中,网络文学可能释放出的人民巨大的创作热情和阅读热情都被压扁在资本主导的生产界面上。这一矛盾也呈现在网络文学的文本形态中:网络文学的问题远不是什么文学性的衰变或审美性的缺失。
(摘编自乔焕江《要素与矛盾:如何理解网络文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网络文学“付费阅读”的模式,为网络文学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促进了中国网络文学的健康、繁荣发展。
B.网络文学的语言存在着主观化的色彩和直观化的倾向,重在展现人物外在的语言、行动,而不对人物的心理进行刻画。
C.许多研究者难以把握网络文学的真实矛盾,因而将网络文学当作一种文学的既成事实,以文学应然的形态来批评网络文学。
D.网络文学读者和写作者相互作用,读者通过点赞、催更等方式影响写作者的创作过程,写作者也通过作品影响读者的心理需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网络文学存在着一个由不断摸索到模式化发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部分网站的做法起到了强大的示范和推动作用。
B.起点中文网等文学网站开启的“女频”“男频”分类法,既方便读者的阅读,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网络文学类型化的发展。
C.网络文学既可以混杂不同的文本,又可以嵌入图片、视频和其他电子科技等不同媒介,这将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D.从文学研究的角度看,当下某些受到读者热捧的网络文学作品存在着语言表达、人物设置等问题,不会成为经典的文学作品。
3.根据材料内容,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中对“互文性”概念的解释一项是(   )(3分)
A.任何文本的建构都是引言的组合,任何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
B.文本一旦被创作出来,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不再属于它的创作者。
C.文学创作中的影响意味着没有绝对独立的文本,只有文本之间的关系。
D.引用、参考、仿作、戏拟,以及各种的照搬,文本创作方式不胜枚举。
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
5.与传统文学相比,网络文学存在着文学性退化的问题,主要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老镇蔑匠
李笙清
旧时匠人传授手艺,大都喜欢传授给自己的子女,俗称“门第师”。除非匠人的后人有了更好的出路而不愿学父辈的手艺,匠人这才会将手艺传授给外姓徒弟。我的小叔便是这样的手艺传人。
小叔大我九岁,他十七岁那年,拜了住在老街的老蔑匠漆师傅为师,学起了蔑匠手艺。漆师傅是从湖南湘西搬来的,在老街上买了两间带后院的小屋。他把堂屋跟正房打通,做了作坊,后院用来堆放竹子和蔑器,后面厨房旁边的小屋是他歇息的地方。屋后有一条大河,漆师傅的竹子原料大都是从水路运来的,青石板码头边,经常浸泡着漆师傅编好的蔑器——据说浸泡过的蔑器经久耐用。
漆师傅的老婆死得早,没有给他留下一男半女,他也一直没有续弦,在老镇上孤独地生活了二十多年,堂屋供桌上的黑边相框里,有我没见过的漆师傅的老婆的照片。我小时候经常看到漆师傅将镜框擦得干干净净,拿在手里一看就是好一会儿,有时候还喃喃自语,说的是我听不懂的湖南方言。
据说当年漆师傅来老镇落脚时,受到了本地蔑匠师傅的排挤,还是在老镇素有声望的我的祖父出面摆平了这件事,帮漆师傅置买了住房,让他在老镇扎下根来。因为有这种交情,在祖父的恳求下,漆师傅收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个徒弟,也就是我的小叔。所以小叔很是自得,常以正宗的湖南蔑器技艺嫡传弟子自居。
拜师那天,家里准备了荤素搭配十个碗的一桌宴席,请来了家族中德高望重的老族长作陪。小叔按拜师的礼节给漆师傅磕头敬茶。漆师傅笑呵呵地对祖父说:“我们谁跟谁啊!不用这么烦琐啦!”祖父一脸严肃,说礼数是祖宗定下的,千万不能马虎。那天,漆师傅脱下了常年穿在身上的那套黑衣裤和粗布围腰,特意换上一身干净整洁的衣服,坐在上首。他喝酒喝得脸红扑扑的,整个人神采飞扬,话格外多。
那时候乡村里的谷囤都是用竹蔑编制的围子,长长的,一圈一圈围上去,就成了农家储存粮食的仓库。还有扫地的撮箕,筛米的筛子,淘米的筲箕,打场的连枷,屋角的鸡笼……这些都是蔑匠的杰作。还有家家户户都在使用的竹椅、竹凳,厨房里用的蒸笼、刷锅的刷子……蔑匠用一双巧手,做出了形形色色的蔑器,丰富着老镇人们的生活。
那时我常常在放学后,转到老街看漆师傅做手艺活。漆师傅抽出一根竹子,操起厚脊薄刃的蔑刀,用刀身在竹子的底部随意比画一下,就挥刀劈下,一截粗大的竹子便在脆响中一分为二。然后漆师傅拿起一柄长长的凿子,几下就将竹子中的痂结清除掉。随着蔑刀的上下翻飞,竹子变成了一根根长长的竹片,竹皮则被削成薄薄的蔑丝,看得人眼花缭乱。漆师傅一边做活,一边给小叔讲解蔑活中的砍、锯、切、剖、削等基本功要领,不厌其烦,直到小叔领悟。料裁好后,师徒俩便开始忙活起来,编蔑席,做鸡笼……
漆师傅不赶活的闲暇时候,我特别喜欢到他家里听他讲神秘的湘西故事,吃他晒制的湖南苕果子和苕丝,喝他泡在陶壶里的大叶茶,那感觉就像坐在茶馆里听评书一样。漆师傅是一个天生的故事家,一个李天宝的故事,他讲了半个多月都没讲完,让一众街坊听得兴致勃勃,欲罢不能,天天挤在他的作坊。有时遇上漆师傅带着小叔赶活,上门来的街坊就只好打道回府,神色中明显露出几分失落。故事每次讲到夜深,漆师傅都会拿起他的那块有些泛黄的小竹片,“啪”地打出一声脆响,宛若惊堂木的回声,听故事的就知道到了“要知结果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的时候了。
漆师傅还有一个绝活,就是用细蔑编制出各种各样的动物,锦鸡、鹅鸭、小猪、老虎、鲤鱼……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他都能很快做出来,而且小动物们个个憨态可掬,惟妙惟肖。可惜小叔没学会这门技艺。漆师傅要小叔先学好蔑匠手艺,以后再教他这个。可没想到当小叔快出师时,漆师傅却因醉酒后去码头捞蔑器,不小心落入河中溺亡了。每每提起这个,小叔都一脸的遗憾。
时隔多年,我有一次回老镇,听说住在镇西古桥边的守寡半生的孙婆婆去世了,她离世时手里紧紧捏着一对竹编的连在一起的比翼鸟——这是漆师傅留在这个世上的最后一件竹编作品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漆蔑匠在老街购置的带有后院的两间小屋,无论是布局还是地理位置,都为他做蔑匠活提供了便利,表现了他和祖父的交情匪浅。
B.漆蔑匠早年丧妻,无儿无女,离开湖南老家后,多亏了祖父的帮助,才能在老镇扎根,所以他主动收下小叔做他的唯一弟子。
C.小叔成了漆蔑匠的徒弟后,十分自得,常以正宗湖南蔑器技艺嫡传弟子自居,可见蔑匠在当年是一个让人羡慕的职业。
D.“每每提起这个,小叔都一脸的遗憾”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漆蔑匠意外失足落水离世;二是漆蔑匠绝活的失传。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中“老街”“老镇”“门第师”“囤谷的围子”“打场的连枷”等词语的使用,使小说具有历史的沧桑感和浓浓的乡土气息。
B.文章使用第一人称叙事,通过“我”的回忆,将蔑匠漆师傅的故事娓娓道来,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具有很强的代入感。
C.第6段列举了漆蔑匠制作的众多蔑器和它们在老镇人们生活中的应用,表现了“我”对蔑匠这一传统手工艺人的赞美。
D.小说以“守寡半生的孙婆婆捏着竹编的比翼鸟去世”结尾,有着复杂的意味,也暗示出传统手工艺的没落衰败。
8.请从刻画人物的方法和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第3段中的画线句。(4分)
9.小说的题目为“老镇蔑匠”,但作者为什么没有始终围绕漆师傅的手艺展开描写,反而加入了漆师傅闲暇时给街坊们讲故事的情节?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王檝字巨川,凤翔虢县人。檝性倜傥弱冠举进士不第乃入终南山读书涉猎孙吴泰和中复下第诣阙上书论当世急务金主俾给事缙山元帅府寻用元帅高琪荐,授副统军,守涿鹿隘。太祖将兵南下,檝鏖战三日,兵败见执,将戮之,神色不变,太祖问曰:“汝曷敢抗我师,独不惧死乎?”对曰:“臣以布衣受恩,誓捐躯报国,今既偾军,得死为幸!”帝义而释之,授都统,佩以金符。甲戌,授宣抚使,兼行尚书六部事。从太傅猛安率兵南征,所过迎降,得汉军数万,遂围中都。乙亥,中都降。檝进言曰:“国家以仁义取天下,不可失信于民,宜禁虏掠,以慰民望。”时城中绝粒,人相食,乃许军士给粮,入城转粜,故士得金帛,而民获粒食。又议:“田野久荒,而兵后无牛,宜差官泸沟桥索军回所驱牛,十取其一,以给农民。”用其说,得数千头,分给近县,民大悦,复业者众。猛安俾檝招谕保定、雄、霸诸城,皆望风款附,乃置行司于沧州以镇之。时河间、清、沧复叛,帝命檝讨之,遂复河间,得军民万口。驸马孛秃恶其反复,欲尽诛之,檝解之曰:“驱群羊使东西者,牧人也,羊何知哉!歼其渠魁足矣。释此辈,迁之近县,强者使从军,弱者使为农,此天之所以畀我也,何以杀为!”孛秃曰:“汝能保此辈不复反耶?”檝曰:“可。”即移文保任之,俱得全活。时都城庙学,既毁于兵,檝取旧枢密院地复创立之,春秋率诸生行释菜礼,仍取旧岐阳石鼓列庑下。癸巳,奉命持国书使宋,以兀鲁剌副之。至宋,宋人甚礼重之,即遣使以金币入贡。檝前后凡五往,以和议未决,隐忧致疾,卒于南。宋人重赗之,仍遣使归其柩,葬于燕。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
10.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檝性倜傥/弱冠举进士/不第乃入终南山读书/涉猎孙吴/泰和中/复下第/诣阙上书/论当世急务/金主俾给事缙山元帅府/
B.檝性倜傥/弱冠举进士不第/乃入终南山读书/涉猎孙吴/泰和中/复下第/诣阙上书/论当世急务/金主俾给事缙山元帅府/
C.檝性倜傥/弱冠举进士/不第乃入终南山/读书涉猎孙吴/泰和中/复下第/诣阙上书论/当世急务/金主俾给事缙山元帅府/
D.檝性倜傥/弱冠举进士不第/乃入终南山/读书涉猎孙吴/泰和中/复下第/诣阙上书论/当世急务/金主俾给事缙山元帅府/
11.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县,地方行政区划名。始于春秋时期,秦统一六国后,确立郡县制,县隶于郡。
B.布衣,代指平民。“布”指麻葛之类的织物,古代平民终身只能穿布制衣服,不能穿丝绸衣服,所以“布衣”可代指平民。
C.乙亥,干支之一,干支纪年法是中国传统纪年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总称,“甲戌”也属于该种纪年法。
D.释菜礼,是我国古代学生与教师初次见面时的一种礼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拜师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檝视死如归,得到重用。身为金国副统军,他与元太祖激战三天,后兵败被俘,临死神色不变,言辞慷慨;元太祖欣赏他的忠义,任命他为都统。
B.王檝积极进言,造福民众。他曾进言应对百姓施行仁义,禁止抢掠,又以有效的措施解决了百姓缺少粮食和耕牛的问题,使百姓得以恢复生产。
C.王檝宅心仁厚,为民担保。驸马孛秃认为河间民众反复无常,收复河间后想要将那里的人全部杀死,王檝劝阻并立下文书做担保,使百姓得以存活。
D.王檝重视教育,为国捐躯。他曾修复在战争中毁坏的文庙学校;奉命出使南宋时,因议和未果多次往复于宋、元间,终因过度劳累,死于南宋。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时城中绝粒,人相食,乃许军士给粮,入城转粜,故士得金帛,而民获粒食。(4分)
(2)驱群羊使东西者,牧人也,羊何知哉!歼其渠魁足矣。(4分)
14.作为元廷的使臣,王檝受到了南宋人的礼遇敬重,这种礼遇敬重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因假归白阁西草堂

岑参

雷声傍太白,雨在八九峰。

东望白阁云,半入紫阁松。

胜概纷满目,衡门趣弥浓。

幸有数亩田,得延二仲踪。

早闻达士语,偶与心相通。

误徇一微官,还山愧尘容。

钓竿不复把,野碓无人舂。

惆怅飞鸟尽,南溪闻夜钟。

【注释】因假:一作“田假”,唐代官吏到职田理田的假期。二仲:汉代隐士羊仲、求仲。碓(duì):木石做成的捣米器具。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雷声傍太白”一句,起势突兀,巨响自天而降,震撼人心,其有先声夺人的咄咄气势。

B.开头四句重在描写山中骤雨来临时诗人在草堂所见的可怖、萧瑟的景象,视角由远而近。

C.五、六句起过渡的作用,由外景之“胜概”转入“衡门”之“趣”,统领了下文内容。

D.诗歌表面上写诗人在草堂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实际隐含着他对人生变幻无常的感慨。

16.抒情言志是古代诗歌的传统,这首诗在这方面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共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作者面对大千世界生机勃勃的景象,思绪万千,不禁发问“                                  ”来道出雄心壮志,表现博大胸怀。

2)《七律·长征》中描写面对横亘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用比喻手法写出红军战士毫不畏惧的两句是                                  

3)徐志摩《再别康桥》中“                                  ”两句,描绘诗人康河寻梦,星辉相伴,高声放歌的情绪。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世界是喧闹的。我们现在无法逃到深山里去,唯一的办法是闹中取静。毛泽东年轻时曾采用了几种锻炼自己意志的方法,其中一种便是“闹市读书”。把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不受外界干扰,我想这是可以做到的。早年间我也曾在喧闹的环境中习得了这种功夫,然而多年不用,已经退步了,我现在写东西总还是希望有个比较安静的环境,但也不必一定要到海边或山中的别墅里才能构思。大概有十多年了,我养成了静坐的习惯。我家有一对旧沙发,有几十年了。我天天早上泡一杯茶,点一支烟,坐在沙发里,坐一个多小时。虽是端然坐着,然而却浮想联翩。一些故人往事、一些声音、一些颜色、一些语言、一些细节,会逐渐在我的眼前清楚起来、生动起来。这样连续坐几个早晨,想得成熟了,就能落笔写出一点儿东西。我的一些小说、散文,常得之于清晨静坐之中。“静思往事,如在目底。”我觉得这是最好的创作心理状态,就是下笔的时候,也最好心里很平静,如齐白石老人题画所说:“心闲气静一挥。”我是个比较恬淡平和的人,但有时也不免浮躁,最近就有点儿如我家乡话所说“心里长草”。我希望政通人和,使大家能安安静静坐下来,想一点儿事,读一点儿书,写一点儿文章。

18.下列各句中的双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句所用双引号的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B.科学家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二种极理想的“流线型”。

C.我喜欢花港的美,但更喜欢诗人诗中描述的“泉白如玉”的玉泉。

D.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心生敬畏。

19.举例说理更具说服力,请根据文段分析作者举毛泽东“闹市读书”这一例证所产生的效果。(4分)

20.文中画框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希望政通人和,使大家安静坐下来想事、读书,写文章。”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4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睡眠是有机体生理活动的必要过程,其意义在于整和恢复体能,保护大脑皮质,加快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等。青少年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睡眠质量不佳会引发多种青少年疾病。调查报告显示,15和19岁的青少年每天使用手机超过7小时容易出现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睡眠质量差等问题。对手机的依赖会对青少年的睡眠质量造成负面影响,这一点值得我们关怀。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5个字。(5分)

2020年8月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了《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实施方案》。该《方案》提出,到2023年,推动具备条件的地级以上城市基本建成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全国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大幅提升,县城生活垃圾处理系统进一步完善,推动镇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体系逐步健全,促进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