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高中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
(2017-10-08 16:24:05)
标签:
语文教学教学研究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选修教材 |
分类: 语文教学 |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知识梳理
(一)成语梳理
1.《庖丁解牛》
目无全牛:开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纯熟的地步。
游刃有余:形容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现指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善刀而藏:将刀擦拭干净收起来。比喻有所收敛、适可而止或自藏其才而不炫露。
2.《项羽之死》
四面楚歌:形容四面受敌,处于孤立危急的困境。
望风披靡:披靡,草木随风倒伏。草一遇到风就倒伏。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比喻军队毫无斗志。
3.《阿房宫赋》
钩心斗角:原指宫室结构精巧工致,后用来指各用心机.互相排挤。也作勾心斗角。
锱铢必较:锱、铢,都是占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
4.《文与可画筼筜偃竹记》
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也说成竹在胸。
贻人口实:贻,遗留;口实,话柄。指做事或说话不小心,给人家留下了话柄。
稍纵即逝:稍微一放松就溜过去了,形容时间、机会等极易失去。
5.《六国论》
抱薪救火:比喻因为方法不对,虽然有心消灭祸患,结果反而使祸患扩大。
6.《陶庵梦忆序》
7.《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浮生若梦:浮生,空虚不实的人生;若,像。把人生当作短暂虚幻的梦境。
8.《项脊轩志》
万籁俱寂: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 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9.《苦斋记》
膏粱之子:膏粱,肥肉和细粮,泛指精美的饮食、代指富贵生活。比喻富贵人家过惯享乐生活的子弟。
(二)文化知识
庙祝:庙堂中管香火的人。
治:旧时称地方政府所在的地为“治”。
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独夫:①独身男子。②残暴无道、众叛亲离的统治者。
避讳:避讳实际上是一种反映封建礼法的忌讳,即遇到与君主、尊长的名相同的文字就采用某种方法回避。主要分两大类:一是国讳,指诗文中不直书在位甚至前朝某些君主及其亲属的名;一是家讳,或称为私讳,即说话行文中,避免提到自己的父名、祖名。
避讳的方法:
(1)改字法,就是把帝王及所尊者之名改用其它字来代替。
(2)空字法:即将应避讳的字空而不书,或作“某”,或作“
(3)缺笔法:即对所避之字少写一两笔。
(4)改音法,就是读书时遇到讳字,就改变声调或读别的音。
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
方山冠:古代的一种帽子。汉时以祭祀宗庙时乐工舞女所戴。唐宋时隐士多戴这种形状的帽子。
伶官:封建时代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做伶官。
牢:本来是养牲畜的圈,这里指祭祀用的牲畜。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猪、羊各一头叫“少牢”。古代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
告庙:天子或诸侯出巡、遇兵戎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俳优:以乐舞谐戏为业的人。
杂戏:古代娱乐形式之一,包括百戏、杂乐、歌舞戏、傀儡戏等。
祭文:祭奠死者的一种文体。
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
大决:封建时代,对判死刑的人,在每年秋季行刑,叫大决,又叫秋决。
勾者:立即被施刑的人。勾,勾决,皇帝在犯人的名字上画勾,批准立即行刑。清制,每年秋季,由刑部会同九卿各官,详审全国判死罪者的名册,一一详议,分别归入“情实”“缓决”“可矜”、“可疑”四类,情实者奏请勾决。
西市:清京城行刑的地方,今北京市宣武区菜市口街上。
上闻:上奏的文书。
舍利:梵语“身骨”的译音。佛教徒死后之葬,身体内一些烧不化的东西,结成颗粒,成为“舍利子”。
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指最低的士这一级。
笏: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古时候文武大臣朝见君王时,双手执笏以记录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将要对君王上奏的话记在笏板上,以防止遗忘。
[延伸]
古代文体
(一)韵文:即讲究押韵的文体,包括诗、词、曲、赋、铭等。
(二)骈文: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全篇基本上用对偶句构成,讲究用典、辞藻华丽,因大多用于四字句和六字句,又称“四六文”,也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阿房宫赋》便是此种文体。
┏━━━━━━━━┳━━━━━┳━━━━━━━━━━━━┓
┃
┣━━━━━━━━╋━━━━━╋━━━━━━━━━━━━┫
┃上古到先秦两汉
┣━━━━━━━━╋━━━━━╋━━━━━━━━━━━━┫
┃
┣━━━━━━━━╋━━━━━╋━━━━━━━━━━━━┫
┃
┣━━━━━━━━╋━━━━━╋━━━━━━━━━━━━┫
┃
┣━━━━━━━━╋━━━━━╋━━━━━━━━━━━━┫
┃
┗━━━━━━━━┻━━━━━┻━━━━━━━━━━━━┛
《中国古代诗歌欣赏》检测题
一、文学常识
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歌及朝庙乐章共305首,分“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B.南宋时期,民族矛盾尖锐,产生了张元干、张孝祥、周邦彦、陆游、辛弃疾等一大批爱国词人,其中辛弃疾 成就最高。
C.唐玄宗天宝三年,李白被放出京,第二年在东鲁将南游吴越时,写下《梦游天姥吟留别》给东鲁的朋友,原题为《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现题中的“吟”,即吟唱之意。
D.汉代散文可分为史传文、政论文和赋三类,汉代史传文作家最著名的是司马迁和班固,其代表作分别是《史记》和《汉书》,均为纪传体通史。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苞,清代著名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创始人,他的《狱中杂记》揭露了清代所谓太平盛世时狱中种种奸弊、污秽、酷虐的情景。
B.唐代诗歌发展一般分成四个阶段:初唐、盛唐、中唐、 晚唐。盛唐著名的田园山水诗人是孟浩然和王维,著名的边塞诗人是高适和孟郊。
C.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宋代词作家,工诗词、善书法、精音律。其《扬州慢》一词抒写了时昔日扬州 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荒凉破败景象的哀思。
D.《史记》对历史事件记叙详细,描写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既是伟大的史学著作,又有极高的文学性,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莲居士、四明狂客、少陵野老、香山居士、六一居士、东坡居士、白石道人,依次是指李白、孟浩然、杜甫、白居易、王安石、苏轼、姜夔。
B.古体诗有两种含义:一指诗体名,也称古诗。古风与唐以后兴起的近体诗相对应;二是对于古代诗歌的泛称,以区别于现代诗歌。
C.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出现的新诗体、庸人为了与以前的古体诗相区别,故名之为“近体”,这种诗的主要特点是篇有定句,句有定字,韵有定位,字有定声,联有定对。
D.歌行是古体诗的一种,汉乐府诗题多用歌、行、曲、 引、吟、叹、怨等,其中以“歌”“行”最多,逐渐合称为一种诗体名。著名的作品有白居易的《长恨歌》等。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我国文学史上向来“风骚”并称,“风”指以“国风”为代表的《诗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骚”指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的《楚辞》,它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
B.“建安风骨”或称“汉魏风骨”,“风”偏重指精神气质,“骨”偏重指骨格形态,是指建安时代的作家摆脱了儒学的束缚,注意作品的抒情性,再加之处在战乱的年代。思想感情更常常表现为慷慨激昂。
C.我国唐代出现了诗歌发展的高峰,诗人众多,流派纷呈.除了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外,还有边塞诗派的王昌龄、高适、岑参,田园诗派的孟浩然、王维、常建等。
D.“唐宋八大家”指“三苏”(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欧阳修、曾巩、韩愈、柳宗元。桐城派是清代散文流派.代表作家有方苞、归有光、刘大樾、姚鼐等。
5.下列各项有关古代诗歌、散文的文学常识,表述和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后人将之归纳为“风”、“雅”、“颂”,其中“风”又称“十五国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民歌,它
浓缩了《诗经》中最精
B.盛唐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诗坛名家辈出,不仅出现了中国诗坛盛极一时的“双子星”: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还出现了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陶渊明、谢灵运以及为人们所熟知的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等。
C.先秦散文尚处在应用阶段,哲学家用以说理,史学家用以记事。前者有儒家的《论语》《孟子》,道家的《老子》《庄子》,法家的《韩非子》《荀子》等诸子散文;后者有纪传体的《春秋》,编年体的《战国策》等历史散文。
D.中唐韩愈、柳宗元等人尖锐批判六朝以来的骈俪文,提倡更为实用的上继先秦两汉文体的散文.并称之为“古文”,与骈俪文对立。在他们的实际创作成绩和理论倡导的影响下,中唐文风大变,古文创作成为文坛的主要风尚,文学史上称其为古文运动,、
二、名句名篇默写
1.《阿房宫赋》中说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的句子是: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
3.《阿房官蜮》中以叙述的方式表现秦人对从六国掠夺来的珍宝毫不珍惜的对偶句是:
4.《阿房宫赋》中“
5.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捕写宫女们梳妆时,宫里像明星闪烁的两句是:
6.在《阿房宫赋》中,杜牧仅用“
7.杜牧《阿房宫赋》开篇用“
8.在《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繁华奢靡,与老百姓的的劳作吃穿作对比,其中描写“乐声之多与市井言语对比”的句子是:
9.杜牧《阿房宫赋》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
10.在《阿房宫赋》中,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句是:
11.《阿房宫赋》中,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
12.《阿房宫赋》中,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
1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含蓄地表现出李煜对人生绝望的句子是:
14.李煜在《虞美人》中表现物是人非、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的诗句是:
15.李煜《虞美人》中“
16.李煜在《虞美人》中,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之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
17.《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18.屈原《湘夫人》中借秋景来渲染和深化这相约未见愁情的诗句是:
19.《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堂堂正正、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
20.孟浩然《夜归鹿门歌》表现诗人隐居处境的句子是:
21.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说明因大自然美景召唤而相聚的句子是:
22.杜甫《蜀相》概括诸葛亮一生丰功伟绩的句子是:
2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表现宇宙永恒,生命代代相传的句子是:
24.杜甫《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湖水浩瀚壮阔,无边无际的句子是:
25.李白《将进酒》中感叹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的句子是:
26.杜甫《阁夜》中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人民的深重灾难。显示地方风情的诗句是
27.周邦彦《苏幕遮》荷花触动诗人思乡之情,描写荷花的句子是:
28.李贺《李凭箜篌引》描写音乐可以震破五色石,引来一场秋雨的句子是:
29.《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
30.《蜀相》中以幽静的春景衬托出的庄严肃穆气氛的诗句是
31.《蜀相》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已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
32.《书愤》在今昔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
33.《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中表达今日“莫还乡”的缘故的诗句是:
34.《将进酒》中显示诗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的诗句是:
35.《将进酒》中抒写万古寂寞之愁的诗句是:
36.在《拟行路难(其四)》中,举杯驱愁却大放悲声的诗句是:
37.《书愤》中用典明志的诗句是
38.《一剪梅》中最能使人领略到女词人万千愁绪的诗句是
39.《登岳阳楼》描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的诗句是
40.《旅夜抒怀》中正话反说含蓄表达情感的诗句是
41.《旅夜抒怀》中用比喻手法表现诗人孤寂而悲愤心境的诗句是
42.《扬州慢》中既写杜郎才智又写扬州荒凉的诗句是
43.《将进酒》中用比兴手法显示黄河的宏伟气魄和浩大声势的的诗句是
44.《阁夜》中用听觉视觉表现诗人爱我神州痛我神州的悲壮情怀的诗句是
45.《阁夜》中表达诗人对宇宙永恒和人生无常的悲哀的诗句是
46.《菩萨蛮》写出一幅花面相映图的诗句是
47.《菩萨蛮》中成功运用反衬手法表现人物寂寞空虚和孤独的诗句是
48.《伶官传序》借庄宗困于伶人而亡国警戒后人的句子是
《中国古代诗歌欣赏》检测题答案
一、1.A(B.周邦彦为北宋末年词人,他的词富艳精工,多为泛咏旅思、绮情之作。C.“吟”是一种诗体,乐府诗题。D.“均为纪传体通史”表述错误,班固的《汉书》是断代史。)
2.B(著名的边塞诗人是高适和岑参,盂郊不是边塞诗人。且孟郊为中唐诗人。)
3.A(四明狂客是贺知章,六一居士是欧阳修。)4.D(归有光不属于桐城派。)
5.D(A.《诗经》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B.盛唐的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是王维、孟浩然;C.《荀子》是儒家经典非法家。)
二、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3.鼎铛玉石
5.明星荧荧
7.覆压三百余里
9.钉头磷磷
11.秦爱纷奢
13.春花秋月何时了
15.小楼昨夜又东风
1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19.楼船夜雪瓜洲渡
21.况阳春召我以烟景
23.人生代代无穷已
25.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27.叶上初阳干宿雨
29.昆山玉碎凤凰叫
31.出师未捷身先死
33.未老未还乡
35.古来圣贤皆寂寞
37.出师一表真名世
39.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41.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43.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44.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46.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48.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闲于所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