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间花开
张付奇
【导读:在文字间穿行,我们看得到来自底层大众的悲苦,听得清出自天籁的清音,记得住圣哲的教诲,触摸得到自己的良心。】
几天前还是夏不夏秋不秋的天气,时闷时凉。一夜秋风将天空洗净,教室外面的杨树叶子在秋阳的映照下泛着亮光,飒飒作响。
今早,教室窗台上的几盆绿植格外显眼。
发财树肥胖的身躯擎着几片宽大舒展的叶片,像极了一个大风车,好像要把葱茏绿意源源不断地扇送过来。绿萝的叶子和藤蔓携着袅娜的风姿,虽没有大家闺秀的风范,却不失乡野浣女的格调,毫不羞怯,自顾自地葱茏,伸展。剑兰怒目,捏诀拔剑,气势森严……丰沛的生命气韵无处不在。
不由得想起多年前我伫立在一方荷塘边的一幕。清晨,雾霭沉沉。荷叶出水极高,身处其间,竟被荷叶湮没。纵目而望,上方荷叶如盖,远处荷梗林立。红莲出水,硕大无朋。“哗——啦——”一声,鱼儿跃动。晨露如珠玉在翠绿的荷叶上随风转动,倏忽而下,滴答作响。寂静无人,遂明白圆荷滴清露的清雅绝妙。恍惚之间,觉得自己仿佛成了古书里的江南人。眼前具为清雅的美景,周围都是淋漓的水墨。此等胜景,恐难再遇。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静对书卷度岁月,直面风雨看众生。我们在平仄相间的语调中感受花朵盛开的娇美,微风拂人的轻柔和人世俯仰的悲欣。在文字间穿行,我们看得到来自底层大众的悲苦,听得清出自天籁的清音,记得住圣哲的教诲,触摸得到自己的良心。
如此,斗室之内,天地具足;渺小如我,也能养天地浩气。“指点江山”不是空语,“激扬文字”亦非虚言。
如此,窗台的绿萝、剑兰、栀子花不再是一方孤独的存在!
如此,我们便真实地看到——你正年少,此间花正开!
【外一篇】
唯有诗与远方不可辜负
张付奇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的田野!”
不管这句话里包含了多少鸡汤或是鸡血,它还是像从肋下生出的展翅奋飞的双翼,把我载到高岗,让我在呼啸的清风中与苍茫的暮色里回望曾经走过的路……
对于一个二十多年前的十来岁的男孩子来说,他对日日相伴的阡陌稼穑已经深感厌倦。道路两旁的参天白杨,在晨风中发出哗哗的声响,遥望天际的目光就被这些杨树的枝丫阻挡。村外的土坡上青草葱绿,悠闲的羊儿三五成群俯首咀嚼,偶尔传来几声“咩咩”的叫声。小伙伴们闲来无事,胡思乱想:北京应该在北方,山东应该在东面,河南应该在南边……上海难道是在上边?那天津还能在天上?……想着那些或有理或许很无厘头的地名,憧憬着那些大城市,猜想着那里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远方究竟在哪儿?总也说不清楚。就觉得远方一定是个好地方,带着迷人的梦幻,蕴藏着无尽的宝藏,还有无数种可能。远方虽远,但它就是我未来要抵达的地方。
我走向远方的第一步,就是因为上学从村子里到了县城。到现在我依然能够想起来的是那辆“前没叉子,后没瓦子,除了铃铛不响哪里都响”的自行车,其实真正的情况比这还惨,连个后座都没有,看起来就像杂技团里走钢丝的小自行车,骑在路上链条经常掉,弄不好链条就断了。晴天还好,一遇雨天,车轱辘上的泥水全甩在衣服上。一个大小伙子,在路上骑这样的车子显得特别滑稽。最有意思的是,我骑着这样的车子在学校门口被一个长相清秀的女学妹拦下过n次,直到现在我也不清楚到底是为什么。因为车子太破,根本不用上锁,我经常把车子靠在学校的南墙根处。最可恨的是,麦收时节的一个周末,放学回家我的自行车竟然不翼而飞了。把校园翻了个底儿掉,也没找着。难不成还有人偷这样的自行车?最终在同学的帮助下,从废品站里找到了这位患难与共的老友。是的,在读高中的那几年里,就是这辆破旧不堪的自行车带着我向着远方进发,一路上我听到的是它“吱吱呀呀”的助威声,“嘎嘎吱吱”的呐喊音。而这辆自行车终其一生也没走出小县城,随着我的离开它也卸甲归田,归于天命。
高中的暑假,漫长而烦闷。我到建筑工地打工。当时要做的事是在工地上运送砖头、沙子、水泥。烈日曝晒,阳光如同万根金针伴随着一种灼痛直刺皮肤,额头鬓角的汗水顺着面庞肆意奔流,最难忍耐的是汗水流进眼里,噙在眼中,时间久了眼睛都睁不开了。身上的衣服没有一处干的,全被汗水浸透,湿溻溻的,能拧出水来。最难得的是半晌有一小段休息的时间。大家散坐在盖了一层多高的楼板上。在暂得小憩的片刻,有人轻轻吹着口哨,哨音轻快而活泼。高大的梧桐树枝叶繁茂,洒下阴凉。透过枝桠的缝隙,我看到远方湛蓝湛蓝的天空和天边丝丝缕缕漂浮的白云。那种蓝深邃得包罗星象,神秘得孕藏天地。白云那么美,像凌风舞动的蛟龙,变化万千。我看得入神,全然不知时间已经过去了多久,直到别人大声呼唤我,我才如梦方醒。
从此,心中就像拥有了一匹要挣脱缰绳,踏尘而去的马驹,对着远方长啸不已。为此,我开始有了自己的选择,我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学校,开始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生。在高考前四天,我回到了县城。没有去找以前的老师请求指点迷津,没有去找曾经的同学互相激励。我只是在姥姥的窗前,冥想静坐,把万卷书本一一滤过。然后在蝉声暮色里绕林穿行,想象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那份笃定,从而去奔赴一个像诗一样的远方。
那个“远方”我到达了吗?
我时常扪心自问。似乎到达了,可一个更大的声音告诉我还没到达。如果没有,那就让我怀着一份憧憬继续前行吧!
因为,我们不能只拥有生活里眼前的苟且!
因为,在生龙活虎的日子里唯有诗与远方不可辜负!
【作者: 张付奇,石家庄市八十一中
教师,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培养对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