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考诗歌鉴赏专训课程之(十一):分析评价作者的思想情感

(2017-08-11 10:19:15)
标签:

2018年高考

语文教学

古典诗词鉴赏

高考诗歌鉴赏专训

评价思想感情

分类: 语文教学

 

高考诗歌鉴赏专项培训课程之(十一)

 

分析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

 

【命题揭秘】

 

(一)把握思想情感,评价深层内涵

“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诗歌以表情达意为最终目的。我们在鉴赏诗歌时,无论是对其表达技巧、形象,还是语言的描摹,都是为了解读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更是加大了思想感情类试题的考查力度。

所谓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思想感情,分析其社会意义,评价其深层内涵;对古代诗歌中流露出来的复杂感情,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进行客观具体的分析评价。

 

(二)主要考查形式

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大部分都直接考查诗歌的情感,主要采用主观题形式进行考查,或着眼于具体诗句,或着眼于诗歌全篇。

有的直接要求回答作者情感或观点的内容,有的直接要求回答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有的要求对作品的思想和作者的感情做个性化的解读。

 

主要题型有:

1.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3.表现了怎样的情趣?

4.主旨是什么?

 

【典例剖析】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九日和韩魏公①

苏洵

晚岁登门最不才,萧萧华发映金罍②。

不堪丞相延东阁,闲伴诸儒老曲台③。

佳节久从愁里过,壮心偶傍醉中来。

暮归冲雨寒无睡,自把新诗百遍开。

【注】 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即重阳节;韩魏公,即韩琦,时为丞相。②金罍,泛指酒盏。③曲台,指太常寺,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

【诗意助读】

我年近半百,才成为您的座上客,实在是不才。今天您宴请宾客,我已萧萧华发,同宴席上的闪闪酒盏相互映衬。

您的东阁延请,我实在是受之有愧。我担任曲台,修纂礼书,费时五年,皓首穷经,深感虚度年华,用非所长。

又到重阳节,历久的愁绪又爬上心头。醒时颇感壮志难酬,醉时偶抒雄心壮志。

暮间归来,冷雨凄凄,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反复吟咏新诗。

问题

思维建模

  本诗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

                

                

                

  第一步:整体感受把握诗歌基本内容及情感

首联从多年来他们的交游一直写到这天的宴会语言高度概括内涵十分丰富。颔联又从这天的宴会写到他五年来的虚度光阴。颈联尤为历代评论家所称赏。重阳节历来是人们登高赏菊、饮酒赋诗的好日子,但苏洵却在愁中度过。尾联以暮间归来,反复吟咏新诗作结,戛然而止,余味无穷。

  第二步:抓住关键词语明确诗歌表现的思想感情

首联的“最不才”颔联的“闲”和“老”颈联的“愁”尾联的“寒无睡”是答题时必须关注的关键词语。抓住了关键词语也就打开了突破口自然容易得出结论。

参考答案:主要表达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苦闷。(2分)作者已头发花白却不得重用佳节时愁苦叹息只能在酒醉中偶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无眠凡此种种都表现了作者壮志未酬的忧愁和愤懑。(2分)

 

【解题攻略】

 

“八入手”把握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1.从诗词的标题入手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

如《九日和韩魏公》,题目中的“和”字交代了本诗应是和丞相韩魏公之作。

 

2.从诗词描写景色的冷暖色调入手

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因此,鉴赏时首先要找出写景的诗句,再体味所写之景的“冷”“暖”,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典例剖析】中《九日和韩魏公》,诗中“暮”“寒”二字是冷色调,烘托出一种昏暗、凄冷的气氛。

 

3.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入手

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4.从诗词中所暗示的关键词入手

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有时如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鉴赏诗词的钥匙。

如【典例剖析】中《九日和韩魏公》一诗中的“愁”字,直接表明了作者的心境。

 

5.从诗词中含有诗眼的句子入手

古人写诗词,尤其注重炼字炼句,力求一字传神,一句传神。而这些含有诗眼的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蕴及表达技巧。

 

6.从作者的人生经历入手

“诗言志”,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因此,鉴赏时不妨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突破。

 

7.从诗词中典故的含义入手

诗人创作诗歌时,有时会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如果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

 

8.从诗词的注解入手

有的诗词鉴赏在原诗之后附有注解,阅读这些注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情况,以便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内容。

 

【答题步骤】

 

(1)提炼情感主旨

第一步,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整体感受诗歌的情感基调。

第二步,抓住关键词语,明确诗歌表现的思想感情和主旨。

第三步,组织答案:感情产生的原因+表达情感的词语(形容词或表达心理活动的动词)。

 

(2)理解诗句意义

第一步,阐释诗句的表层意思,并发掘其深层含意。

第二步,指出诗中的描写作用,或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和旨趣。

 

【对点通关】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离亭燕

张昪①

一带江山如画,风物向秋潇洒。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蓼屿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云际客帆高挂,烟外酒旗低亚②。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

【注】 ①南宋初人,作者经历宋由盛到衰的时代。此词为作者退居期间所作。②低亚:低垂。

结合诗歌简析“怅望倚层楼,寒日无言西下”这句话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答案】 表达了作者担忧时政的惆怅之情和无人可诉的孤寂之感。诗人靠着层楼,面对清秋景象,想到历朝兴废尽入渔樵闲话,心中不免生出国家兴衰的兴亡之感和担忧时政的惆怅之情;诗人面对清秋寒日西下之景,独倚层楼,“无言”寂寞,更生出一种无人可诉的孤寂和无奈之感。

二、阅读下面这首清词,回答问题。

清平乐·弹琴峡①题壁

[清]纳兰性德

泠泠②彻夜,谁是知音者。如梦前朝何处也。一曲边愁难写。

极天关塞云中。人随雁落西风。唤取红巾翠袖。莫教泪洒英雄。

【注】 ①《大清一统志·顺天府》载,“弹琴峡,在昌平州西北居庸关内,两山相峙,水流石,声若弹琴”。②泠泠:水流声。

这首词主要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

【答案】 抒发了知音难觅的苦闷、关塞行役的艰辛、英雄失路的落寞及对朝代兴衰的感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