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李煜词《虞美人》“四步教学法”课时教学设计
(2016-11-11 10:32:50)
标签:
语文教学教学研究教学设计李煜《虞美人》四步教学法 |
分类: 语文教学 |
《虞美人》“四步教学法”课时教学设计
年级 组别 |
高一年级语文组 |
审阅 (备课组长) |
|
审阅 (学科校长) |
|
||
主备人 |
|
使用人 |
|
授课时间 |
|
||
课 |
苏教版语文必修四专题三 |
课 |
新授课 |
||||
课标 要求 |
学生通过研习文本,对唐宋诗文“笔落惊风雨”的艺术感染力有深刻的体验和感受,能 对中国古代文学巅峰时期的诗文成就有更深的认识和领悟。 |
||||||
教学
|
知识与能力Com] |
了解李煜的生平及创作。 |
|||||
过程与方法 |
学习、鉴赏本文运用比喻的表现手法,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体味李煜怀念故国的思想情感。 |
||||||
教学 重点 |
学习、鉴赏本文运用比喻的表现手法,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
||||||
教学 难点 |
体味李煜怀念故国的思想情感。 |
||||||
教学 方法 |
“三学一教”四步教学法 |
||||||
教学程序设计 |
|||||||
教 学 过 程 及 方 法 |
环节一 |
||||||
过程设计 |
二次备课 |
||||||
古人诗云:“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我们不妨用八个字来概括他的一生:薄命君王,绝代词人。这个人就是南唐后主李煜,一位失败的政治家。但在死神来临之前,他却用一个艺术家的天才敏感,领受到非人的囚徒生涯,以一个昔日君主的眼光看取亡国灭种的不幸命运。在死亡的召唤声中,他没有闭上眼睛,而是蘸着血,和着泪写下了一曲曲凄凉如挽歌般的诗作,创造了他审美世界的最后辉煌。
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自号钟隐、莲峰居士,徐州人。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961)六月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在位十五年,史称南唐后主,人多称之为李后主。李煜性格软弱,迫于形势,对宋称臣纳贡,苟且求安,并借佛教安慰精神。宋开宝八年(975),宋军长驱直入,围攻金陵,李煜被迫肉袒出降,随即送解到汴京,受封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相传后主于978年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 李煜词大体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以描写宫廷逸乐生活为主,风情绮丽,清靡婉转。后期词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风格沉郁苍凉。语言自然精练,境界开阔,词风疏朗,与晚唐以来的香艳词风颇见异趣。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丰富了词的艺术手段,在词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春花秋月
|
|
||||||
教 学 过 程 及 方 法 |
环节二 (备注:合作释疑和点拨拓展可以按照顺序先后进行,也可以根据教学设计交叉进行设计) |
||||||
过程设计 |
二次备课 |
||||||
用春水来比喻愁, 愁思像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的多; 又像春水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的绵长。 化无形的愁思为有形的江水,表达出感情在奔流中直冲理智大堤的力度。
作者将一腔愁绪化为有形的流水,无穷无尽,无边无际,丰盈而且沉重。永恒和短暂达到统一。把抽象的愁绪化成形象的东流水。
|
|
||||||
教 学 过 程 及 方 法 |
环节四 |
二次备课 |
|||||
|
|
||||||
课 堂 小 结 |
|
||||||
课后 作业 |
背诵《浪淘沙令》,进一步体会李煜这种亡国之痛。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
板 书 设 计 |
往事之叹
虞美人——愁------------春水东流
|
||||||
课 后 反 思 |
|
【注:江苏省睢宁县菁华高级中学“四步教学法”课时教学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