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自然不需要人类,人类需要大自然
熊芳芳
曾经给我在广州的学生出过一道作文题:
不能删除晴空,那是白云的故乡
不能删除大地,那是小草的怀抱
不能删除蝉鸣,那是夏天高调的火焰
不能删除白雪,那是冬天卑微的身世
都不能删除呀,所有的都不能删除
我思前想后,只能删除我和你呀
两个无所事事的人
一对终日为爱反目的人
请根据这首诗歌,以“我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一个热爱建筑学的女孩,梦想有一天功成名就之后,为山区的建设贡献自己的爱心、智慧和力量的女孩,写了这样一篇文章:
我们
广州外国语学校
卢嘉欣
《圣经》有言:“上帝说,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明。”六日,上帝创造了世间万物,大地一片祥和。
上帝创造了亚当、夏娃,并将其安放至伊甸园,他们却因偷吃禁果,被驱逐出伊甸园,来到了这片大地。从此,我们在这片大地生息繁衍。
我们是被驱逐的,我们似乎是不速之客。繁饶的大地,宁静似乎被打破了。开垦,猎杀,烧毁……我们似乎是不被欢迎,不被接纳的。离开的,不应是湛蓝的天空、青翠的小草……
但是我们无法忘记,在西斯庭教堂高大的穹顶上,亚当与上帝指间相触的一瞬。我们是被赋予了智慧和使命的,我们是不能被删除的!我们是有意义的,是重要的!
春秋战国,七雄争霸。我们处于混沌厮杀当中,烽火四起,生灵涂炭。但我们还有清醒的,孔子教人礼仪,墨子教人非攻兼爱,韩非子教人法规。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大地乍显智慧之光。
十四世纪,我们在教皇、教庭的愚弄下,我们仍然走向光明。但丁的《神曲》唤醒沉睡的我们,米开朗基罗的大卫像在佛罗伦萨的街头展现着力与美的和谐,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尽显人间母性的光辉。我们不再愚昧,我们走向真理,走向科学;我们不再冷漠,人性的光辉灿烂了整片大地。
当黑死病在大地肆虐,恐惧在蔓延,我们一天天地死去,我们一天天地活过去,我们相信,噩梦会被驱逐。英国主教在牛顿城建下知识的殿堂,我们可以接受科学的启蒙,我们不再害怕,因为事出必有因果。牛顿大学就像一颗种子,破土而出的是求知的渴望,而后大学就如雨后春笋,在这片大地四处冒出。今天,牛顿的知识之光依旧闪耀如初,大地也早已被知识光芒所覆盖。
我们从来都不是无意义的、不重要的。我们昨日、今天都在犯错,我们会被私欲、利益蒙蔽了双眼,但我们会忏悔,会挽回,会改过,亦会自新。
昨日的伤亡无法挽回,纳粹残杀上千万犹太人;今日我们在忏悔改过,慕尼黑犹太人纪念馆警醒我们,我们呼唤平等,呼唤和平。我们终日为爱反目,我们也会在下一秒和好如初。
这是我们,我们在这。
这是一篇考场作文,后来发表在《中学语文》2013年第1期。
她的文字里面,有强烈的使命感,对自我乃至整个人类都有充分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所以她才会发出这样的呼喊:“我们是被赋予了智慧和使命的,我们是不能被删除的!我们是有意义的,是重要的!”
想起最近给我现在的学生出的一道作文题,竟然是“神雷同”!——我不是故意的——是潜意识里一直有这样一个声音在呼唤着我吗?
看题——
先是在课堂上给学生观看《大自然在说话》系列公益影片。
大自然在说话
以“大自然不需要人类,人类需要大自然”为宣传口号的“大自然在说话”系列公益影片项目由国际性非盈利环保机构——保护国际基金会发起。该系列公益影片项目在美国发布时便获得了好莱坞最具影响力的演员及公众的持续关注与支持,包括茱莉亚·罗伯茨(JuliaRoberts)、哈里森·福特(Harrison
Ford)、凯文·史派西(KevinSpacey)、爱德华·诺顿(Edward
Norton)、佩内洛普·克鲁兹(PenélopeCruz)、罗伯特·雷德福(Robert
Redford)露皮塔·尼永奥(LupitaNyong’o)在内的重量级好莱坞大腕纷纷为其“献声”。“大自然在说话”系列公益影片项目中文版配音阵容亦是十分耀眼,蒋雯丽、姜文、葛优、陈建斌、周迅、濮存昕、汤唯分别为大自然母亲、海洋、雨林、土地、水、红木、花发声,通过他们的声音,让人类倾听大自然的所知所见,更重要的是,倾听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建议。
近日,“大自然在说话”第二季已拉开序幕,英文版系列公益影片珊瑚礁、家园、天空、冰、山,根据目前官方公布的配音阵容,由好莱坞人气男星伊恩·萨默海尔德(Ian
Somerhalder)、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瑞茜·威瑟斯彭(Reese
Witherspoon)、曾获奥斯卡提名的著名演员连姆·尼森(Liam Neeson)、获金球奖提名及独立精神奖的李·佩斯(Lee
Pace)等“献声”,他们继续赋予大自然以声音,传递大自然的心声,引发人类对自己行为的思考,并倡导人类意识及行为改变。
然后,在4班的班会课上,组织了一场辩论赛。
正方辩题:大自然不需要人类
反方辩题:大自然需要人类
很显然,反方辩题论证起来颇有难度。
可以从哪些方面寻找突破口呢?
任何论题,就算铜墙铁壁,也能找到一丝缝隙!
首先,夸美纽斯认为,人是造物中最崇高、最完善、最美好的,是上帝丰富多彩的作品的中心。他说,“事实上,人站在上帝的作品的中心,他有一颗澄清的心,如同悬在室中的一块圆镜一样,能把周围一切事物的形象反映出来”,“人心的能量是无限的,它在知觉方面像个无底的深渊”。他还说,“哲学家把人叫做小宇宙或宇宙的缩型,因为人在暗中包括了一切广布在大宇宙中的因素;这句话的真实性是已在别处表明了的”(《大教学论》第14、15页)。
其次,柳宗元说:“美不自美,因人而彰。”没有了人类的心灵映射,大自然的美也无从被体验被认知。中国美学认为,审美意象的基本结构是天人合一,没有了人类,宇宙是残缺的。宗白华说:“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丰富的动力,但它同时也是严整的秩序、圆满的和谐。”什么才是圆满的和谐?整体共生才是圆满的和谐。美国的自然文学作家信奉:“美来自一种持续感,一种深层的生态感,一个自然有序的世界,一种整体共生的优雅。”
美国诗人戴维·默里说:“土地有自己不可抹杀的故事,但是必须由真诚的作家来阅读和重述。”没有了人类,大自然的故事就失去了读者,也失去了重述者。
自然界因着有了人类,才可能催生出文学和艺术,人类以各种方式传递着自己对自然界的美感体验和审美认知,从而让宇宙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所以大自然需要人类,只不过,大自然需要的是有着纯粹的心灵、未被欲望污染和侵蚀的人类。古希腊哲人普罗亭诺斯说:“没有眼睛能看见日光,假使它不是日光性的。没有心灵能看见美,假使他自己不是美的。你若想观照神与美,先要你自己似神而美。”
最后,写作文。
话题:“大自然不需要人类,人类需要大自然”。
佳作颇多,我已将全部作品整理投稿。为了不影响学生作品的发表,尊重杂志的版权,我在这里只节录部分作品的一些片段:
1
我是一个学生,生活在地球上的学生,经常看到环保的公益片,不以为然,觉得自己与环保还有一定的距离,只要认真学习便是最环保的了。但是几天前我看到了一组名为《大自然在说话》的公益片,我深受触动。其中有一句话,也是这组公益片的主题:“大自然不需要人类,人类需要大自然。”
地球已经诞生了46亿年。如果把这46亿年换算成24小时的话,地球诞生,最初的海洋开始形成,海洋中简单的有机物生成,为原始生命诞生提供前提条件的这一时期是零点零分到3点39分。到了16点09分才有生命诞生,从16点09分到24点整,也就是现在。生物一直在进化。其中恐龙统治地球的时间是22点40分到23点37分,人类是从23点57分开始,而现代人类只占1分10秒。在这70秒里,我们干了什么?
短短的70秒,我们过度开采,过度捕捞,滥砍滥伐,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滩涂围垦,填海造陆。前23小时里,地球生机勃勃,仅仅70秒地球几乎被掏空。地球不是人类的,我们有权利这么做吗?
——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高一1班 周子腾
2
仇恨,正如雾霾一般,蒙蔽了我的双眼,因此我开始愠怒。但我爱你们,人类,我的孩子,我爱你们。就像在清晨,鸟儿的啼鸣将你们唤醒,未干的露珠印着你们朦胧的双眼,朝花盛开,任你们采撷在头上佩戴的那般温柔。我爱你们,就像慈母一般,将不多的精力用去让大河定期泛滥,好为你们编造摇篮,我让煤层高高抬起,只怕你们在严寒岁月永远睡去,永远离去。我给予了你们很多,隆起高山让你们眺望,聚汇诸河凝成镜璧让你们梳妆。我爱你们,人类,我的孩子,可是——
你们太过调皮!我自私地将乳汁多匀了些给你们,可你们因着这宠爱化为青狼,欲图霸去你们兄弟的。地球,我的怀抱,不是战场!是你们的家园,你们的港湾,你的寄托,你的归宿!哪怕你最终踏入星辰大海,也无法抹去你作为孩子在这个家庭存在的今天!地球,我的怀抱,不是市场!这没有免费给予的树林,没有任你拿取的资源,没有无限,有的只是我们这个家庭最后的积蓄!人类,我的孩子,停下吧,难道你们没有听到作为母亲发出的,最后的无奈的叹息吗——森林成片地倒下,泥沙成吨地消散,生命成群地离去……你们挣脱了我的怀抱,未及远方便被滚滚沙尘杀回,被波波浪涛逼退,被重重雾霾呛得流泪。你们在战争中流血,为了矿藏争斗,而最终的解决不过妥协。因怕流血,因怕家亡,你们妥协,那么,我机智的孩子,你们何时醒悟,你们应该对你们的母亲妥协?
——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高一1班 黄泽辉
3
前几天语文课上看了一部公益片《大自然在说话》,片中以“大自然不需要人类,人类需要大自然”为口号,告诫我们珍惜大自然。
但,我思索着,大自然真的不需要人类吗?
作为大自然唯一赋予思考能力的种族,人类是大自然最热爱的情人,他们聪明,勤劳,勇敢。是以他们用大自然赋予的能力去改造大自然,我看到一片绿色的浪潮迅速退去,取而代之的是林立的高楼大厦。如今的地球处处印满了人类的脚印,空气中弥漫着人类带来的污染物,河流带着人类给予的污染在大自然的体内流淌,看起来,大自然已经衰老了,她处处被人类伤害,却已离不开人类。
这让我想起一部科幻片《人类消失后的世界》,影片讲述了人类突然消失后的世界,闹市区无人驾驶的车辆相互碰撞,引发巨大的交通事故和火灾;天空上的飞机脱离控制,一架架地撞向大地;核电站逼近安全指数,一场文明的灾难卷袭了地球。看到这似乎人类的灭亡的确是大自然的末日。可是100年,200年,500年…随着时间的流逝,人类赖以自豪的文明象征接连垮塌。人类代代传承的文明最终会被一寸寸的青草吞噬,然后几乎所有人类留下的文明遗迹都将在2万年中消失殆尽,就连我们给自然最后的“遗产”,那些化学污染物也会在20万年后土崩瓦解……
——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高一1班 钟琪琪
4
大自然,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物种,也让一代又一代物种灭亡。
几千万年来,从一个细胞到到多个细胞,从多个细胞到一个个体;从埃迪卡拉纪到侏罗纪,从侏罗纪到第四纪,没有一次不是大自然给予了他们存在的条件,也包括我们——人类。
人类从猿猴进化来后,就走上了啃“地”的进程。从石器时代到青铜时代,从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有的只是耕种、战争,侵蚀并削减土地,以至现在土壤层变薄。
人类以自然赋予的聪明才智,不断创新——蒸汽机、炸药、塑料袋、DDT。人类感到自我良好,奉己为神时,却不知自然之母已患病——她的肺已变灰,患上了肺癌;她的身子“皮包骨”;她的内脏中毒,脸惨白着。可她不抱怨,她也没法抱怨。而我们,早已脱轨,忘记了我们的本质,一而现在再而三。可人类不要忘了,她还是她,是那个至高无上,无法匹敌的君王,也是那无穷无尽的人民,她可载舟,亦能覆舟,当她不能再包容时,海啸,火山爆发,地裂山崩,甚至星球炸裂就会到来,到那时,一切的一切,都会再反馈给我们,一切的一切,都会从零开始,甚至变为零。
——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高一1班 余浚言
5
恩格斯说,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在科技发展越来越发达的年代,一片一片绿地上林立起了一幢幢高楼大厦,一片片茂密的森林也只剩下稀疏的树木,一座座工厂一个个烟囱,滚滚浓烟,冲上云霄。
今天,我们远离了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工厂的发展,科技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国家的发展,让人们过上了富裕的小康生活。可是这发展也正在摧毁着我们,摧毁着自然。
现在的我们在“十面霾伏”中生活。雾霾的天气,大量超标的pm2.5,使我们无法躲避,却也无力改变。地上成千上万的汽车,排出了数不尽的尾气,被人类的深呼吸,留在了肺泡中,成为了致癌的毒物。有专家预测,在2033年,将有1800万人患上肺癌。
为了发展,人们无尽的向自然索取;为了发展,人们把一切然自然承受;为了发展,人们不顾及自己的生存环境,不顾及子孙后代的生活……
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高一1班 林佳新
6
我曾读过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有一句话至今印象深刻。“当最后一片叶子落下时,生命就都结束了,我也得离开这个世界而去了。”这分明是一个预言,约翰西的心语分明是警世之言。当世界的最后一片叶子凋落,最后一口井枯竭,最后一片土地荒芜时,我们还能存在吗?答案是否定的,大自然不需要人类,人类需要大自然。
大自然曾育孕过比我们强大得多的物种,也曾让比我们强大得多的它们死去。恐龙在6500万年前白垩纪结束的时候突然全部消失,成为地球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个谜。科学家最新研究显示,0.65亿年前小行星碰撞地球时间或早或晚都可能不会导致恐龙灭绝,真实灭绝原因或许是当时恐龙处于较脆弱的生态系统中,环境剧变易导致灭绝。如今,人类面临着温度升高、冰川融化、臭氧层空洞、垃圾成山等等问题,不正是处于脆弱的生态系统吗?人类正在一步一步将自己逼入灭绝的绝境中,难道还不懂得自救吗?大自然不需要人类,人类需要大自然。
——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高一1班 刘嘉颖
7
大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其实很像主人与门客的关系:主人想让他留就留,主人想让他走就走。我们人类的生存和灭亡,看似是我们决定,事实上更多的,是由地球决定。
我们撕一张纸,比制造一张纸容易;我们砍一棵树,比种植一棵树容易;我们破坏环境,肯定比保护环境容易。
或许我们还没把地球最后一滴干净的水给污染的时间之前,我们就早已灭绝。那时虽然环境已被破坏,但是,相对于地球而言,有什么需要失去的吗?无非就是伤筋伤骨,“伤筋动骨一百天”
,假以时日,地球上又再一次变得勃勃生机,只是那时,也许就再也没有我们人类的声影了……
——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高一1班 刘俊杰
8
人,是高等动物,是这地球上的一分子;动物,也是这地球上的一分子;而大自然,是孕育这些生灵的母亲。不管从哪个角度观察,人与自然都是平等的,然而,在这个地球上,却无时无刻不发生着动物的善良、大自然的无辜与人的可怕欲望引起的矛盾。
孟子说过: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意思就是指按照季节规律砍伐树木,那么木材就用之不尽了,看来孟子在那个时候就注意到了,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可是呢,现在的原始森林遭破坏,是人为的,有很多树木都是被砍伐的。触目惊心的环境污染随处可见:天空昏暗、空气污浊、污水横流、垃圾围城……蓝天碧水已经成为许多人儿时的记忆和遥不可及的梦想。
更加恶劣的是,各类化学物质大量传播到自然环境中。南极臭氧空洞,是因为过去氟利昂用量过多,排放到空气中造成的,会有大量紫外线照射地球,皮肤癌等发率升高,地球温度升高;许多水域会发生赤潮等是因为生活工业废水进入水域,这些水富含氮,磷,使水富营养化造成的,会导致鱼虾死亡,也会通过生物富集作用损害人们的健康;连远在冰天雪地的南极企鹅体内也发现DDT等农药残余,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人类一手造成的。
——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高一1班 李俊龙
9
大自然不需要人类,人类需要大自然。公益片《大自然在说话》犹如一颗石子掷入我的心水中,泛起阵阵涟漪。
人类是自私的,毋庸置疑。无论人心底有多么清楚,人对大自然的伤害,对自己暂时有利的事,人还是继续做。盲目地像一只独眼怪,殊不知下一秒便堕入万丈深渊。人总是想着,地球毁灭还离我很远,我仍有足够的时间去享受,这就够了。以后是以后的事,科技发达了,总有办法解决。这多么可怕。若每个人都这么想,那么人类的毁灭指日可待。片中的树曾说过一番类似的话,人类生产创造出许多不可思议的东西,但他们永远也没办法制造出氧气。人类已经自食恶果,却仍浑浑噩噩。大自然已经千疮百孔,我们却仍火上浇油。一切被伤害,被毁坏的已无法挽回,我们能做的只是停止伤害。这并不是难事。人却仿佛做不到。
——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高一1班李怡莹
今天,你爱护大自然了吗?
【熊芳芳,笔名麦子,生命语文首倡者及践行者、专栏作家、首届“全国文学教育名师”、首届全国中语“十佳教改新星”、《名师透视:语文教学智慧篇》收录的30位名师之一。系第三届“语文报杯”全国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全国一等奖第一名得主、《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多家中文核心期刊的封面人物。曾被《教育家》杂志做人物专访深度报道《生命语文:种子的事业》。出版著作《生命语文》(朱永新题字,曹明海作序,魏智渊、王开东等题写封底评荐)、《语文:生命的、文学的、美学的》(孙绍振作序,曹文轩、刘亮程、黄厚江、郑逸农等题写封底评荐,入选“中国教育报2013年度教师喜爱的100本书”)、《语文不过如此》(孙绍振、王尚文、潘新和、王开岭等题写封底评荐)、《高考微作文》(张丽钧、林茶居、苏小和等题写封底评荐)等。】
【关注:作者微信公众号
生命语文熊芳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