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的高考人生——三次高考书写传奇经历
在俞敏洪的人生经历中,三次高考是他命运的第一个关键点。前两次高考落榜后,俞敏洪想考第三次。这样的想法当时一般的农村家庭可能都不会接受,但是,俞敏洪没有放弃,而是坚持参加第三次高考,这次高考的成功改变了他的一生。很多考试我们必须参加,无可逃避,否则我们连进门的机会都没有,更不用说去看一下门后面的世界了,所以我们要不断拼搏、不断完善自己,跨过高考这道坎,其实在很多事情面前高考不过是人生的一个经历而已。俞敏洪用他的亲身经历证明了:努力、勤奋,再加上正确的志向和目标,这是我们走向未来的惟一道路。
俞敏洪老师,三次高考改变一生
小时候,俞敏洪家的对面是50多米的高山,站在山上能望到绵延无际的长江,但长江也成为了他走到外面世界无法跨越的屏障,直到1978年,俞敏洪才找到跨越屏障的方法,就是参加高考。
第一次高考 1977年,中国恢复了中断11年的高考制度,恢复后的第二年俞敏洪就参加了高考,这一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共有610万,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从高中才开始学英语的俞敏洪,由于基础薄弱,英语只考了33分,最终导致他第一次高考落选。
第二次高考 从小立志于当老师的俞敏洪,在1979年选择再次参加高考,这一年他的英语成绩考了55分,大大超过了1978年40分的录取线,正当俞敏洪满心欢喜,憧憬未来的时候,命运似乎又和他开了一个玩笑,第二年全国统考统招的外语录取分数线在江苏省已经达到了60分,俞敏洪的英语成绩差了5分。
第三次高考 连续两次高考失利,让俞敏洪倍受打击,他开始犹豫是就此放弃回家务农还是继续备战第三次高考,在当时的教学水平下,俞敏洪的成绩已经遇到了瓶颈,很难再有所突破,俞敏洪的母亲想尽各种办法,帮助俞敏洪进入了江阴县英语教学水平最高的一所中学的英语补习班,由于有基础,再加上老师的指导,俞敏洪的英语成绩上升的非常快。1980年俞敏洪第三次参加了高考,这一年俞敏洪的英语成绩是95分。经过了一个月漫长的等待,俞敏洪收到了北京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三次高考的经历,俞敏洪改变了自己的一生,也让他总结出一个人生信条。那就是,如果一件事,你努力了,但没有成功,人生不会因此变得更糟糕;如果有成功的可能,就一定要努力争取。
勇敢跨越高考的门槛
每个人一辈子都要跨越许多门槛,有些门槛是被别人设定了不得不跨过去的,有些门槛是自己选择了勇敢地跨过去的。但不管什么样的门槛,只要跨过去了,人就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中国的高中生几乎百分之百地必须跨越高考的门槛,中国大学的录取,除了高考分数,几乎没有别的评价体系,所以成千上万的人都在飞越高考的门槛,抒写人生新的一页。TOFEL、GRE的门槛,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必须跨的,但有些学生凭借自己坚定的意志,跨越这些门槛走进了世界上的著名学府。
俞敏洪的演讲(节选)
但我想告诉同学们的是,分数只是一种象征,表示你在某个领域的分数比别人高,但并不真正意味着你的实际能力就比别人强。获得高分只是我们阶段性的成绩,和我们的终生成功还有非常遥远的距离。很多学生高考成绩很好,但进了大学一落千丈,不但成绩跟不上,连打水洗衣的基本生活能力都没有。有些学生拿到了出国考试的高分,被很好的大学录取,并且得到了奖学金,结果到了国外,教授讲的课一句都听不懂,口语一句都不会说,结果被教授称作“高分低能”。所以我们在争取考试高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实际能力的锻炼,否则将会一事无成。
我们面对的未来是十分辛苦的,但只要付出努力,取得的成就也是让我们骄傲和幸福的。世界上有如此之多的考试,很多考试我们必须参加,无可逃避,否则我们连进门的机会都没有,更不用说去看一下门后面的世界了。但光凭考试,没有踏踏实实的知识、经验和智慧,就算你进了门也看不到世界的精彩。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考试,我们生活中最大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如果我们战胜了自己的缺点、懒惰和自卑,不管我们有没有参加考试,有没有拿到高分,有没有上大学或出国,我们都会取得成功。我身边的一些朋友,有些根本就没进过大学,却成了中国著名的企业家和作家。他们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未来正在向你招手
当你跨入大学校门,就意味着你站在了新的起点上。此时的你不需要太关注过去,不需要关注现在入读的大学是好还是坏,不需要关注家庭出身是农民还是工人,不需要关注自己长得好看还是难看,甚至不需要关注未来到底是出国留学还是留在国内深造,因为所有这一切都是外在的东西。外在的东西尽管在一定阶段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但从一辈子来看,却并不像你想象得那么重要。
每个人的潜力都是无限的。你不必纠结于自己现在到底有没有能力。我常说一句话,“不要用你的现在去判断你的未来”,因为你的未来不可判断,你要去努力塑造你理想中的未来。我常常听到有人说:“俞老师,人是有命的。他的命就是好,没办法,生在有钱人家里,什么资源都有,大学一毕业的时候就有大把的钱创业,而且天资聪明,一创业就成功。你说我们这些人怎么比?”确实是,表面上看是没法比的,短时间内也是没法比的。但是,从长远来看,一个人拥有的资源多并不能决定他一辈子必然成功,有些人一辈子就是躺在这个资源上睡大觉。但我们看到的更多的却是那些最初并没有拥有多少资源的人,通过努力,最后成为了拥有较多资源的佼佼者。比如马云,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他的父亲是拉三轮车的;又比如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孩子,我的父母都不识字。我们俩都不是天生有“好命”的人,但到了今天,毫不夸张地说,我们都拥有了一部分不错的社会资源和企业资源。我和马云的经历至少说明天生的资源与成功并不是完全划等号的。当然,我们会尽可能地利用这些资源为更多的人服务。
我们讲到一个人的社会资源时常常会提到命运。有些同学说命运是注定的。命运是不是注定的?有一部分是的。就像我之前说的,你出生在什么样的家庭,长什么模样,这些是注定的。除此之外,其他的是可以改变的。所以,我们应该予以充分关注的是可变的命运,而不是为注定的命运长吁短叹。什么叫可变的?人的运气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叫偶然的,一种叫必然的。一个人如果寻求偶然的运气,往往会落得一个悲惨的下场;但一个人如果寻求必然的运气,常常会收获光辉灿烂的人生。
我常喜欢讲一个故事,说的是人心的变化如何带来命的变化。有一个人考状元,路上碰到一个老和尚,问他要干什么,他说考状元。老和尚看了一下他的面相,说你不要去考了,你没有状元的命,还是老老实实回去吧。但已经走到半道了,他不甘心,就继续往前走。当他走到一条河的河边时,突然发现有人落水,他心生善念,于是跳到河里把落水之人救了上来。从河里出来,衣服全湿了,没办法,他又跑回了庙里。老和尚这时候又见到他,说:“奇怪了,你出去了不过两个时辰,再回来,你的命就变了。你的脸上已经显出状元公的面相了。”为什么?就因为此人心生了善念。这个人原本是个自私的人,这次因为生了善心,把人救起来了,所以命就改变了。这听起来好像是一个编出来的故事,但是我相信它。我相信一个人的心变了,他的世界就会改变,那么他的命运也就随之改变了。
努力、勤奋,再加上正确的志向和目标,这是我们走向未来的惟一道路。请大家一定相信,不管今天的你所处的环境如何,不管今天的你身处何地,只要你心中真正有生命的热情,只要你相信你的未来总有一天会变得更加美好,只要你相信努力和奋斗的力量,你一定会有美好的未来。
附:
《相信未来》
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霜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
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
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
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不管人们对于我们腐烂的皮肉
那些迷途的惆怅、失败的苦痛
是寄予感动的热泪、深切的同情
还是给以轻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讽
我坚信人们对于我们的脊骨
那无数次的探索、迷途、失败和成功
一定会给予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
是的,我焦急地等待着他们的评定
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