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材料作文“平视”写作指导及升格训练
(2013-01-14 20:27:27)
标签:
2013年高考新材料作文平视仰视写作指导升格训练 |
分类: 高考作文 |
高考模拟材料作文“平视”写作指导及升格训练
【作文题目】
仰视、平视、俯视是不同的观察视角。仰视使人产生崇敬与向往,俯视使人心生优越之感,平视使人心态平和、从容淡定、找到自我,平视可以让人看到平凡中的伟大与美。平视是生活中人们最常用的一种姿态。但是,正如一味地仰视或一味地俯视会让人妄自菲薄或妄自尊大一样,一味地平视也会让人失去很多……
请以“平视”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
如果写成记叙文,可以选择叙述一个平凡普通的对象,可以是他人,也可以是自己,可以是一个人(物),也可以是一群人(物),叙述如何正确看待他(们)的过程,从中体现你对“平视”的思考。如果写成议论文, 可以选择从为什么平视、平视什么、如何平视等角度出发展开论说,也可以采用比较“仰视”、“俯视”、“平视”的方法突出“平视”的重要性。比如,“仰视”是降低自己,抬高别人,“俯视”是抬高自己,降低别人,仰视别人,会压抑个性,产生自卑,俯视别人,会居高临下,产生自傲。这两种心态都不可取,都影响对人对事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只有以平常的心态、平等的姿态看待人和事,才能看得真切,才能了解实情,才能真正认识并解决问题。
这篇文章容易犯的毛病,一是容易直接拿“平等”“平和”这样的词直接替换“平视”;二是受提示语影响,容易在文中不分主次地论述“仰视”“平视”“俯视”三者关系,而忘记“平视”才是文章的重点,应是意在辩证地论述“平视”。
我们应做的是俯仰之间的平视,摆脱文化弱势,强大自身本土文化。(结尾简洁清晰,但仍需润色。)
这似乎又是一种仰视。在看似强势的指令下,隐藏着的是对中国影视作品的不自信,私下强势的面具下,我们看到的依旧是孱弱的国民文化。(从现象到本质,貌似是俯视外来文化,实则是仰视,是不自信。一针见血。)
总之,这种做法绝不是平视,绝不是一种文化面对另一种文化来袭时所应具有的态度。平视要求我们以冷静理智的头脑来分析不同文化的差异性与同一性,以平等的姿态接纳别人的文化,以积极的方式主动挑战外来文化中的精华以充实丰富中华文化的内涵,赋予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以先进的理念和崭新的时代内容,在不改变中华文化传统价值理念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多更新的表现方式,以飨国民。(层层铺垫下点出主题,正面论述文化要“平视”以及应该如何做,语言极具气势。)
谁都知道平视是我们对待外来文化所应具有的方式,但为何我们还会选取或俯或仰的视角,戴上有色眼镜来看待外来文化?因为平视也是需要资本的。如果两种文化间始终不存在对等的双向输入和输出,而仅仅是接受或给予的话,长此以往,双方的心态都会失衡,原本平视的视角都会有所改变,因此,暂时处于弱势的文化应发掘自身精华,以优秀的作品与强势文化交流,赢得平视的资本。(分析为何往往文化上不能做到“平视”,引出“平视”需要的条件,文章分析的深度又往前推进一步。)
无论是俯视或是仰视,反映出的都是一个社会面对外来文化或虚弱或癫狂的病态,在这样病态的社会环境下,产生出的也只能是偏执或自卑的作品。只有先采取平视的姿态,积极引进先进的表现手法和思维方式,使之适应本土文化,才能以此为楷模产生大量风格迥异的优秀作品,才能丰富、发展本土文化。平视的姿态赢得平视的资本,而平视的资本使人愈加坚定平视的姿态,看似是互相矛盾,实则相辅相成,具有内在的同一性。(辩证地看待文化交流中“平视”的意义,思辨色彩浓郁。)
平视,是文化摆脱弱势、谋求繁荣发展的智慧。不做外强中干的文化,不做卑躬屈膝的文化,我们应把握的,是俯仰之间的那一点。(收束清晰、有力。)
【点评】修改后的文章气势宏大,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思辨能力,从“如何对待文化交流”这个问题上清晰地解决了何为“平视”、如何做到“平视”以及“平视”的重要意义这些论题,比单纯论述“平视”这个词语更有针对性,更见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