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0-10-12 10:10:01)
标签:
新课标语文试题阶段测试衡水市重点中学高一月考教育 |
分类: 高考模拟 |
高一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试题语文
一、(21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阻遏è
B.长篙gāo
C.犒赏kào
D.浮藻zǎo
2.下列词语书写都正确的一组是
A.矫健
B.荆棘
C.忸怩
D.苍桑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王小光同学不仅认真学习,而且好为人师,班上的同学不管谁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只要找到他,他都乐意帮助。
B.俗话说“人无完人,瓜无滚圆”,这一次他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是小问题,不足为训,看一个人应该看主流。
C.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后,各路救援人员迅速到位,但当地的气象情况仍是翻云覆雨,十分恶劣,所以要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D.最近,一种几乎可以抵御所有抗生素的超级病菌又出现了,所以人类在疾病的防控上一定要做到见微知著,未雨绸缪。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靠政府的力量,同时也不能不发挥民间力量在舆论动员、监督检查等方面起到无可替代的作用。
B.号称是马云、王菲、李亚鹏等三万精英人士师父的神奇道人李一,随着吹捧者的纷纷撇清或缄默,正成为一个声誉上的“破落户”而陷入讨伐之中。
C.一个半世纪的积淀,世博会历久而弥新,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不仅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而且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创造物质财富的积极性和热情。
D.香港游客在菲律宾马尼拉市被劫持事件中,本应在几十秒内完成的突击,菲律宾警方用时79分钟,被媒体誉为“世界上用时最长的营救突击”。
5.下列句子中“乃”字用法不同其他三项的是
A.乃朝服,设九宾
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C.乃令秦武阳为副
D.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6. 下面“之”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A.①③④/②/⑤⑥
C.①③④/②⑥/⑤
7.下列横线上依次所填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再别康桥》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着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
(1)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
(3)康河里倒影的是河畔的金柳
(5)把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 (6)使每一幅画变成了动态的画面
A.(1)(3)(5)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8.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拔剑切而啖之
B.项王按剑而跽
C.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D.窃为大王不取也
9.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A.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10. 加点词语与“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中“从”字用法不相同的一句
A.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项伯杀人,臣活之
11. 对刘邦和樊哙在席上的讲话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刘邦的谢罪之词,极大地满足了项羽自矜功伐的心理需要,巧妙地平息了项羽的愤怒,使鸿门宴开始时的紧张气氛趋于平和。
B.刘邦与樊哙两人讲话的侧重点不同。刘邦侧重于小心辩解,樊哙则是理直气壮,斥责项羽“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实为“亡秦之续”。
C.从战略措施的角度来看,刘邦的巧言申辩属于“以屈求伸”,而樊哙的厉言斥责则是“以攻为守”。
D.樊哙的席上讲话与刘邦的一模一样,这完全是张良一人事先安排好的,也证明了刘邦君臣上下的团结一心。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4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王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歌数阕,美人和之
B.骑能属者百余人耳
C.田父绐曰
D.吾闻汉王购我头千金,邑万户
13.下列全都体现了项羽“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一项是
①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
③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
⑤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A.①②③
1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在刘邦及诸侯的军营四面唱起楚歌,同时上演了一出“霸王别姬”的悲剧。
B.项羽之所以乌江拒渡,是因为觉得没有脸面见江东父老。
C.节选的内容主要写了垓下之围和乌江拒渡,都表现了项羽在末路中的英雄本色。
D.垓下之围渲染悲剧气氛,乌江自刎精雕细刻神态,都写得活灵活现,有形有神。
四、(20分)
1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3分)
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分)
16.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节选),完成下面各题。(8分)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围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尝到饭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乌黑的酱碗放到乌黑的桌子上之后,
在你补好了儿子们的为山腰的荆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儿被柴刀砍伤了的手包好之后,
在你把夫儿们的衬衣上的虱子一颗颗的掐死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颗鸡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开始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她含着笑,洗着我们的衣服,
她含着笑,提着菜篮到村边的结冰的池塘去,
她含着笑,切着冰屑悉索的萝卜,
她含着笑,用手掏着猪吃的麦糟,
她含着笑,扇着炖肉的炉子的火,
她含着笑,背了团箕到广场上去
晒好那些大豆和小麦,
大堰河,为了生活,
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用抱过我的两臂,劳动了。
(1)这两节诗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作用?(4分)
(2)这两节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4分)
17.补写出下面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5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2)
(3)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4)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五、(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1题。
倾听生命行走的声音
①秋日里,我从遥远的大山往公路边扛木头,一截黑乎乎的用来做拐棍的干枯杨木桩,被我顺手捎回,插在了院子内的土堆上。
②之后,我很快便把它忘掉了。只有母亲,偶尔会把一个湿筐子或一块刚洗出的旧布挂在它上面晾晒,它干裂皱巴的躯体因而浸上了一层湿漉漉的水渍。
③过了一段时间,我突然惊奇地发现,这截木桩的到来,使院子里有了很大的改变。以前,院子里只有一棵小枣树,孤零零的。风刮来时,是一种寡不敌众很无奈且软弱无力的声音,听了,总叫人感到沮丧。现在不一样了,有天晚上,当尖利的吼叫声将我从梦中惊醒时,我还以为是凶猛的野兽呢。仔细辨听,才知是从杨木桩上发出的声音。它不像枣树那样弯腰曲膝,总想尽力摆脱风的肆虐,把落在自己身上的风再推给别人,结果是被风撕扯得披头散发,没有了往日的形状。杨木桩不慌不乱,静立在那里迎接风的挑战,一副岿然不动的样子。它让风从身边溜过,又吸收着风,让风进入自己的毛孔,成为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它们是朋友而不是仇敌。
④杨木桩使得落在院子里的雨也仿佛有了灵性。多数情况下,雨会在院子的东西两边布出疏密不同的两种雨幕,每回西边的杨木桩被淋得直往下流水,东边的小枣树却干渴得蔫巴巴的没一点儿精神。母亲心疼小枣树,细心地用木棍围住它,给它浇水,还多次想在杨木桩旁为小枣树再造一个新居,因怕把枣树挪死,才终未为其迁址。
⑤大雪天,小枣树裹着棉絮,被冰雪盖得严严的,几乎看不见任何枝梢。而杨木桩却光溜溜、水亮亮的,冰雪一附上去即刻就化,从不积存。一样的雪,一样的严冬,却是是两种情景。是风有意所为,还是枣树和杨木桩内部的原因?困惑中的我总涌起太多说不清的神秘猜测。
⑥无风无雨的的天气,我总能听出一种声音。这声音隐约而清晰,细微而执著,愈来愈深,就像是一个人在奋力行走;一会儿翻山,一会儿趟河,一会儿在清风丽日下奔跑,一会儿又走在烟雨迷蒙的山间小径——开始的时候,我怀疑是自己的耳朵在作怪,产生了误听。后来,无意中,当我的目光触到杨木桩上那几片嫩黄的叶芽,那饱胀着绿色汁液的肌体时,我似乎也看到那早已扎牢结实得再也拔不出来的根须,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呢?由一截枯木桩成为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这之间,是一种怎样的生命行走啊。固然是我捡拾了它,但如果它自己就此停止生命的脚步,树便永远只能成为一个虚幻的影子了。
⑦小枣树依旧灰黑着,山风把它的枝梢摧折得七零八落,我轻轻地拍了拍它的枝干。此时,它还在沉睡,在被动地等待着季节的到来,看不出它对未来有什么特别的的打算。这是许多生命共有的选择,是它们共同的生命方式,似乎也不应苛责,毕竟,成长太惨烈,抗争太艰难了。
⑧无喜无忧的杨木桩,静静地指向天空,指向天幕上一颗很明亮的星。我双手搂着它,如同在抚摸一个冬天的童话。
18.说说文章是怎样从不同的角度表现杨木桩这一形象的。(4分)
自身条件:
内在精神:
19.作者在第③段说,“杨木桩和风是朋友而不是仇敌”。你怎样理解这句话?(4分)
20.具体分析第④段画线的语句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21.杨木桩和小枣树有着不同的生命行走方式,作者赞颂前者,也不愿苛责后者。你如何看待生命的行走呢?请结合课外积累,说说你真实的感受。(6分)
六、(12分)
22.2010年10月5日,某中学高一(18)班的郝乐乐同学在食堂就餐时,看见桌上有一只黑色的钱包,里面有38.5元人民币,一张电话卡,一张中国银行卡,还有一个金属的手链,郝乐乐同学怕失主着急,赶紧把钱包交到了教育处。请你替教育处写一则失物招领启事,不超过50字。(4分)
23.唐诗宋词是我国宝贵的文学遗产,有人戏侃唐诗宋词之最,说:最孤独的人——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最消瘦的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请仿照上面的例子,用恰当的诗句填空。(4分)
(1)最狂傲的人:
(2)最忧愁的人:
24.联系语境,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再写两个句子,将某两部名著的内容从一侧面点出来。(4分)
长大后,我不再满足于童话带来的欢乐,于是瞄上了“大部头”。我时而在莺歌燕舞的花果山上嬉戏,时而在曲径通幽的大观园中流连;
七、(60分)
25.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60分)
周杰伦在《菊花台》中唱道:“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这是包含忧伤的泪光。
张韶涵在《你的泪光》中唱道:“我应该是带着爱的希望,快乐的为你飞翔,不想再将伤心绑在身上,回应着你的泪光,我有个愿望,只想快乐不想悲伤,眼泪我会擦干,只留幸福在我脸上……”这是追求阳光般温暖快乐的泪光。
泪光中折射着行为的价值,泪光中蕴涵着人们对生活的种种体会。不同境遇的人看到他人的泪光体会各不相同。而对泪光蕴涵的意义的理解,则是人与人沟通理解的一种重要方式。
请以“你的泪光”为标题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建议选择记叙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700-800字。
高一年级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D
8. A
12.D(购,悬赏捉拿。)
13.C(②③⑥都体现了项羽的英雄气概。)
13.A(“四面楚歌”是汉军在唱楚地的歌。)
参考译文
项羽的军队在垓下安营扎寨,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没了,刘邦的汉军和韩信、彭越的军队又层层包围上来。夜晚,听到汉军的四周都在唱着楚地的歌谣,项羽大惊失色地说:“汉军把楚地都占领了吗?不然,为什么汉军中楚人这么多呢?”项羽连夜起来,到军帐中喝酒。回想过去,有美丽的虞姬,受宠爱,常陪在身边,有宝马骓,常骑在胯下。而今……于是项羽就慷慨悲歌,自己作诗道:“力能拔山啊豪气压倒一世,天时不利啊骓马不驰。骓马不驰啊怎么办,虞姬啊虞姬你怎么办!”唱了一遍又一遍,虞姬也同他一起唱。项羽泪流数行,身边侍卫也都哭了,谁也不能抬头看项羽了。于是项羽跨上战马,部下壮士八百多人骑马跟随,当晚从南面突出重围,纵马奔逃。天亮的时候,汉军才察觉,就命令骑兵将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击项羽。项羽渡过淮河,能跟上项羽的骑兵只有一百多人了。项羽走到阴陵时,迷路了,向一农夫问路,老农骗他说:“往左拐。”项羽往左走,就陷入了一片低洼地里,所以又被汉军追上了。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了东城的时候,只剩下二十八个骑兵了,而追击的汉军骑兵有几千人。项羽自己估计这回不能逃脱了,对手下骑兵说:“我从起兵打仗到现在已经八年了,亲身经历七十余次战斗,从没有失败过,所以才称霸天下。但是今天却终于被困在这里,这是上天要我灭亡,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啊。我今天当然是要决一死战,愿为大家痛快地打一仗,定要打胜三次,为各位突出重围,斩杀汉将,砍倒帅旗,让各位知道这是上天要亡我,不是我用兵打仗的错误。”于是就把他的随从分为四队,朝着四个方向。汉军层层包围他们,项羽对他的骑兵说:“我再为你们斩他一将。”命令四队骑兵一起向下冲击,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于是项羽大声呼喝向下直冲,汉军都溃败逃散,果然斩杀了汉军一员大将。这时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领,负责追击项羽,项羽瞪眼对他大喝,赤泉侯杨喜连人带马惊慌失措,倒退了好几里。项羽同他的骑兵在约定的三处会合。汉军不知道项羽在哪一处,便把军队分成三部分,重新包围上来。项羽就冲出来,又斩了汉军的一个都尉,杀死百余人。再一次集合他的骑兵,发现只不过损失了两个人,便问他的随骑道:“怎么样?”骑兵们都佩服地说:“真像您说的那样!”于是项羽就想东渡乌江。乌江的亭长撑船靠岸等待项羽,他对项羽说:“江东虽小,也还有方圆千里的土地,几十万的民众,也足够称王的了,请大王急速过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也没有船只可渡。”项羽笑道:“上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况且我项羽当初带领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无一人生还,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又有什么脸见他们呢?或者即使他们不说,我项羽难道不感到内心有愧吗?”接着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忠厚的长者,我骑这匹马五年了,所向无敌,常常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把它赏给你吧!”于是命令骑马的都下马步行,手拿短小轻便的刀剑交战。仅项羽一人就杀死汉军几百人。项羽自己也负伤十多处。忽然回头看见了汉军骑兵司马吕马童,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面向项羽,指项羽给王翳看,说道:“这个人就是项羽。”项羽便说道:“我听说汉王悬赏千两黄金要买我的脑袋,并封为万户侯,我就送你这点好处吧!”说完就自杀身亡了。
15.①太子和知道这件事的宾客,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来给荆轲送行。(定语后置、“衣”、“冠”各1分)
②(我)派遣将领守住关口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意外的变故(意外情况的发生)。(“所以”、“出入”非常“、判断句式各1分)
16.(1)都运用了反复、排比的修辞方法,这样一咏三叹、回环往复,不但使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强化了诗人的感情,而且增强了节奏感和旋律美。
(2)相同之处,都写了大堰河遭受的生活苦难,写了大堰河的任劳任怨,表现了大堰河对“我”真挚的爱,表达了对大堰河的深情赞美。不同之处,第一节侧重表现大堰河对“我”的无限关爱,第二节着力表现大堰河勤劳善良、乐观坚强的高尚品质。
17.(略)
18.黑乎乎,干枯(或躯体干裂皱巴)
19.例:风代表着生活中的艰难困苦,它折磨和摧残着杨木桩,似乎是杨木桩的“仇敌”,但也正是风磨砺着杨木桩,使杨木桩更加坚毅、顽强。所以说它们“是朋友而不是仇敌“。
20.例:小枣树得到了母亲细心的呵护,却没有积极地成长起来,这与杨木桩独自的成长形成对比,衬托出杨木桩执著顽强、积极向上的形象。
21.例:每个人在成长中都会遇到无数艰难险阻,但是生命的意义也正是在困境的磨砺中显现出来的。当史铁生在轮椅上拿起笔,当桑兰在轮椅上绽放微笑,当霍金从轮椅上眺望宇宙,他们生命行走的步伐是轻盈而充满活力的。
22.参考答案:
今天中午有同学在食堂拾得一个黑色钱包,内有若干钱物,请失主到教育处认领。
23.答案示例:(1)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4.答案示例:时而在烟波浩淼的梁山泊上徜徉
25.参照2010年河北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