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乡愁,老家院子里那口永不枯竭的水井。。。。。。

(2024-01-04 15:33:50)
分类: 触景生情


在农村,不管贫富,几乎家家户户院子里都有口水井,只是这水井再也不是过去用绳子吊水桶提水了,而是用小型电机深井泵打水,既省力气又方便,还没有污染侵蚀。

一直很喜欢妈妈家院子的深井泵水井,水质微微甘甜,夏天清澈凉爽,冬天温和还暖,爸妈在家平日生活,除饮用水系自来水以外,洗漱基本都是用的井水。每次回到老家用深井泵水井的水洗漱,时不时的都会让我想起儿时家门前养育我们生命的那口水井。

在我的记忆里,家门前西南方向一棵桑树下,有一口普通的水井,井口上有一个青石井栏,被吊桶绳子磨出深深的凹槽,井壁上附着厚厚的青苔,青砖铺就的井基被担水人的脚底打磨得又光又亮,这些无不印证着水井的古老。

这口井供养了我们左邻右舍多少个生命回望20年乡间生活,在我的理解中,水井已经成了故乡的一个生动具象,也是故乡的一个沧桑背景。

生于乡间,长于乡间的我,每每想到水井,脑海里便浮现出这样的画面:大人们用一根软软的扁担娴熟满满的水桶,晃晃悠悠的水没有一点溢出,从井边一直延伸家的水缸。。。。。。

一口水井,并不孤独,因为一个庄子的人都陪着它。无论是严寒酷暑,人们每天总是早早地到井台上报到,他们在井台上互相打着招呼,问长问短,亲切而温暖。在担水的当口,男人们交流着去年的收成,聊着今年地里庄稼的长势;女人们则谈说着头发的长短,衣服的颜色,孩子是否听话,不时飞出一阵欢快的笑声或嗔骂声。

老家旧俗,大年三十要将水缸担满,其时,井台上会排成长队,形成一道特有的景观。大年三十的一缸井水,人们从中感受到的是美满和团圆。

故乡的水井像一个忠厚长者,给人们留下许多温馨记忆。盛夏,井壁上的青苔带给人一股凉意,劳作口渴的人们,来到水井前,提上一桶清凉的井水,痛饮一气,这沁人心脾的井水,解渴消暑,而且从不跟人们的肚子作对。隆冬,井口上缭绕着氤氲白气,冬天的井水带给人一份温暖。

水井的夜晚从不缺少人气。农忙时节的夜晚,井台上时有搓衣声。白天,女人在地里忙活,夜晚,她们就在井台上借着月色浣洗衣裳。夏天的晚上,偶尔也有男人来到井边,用井水冲个凉水澡,消去一天的暑气,也洗去一天的疲惫。几个人结伴而来时,他们说说笑笑,把整个宁静的夏夜搅得热热闹闹。此时,井边成了人们释放身心的娱乐场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时间的长河里,水井不但滋养了老家一代又一代人,也净化了他们的心灵。在甘洌的井水润泽下,故乡的村情民风变得淳朴厚道,而且,诚实率真的乡土品性,一代代承传。因为这清凉甘甜的井水,老家人的日子不紧不慢地流淌着,向前、向前……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汲水方式在悄然改变,自来水悄然走进乡村生活,于是,老井上不再热闹,而且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是,农家院子里水井,也蜕变手工按压或电机深井泵里,甘洌的井水喷涌而出依然发挥并满足农家人的生活跃需求

我这只娃”走出了井底,但无论走出多远,感恩之心让我更加眷恋这曾经栖息的地方。我一直记着,我是喝井水长大的,水井,它是我的根,我的本;我深知,它虽然退出了生活的舞台,但它那清澈深邃,它那清凉甘甜,从来不曾走远。

人们常言乡愁,我知道,我的乡愁已经定格在老家这口永不枯竭的水井里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