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之旅(一):印象泸沽湖

分类: 诗情画意 |
引子:
走过全国很多城市,凡是到过的城市不记得了,没到过的城市却记得,云贵川及东北三省除大连之外其他真的没去过。今年2月下旬,我们来了一趟说走说走的旅行。背起行囊,迎着寒风,登上旅行社从启东开过来前往南京禄口国际机场的接送大巴车,开始了为期5天的云南之旅。
有一种震撼,非亲历者,不能言表。泸沽湖远在川滇交界的崇山峻岭之巅,是国内少有污染程度极低的高山深水湖泊,中国I类饮用水质,素有 “高原明珠”之称。此次云南之旅,让我有机会近距离感受泸沽湖淳朴敦厚的生态文明之美。
恬静是泸沽湖永恒的主题。泸沽湖上几乎看不到机动船,游人乘坐的都是摩梭人传统手摇的猪槽船,实际上是由一根粗壮的圆木镂空,两头削尖制成的独木舟,因形似猪槽,故得其名。
漫游泸沽湖那天,由于天气有点儿冷,湖面上的风也很大,加之我们几个天性就胆子小,所以没有去坐猪槽船游玩,而是在沙滩上拍拍风景,尽情享受湖光美景。
举目环顾,群山绵延,苍黛凝重。近观湖水,水体晶莹透明,如绸如缎,恬静无痕,偶尔风生斜波、水波潋滟,漪涟万顷,袭人芳心。身处此间,凡俗顿消,仿佛置身于那个“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桃花源,清冽甘甜的湖水亦可直饮。
泸沽湖地处偏僻,交通闭塞,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世居在那里的摩梭人,至今仍奉行着中国唯一的摩梭母系民族文化,实行“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制度。来到摩梭人家家时,一次偶然的入厕经历,让我对当地人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再次刮目相看。卫生间和浴室是合二为一的,面积近2平方米,砖混平房,内外墙及地面水泥砂浆压光,配有可反锁的小铁门,房顶安装有太阳能,原以为山区条件差,估计会像老家农村的厕所一样简陋,用后才知居然是水箱式蹲便器,干净又卫生,室内洗浴用具也是一应俱全,和城里人商品房卫生间水准相比,除了内装修简陋外,其余均大致相似。也许只是个例,也许家中自建有渗水井,起初我不以为然,深入了解后才知,为保护环境,多年前当地就建成了完整的生活污水管网,并将湖区及泸沽湖流域的宾馆、饭店、环湖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纳入环保监控范围,同时公布有奖举报电话,动用当地社会力量监控泸沽湖污染源,对提供线索和证据的举报人给与现金奖励。
泸沽湖畔的摩梭人几乎都是宗教信徒,达巴教与藏传佛教是其信奉的主要教种。摩梭人虽说与许多藏族人一样信奉藏传佛教,但与藏族人死后进行的天葬习俗不同,他们的葬俗是火葬。人死后要用白布带把尸体捆扎成蹲踞状,双手交屈于胸前,看上去有如在娘肚里的胎儿,象征人死后要回归母腹,再投胎问世,捆扎好的尸体装入麻布袋,放入正房后室的穴中,停尸期间,要请喇嘛和巫师达巴念经超度,然后择日出殡火化。第二天,两位死者的遗属到火化场拣一些遗骨放进布袋内拿回家,经过祭祀,再把骨灰袋送到各姓的坟山去,骨灰多葬在山中大树下或岩洞、树洞中。相较汉族人大修豪墓、大建陵园等陋习,摩梭人“不立碑、不建坟”的丧葬习俗更能体现环保的元素,也更值得我们尊重。泸沽湖在我的心里就是一面绿色的明镜,镜子折射出的是当地人源于自然、尊重自然、享受自然、回归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种理念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更能启迪我们在日益浮躁的当下理性思考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