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论”字到底读几声?
(2009-11-05 11:31:00)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读书 |
这个问题,摆在以前,对我来说不是问题,自然而然的就读“lùn”,四声。但现在不行了,电视讲坛,朋友交流都读成“lún”,二声。近来猛查资料。
班超的《汉书·艺文志》说:《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刘勰《文心雕龙》:圣哲彝训曰经,述经叙理曰论。论者,伦也;伦理无爽,则圣意不坠。昔仲尼微言,门人追记,故抑其经目,称为《论语》。盖群论立名,始于兹矣。自《论语》以前,经无“论”字。
基于“右文说”中“声近义通”、“义存乎声”等原理,我们也可对《论语》之“论”字的结构部件作一番简单的分析:“论”,《说文解字·言部》:“论,议也。从言,仑声。”段玉裁注:“论以仑会意。凡言语循其理得其宜谓之论。当云从言、仑,仑亦声。”在此,段氏纠正了许慎的说法,认为“仑亦声”。
依所以上似乎真的当读二声。但我还不以为然,班超的意思只指出论有伦意,并未明确读作伦。
古化“论”就作为一种文体,如庄子《齐物论》、王充《论衡》等等,《文心雕龙》中有专论,演变到现在还有“论文”。同样在《文心雕龙·论说·赞》:“理形于言,叙理成论。词深人天,致远方寸。阴阳莫贰,鬼神靡遁。说尔飞钳,呼吸沮劝。”从这里看,“论”明显叶“寸”、“遁”。
另有《论语》成书一说:汉初,《论语》出现了不同的传本,著名的有《古论语》、《齐论语》和《鲁论语》。从《鲁论》、《齐论》看,也当四声读。
结论:论字可能和看一样某特定词组保留平声其他全变仄声了,不是意义上变化,而是保留了古读。因为是经典,所以口口相传过程中一直保留古音。就象很多是约定俗成的,并没有道理可言。如果现在读成《论(lùn)语》也一点都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