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我这样的一个人,不知算是很能睡还是不能睡,在需要有充足睡眠的时候,比如第二天有什么重大活动,我经常通宵失眠,可在通常的情况下,我的睡眠时间是正常人的两倍。我经常痛心疾首自己睡觉的时间太多,以至于把太多的时间浪费在了乱七八糟的梦境里,少做了很多的事情,可事实上,如果我睡不够,整个白天全部是无效的时间。
上个周不知是如何熬过来的,刚刚回到美国,时差理直气壮地打扰着我的睡眠,扰乱着我正常的作息时间。然后又不幸感冒,晕头脑涨,偏巧又在赶两篇很重要的稿子,每天逼着自己奋力笔耕,总而言之苦不堪言。
从前总感觉自己是一个精力过于旺盛的人,看到有的人心浮气喘,说话都提不起力气,实在不能理解,总以为在作态。至于说为了感冒什么的不能上班,更觉得不可思议。可如今,我真的感觉精力这个东西像一群不守信用的醐猻,正在从我的身体里四下散去。我要使尽招数,骗、哄、劝、养``````总之要把它们尽快召唤回来。
写东西的人看起来是最闲的,不用朝九晚五,安逸坐在家中(或别的什么地方),敲敲敲打,写写划划,体力损伤最小,而事实上,一旦你承接了某项写作任务,别说是朝九万五,二十四小时它都在牵扯你,搅扰你,连梦境里都不得清静。明天是周末,我决定趁着身体不适之机,名正言顺地休息两天,什么也不做不想,彻底放松。
从国内带了很多书回来,有几本写得很不错。文字是最好的精神产品,阅读到好的文字实在是最奢侈的享受。唯一比阅读到好的文字更幸福的事,就是自己写出了很好的文字。当然,在我的生命中,后者已经变成了存在的最大理由。不过,同样是一个人的文字,含金量却大为不同,好象是陈染说,思想在心里沉淀越久,写出来就越醇厚。就像酿葡萄酒。而博客就是一杯葡萄汁(大意)。她只喜欢纯正的葡萄酒,因而放弃了博客,我想想,还是有很多留住博客的理由,尤其是身在异国,通过博客可以感受很多来自国内的信息,来自朋友的问候,至于博客里文字的重量,说实话确实是一杯葡萄汁,不会熏人欲醉。我觉得博客的形式就是一种较轻松的交流,像朋友在咖啡馆里的聊天而不是做演讲,不用煞费苦心去想主题,也不必字斟句酌,严阵以待。尽快把某种信息传递给朋友,仅此而已。
关于我的照片,看得出大家不太喜欢这种形式,不像一个写字的女子,确实也不像我日常的形象。话说回来,摄影师造型师都惯于给明星造型,大概绝少有作家成天惦记着拍照片,固而大家都不知道给一个作家该怎么拍,每次都非驴非马。鲁迅说了,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就让我来做个尝百草的神农,“以身试法”,多拍多试,或许探索出一条给作家拍照片的捷径也未可知。
这张照片是前年所拍,很多杂志和书里都用过,大概是“最像个作家”的?我也觉得和我日常的形象比较接近,妆淡得像没画,唯一的遗憾就是不够漂亮,再就是这样的照片是否太中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