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幸福在彼岸?

(2006-11-08 04:55:15)

                         

我的童年和少年一直生活在同一个城市,就读于同一所学校,每天来来往往不过几百米路程。十分羡慕转学来或走的同学,可以变幻不同的风景,经历不同的人生。我渴望父母能调往别的城市,把我从眼下这单调枯燥的生活中带走,可他们却死心塌地在这座城市按照同一种姿态生活一辈子。一个生长在大山里,从来没有离开过家的孩子,开始无限地向往远方,当时的我,坚定地认为,山的那一边,是幸福的彼岸。

十五岁第一次出远门,去了北京。因为哥哥在那里读大学。不过短短一个月光景,莫名其妙爱上了北京,当时想,我的将来是要到北京的。

去北京的路如此漫长,相思成为“情结”。97年终于争取到机会去北京读书,学校远在东郊,去每一个地方都叫“进城”。一定有着很多的不习惯,比如气候、饮食、环境、人际关系``````可只要想到,此时此刻自己是在北京的,我的脚是踏在北京的土地上,我的身子是躺在北京的床上,便会无端地高兴起来。从艰涩的生活里去发现快乐,就像从沙里去淘金,只要努力,总能发现一些。翻看在京读书的照片,胖乎乎的(因为总怕自己饿着了,抓紧每一个机会猛吃,所以空前地胖了),穿着很土气,却咧着嘴一个劲儿傻乐。自己看了也觉疑惑,当时的自己,有这么快乐吗?难道不曾在那些清冷的夜里,把头蒙在被子里,绝望地哭泣?

02年再度赴京,心境却大为不同。知道自己不久的将来是一定会去美国的,北京只是驿站。因为不打算在此安居乐业,一切都是临时主意。日子有什么粗砾,便想,这只是暂时的,等到了美国,一切都好了。现实在彼岸的召领下变得美妙起来。不去想民生问题,奢侈地放任自己沉缅于读书和写字,这一“临时”就待了四年。无数个深夜,忏悔自己的懒惰,整日虚度光阴,可回头望去,出版了四本长篇小说,似乎又昭示着“成果显著”。在等待的间隙里,日子不期然地渐渐美满与恣意,以致如鱼得水。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之际,美国终于对我说:WELCOME  TO  USA

人往高处走。小城市奔大城市,大城市奔首都,首都奔国外。按照这个逻辑,我终于奔到了理想的终极目标。洛杉矶,第一次听到这个名字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当时想到这座城市就像现在想到月球,知道它存在,却决没奢望有一天自己会到达那里。殊不知冥冥中上苍自有安排,用一种奇妙的缘分把我和这座城市紧紧相连。

和曾经向往北京的心不同,当时究竟能不能去京是不可知的,因而愈发心切。如今却知道自己一定是会来洛杉矶的,反而少了许多悬念。很多人羡慕我一来美国就拿到绿卡,而他们在此奋斗了八九年,绿卡还只是一个无法企及的梦。我却茫然。奋斗的过程虽然艰辛却充满乐趣,省略掉过程而直接得到结果,反而轻飘飘的,找不着根。一天吃饭,同桌的台湾人看到某个小孩吃相惊人,笑说,大陆一直都在闹饥荒,吃不饱饭的。而说起在西藏居然喝到了广东煲粥,很惊异的样子。我气极反乐,想,北京的美食登峰造极,哪里是美国可比?真是一帮台湾“土著”啊。而另一拨台湾人又对大陆无限崇拜,看着我的紫色小礼服羡慕地说:还是大陆的衣服漂亮啊!吃着昂贵的日本料理感慨:要吃美味还得回大陆啊!

美国的好过于显而易见,反而让人容易忽略。就像见到一个美女,看来看去总能在脸上找出一两个缺点来。期望值越高,失望会越大。如今的我看美国亦如是。或许正因为这里是“终极目标”,方处处挑剔。回想起北京来,却觉精彩绝伦,活色生香。

遥远的地方总有一种诱惑,或许诱惑于想象,或许诱惑于传说。这种诱惑让人们相信,幸福总是在彼岸。而自己身处其中的世界,却只是苦楚。所以我们的一生,都在为去到彼岸而苦苦求索。

而彼岸在哪里?宗教告诉众生,彼岸在人生的终点,生命结束时,就到达彼岸了。现实世界充满了烦恼、困惑和挑战,不管在哪一个城市,哪一个阶层,每一种生活状态都不可能完美。唯彼岸的烟火最为绚烂。

其实,彼岸只是一个梦,永远在前方诱惑,永远都无法到达,而人在滚滚红尘中挣扎、沉浮,每一滴苦乐才是现世的人生。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怀抱一颗知恩和感激的心,珍惜当下和眼前的幸福,只要心中充满平安、宁静和快乐,人生处处皆彼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