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对一个上海人的最高评价是:你真的不像个上海人!窃以为对一个作家相貌的最高评价是:你长得真不像一个作家!
有人尖锐地说:随着文学的逐渐边缘化,美女将越来越与文学绝缘,最终文学界的美女将成为比恐龙还罕见的“稀有物种”。
为什么?因为如今文学实在不是一个“时尚”的行业。而无论哪个年代的美女,总是追着时尚跑。择偶如此,择业亦如此。
追逐时尚乃人心之大同,并非美女之专利,只是美女更加容易得手。天生丽质便是她们竞争获胜的最佳武器。
在择偶上,无论哪个时代的男人,对女人的首先条件是:漂亮!一靓遮百丑,其它都好说。而美女的要求就不同了,她们的眼光总是随“时尚”而变,当下哪种男人热门吃香就选哪一种。五十年代崇尚劳模,七十年代军人光荣,八十年代知识分子热门,九十年代大款当道,到了当下,最好是“海派儒商”``````总之,看到什么人物身边美女簇拥,就知道当下何种人物最“时尚”。
择业上,美女也更有条件投机取巧,寻找捷径。热门时尚的行业总是美女如云,而边缘行业则美女凋零。若问当下最热门的女性职业有哪些?电视台女主播肯定是其中之一。
曾经在广院(如今的传媒大学)就读时,一天去到鲁迅文学院,一位作家朋友见到我后连呼“惊为天人”。有一天该作家激动地去到广院找我,坐在电话间的小屋子里,只见一个个美女接连在他身边飘来荡去,这个胜西施,那个赛貂婵。这位可怜的仁兄看得眼花缭乱,目瞪口呆,他狠命地眨了半天眼睛,困惑地发问:“这里的“天人”咋就那么多哩”?!我大笑:“这里是玉皇大帝的宫殿哪!”该作家彻底晕菜了,茫然四顾,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做主持人的时候,听到的评论往往是:才女呀!文笔好呢!如今混进了文学圈,几乎毫无例外被奢侈地冠之为“美女作家”的称谓。(虽说这个称谓由于某些炒作而变得失去本意,像“小姐”一样让人质疑。)年纪轻轻以“才”取胜,混成了徐娘却变成“美女”,不是我真的一夜之间脱胎换骨,而是——转换了职业跑道。物以稀为贵。
从一个最风光时尚的行业转到一个最冷清寂寞的行业,大多数人困惑不解。前些时新浪“名人堂”主持人术术问我:美女有着很多的渠道可以获得成功,你为什么要选择写作这条最吃力不讨好的道路?
确实,主持人是一个很可以满足虚荣心的职业。我刚踏上主持人岗位时,只要上台开口说话,不管说什么,说成什么样,都可以赢得满堂喝彩。每到一个地方,也会被观众认出,搜集恭维话一箩筐。但同时我会感到深深的惶惑。因为我不知自己究竟有何能力可以获取如此多的赞美。主持人的职业有点像做官,人们看中职业的光环更甚于本人。观众的掌声是给“主持人”的,而不是给“汪洋”的。当职业的光环消失,自己就会被打回原形。就像童话故事里的灰姑娘,十二点钟一到,马车就会变成南瓜,她也会从高傲的公主变回灰姑娘。所以,做主持人的大都没有安全感。辉煌下面是虚空。(当然,某些有实力的主持人除外。这里主要指“花瓶式”主持人。)
只有当我思索时,当我用文字把我的思想记录下来时,我才感觉自己是实在的,是有价值的。我写故我存。这就是我写作的目的和原因。如今我看中别人对我才华的认可远胜于对我容貌的赞美。我能清晰地感觉到自己底气和实力的逐渐积累和增加。
时尚这个东西固然诱人,可时尚的不一定就是好的,适合自己的。相反,时尚的往往是短命的。时尚的服饰容易被淘汰,时尚的职业与人物亦如此。美女们追逐时尚,引领时尚,但别沦为时尚的奴隶,盲目追随。从一时看,投机者往往容易获得利益,从长远来看,每每聪明反被聪明误。无论择偶还是择业,首先要听从的是自己心灵的召唤。不要在时尚的泡沫里迷失,在众多的诱惑面前,保持一份清醒的头脑,分清什么是自己想要的,什么是真正适合自己的。只要自己真心喜欢,无论其“时尚”与否,均乐在其中,无怨无悔。这才是聪明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