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想等考研完了以后再买碟看《关东金王》,但是还是忍不住看了。
关注这部片子,完全是因为演员陈昊——一个年轻进取的男演员。
认识他是从《范府大院》,整部片子看下来,不喜欢它对待历史的态度。但是却有一个支撑的动力让我把它看完,那便是陈昊扮演的落魄的光汉少爷这个角色。在我看来,片商口中一众“深刻”的角色中,这个角色是唯一可信的生动的有质感的;在云集的“实力派”的明星阵容中,这个演员的表演是最到位,最与角色达到默契的。
这个角色和随着对这个演员的慢慢了解,我相信了表演的范畴里,真的是没有小角色;也相信了在这个泡沫堆积起来的浮华的圈子里,还是真的有人执着于追求梦想的。这梦想基于自信,基于积累,基于对艺术创作的热爱,基于坚定的信念。
反过头去看,陈昊出现在人们视线中的时间并不短,《搭错车》《画魂》,往往是若干个短暂的一瞥,但却惊鸿。之后的《范府》《关东》《戏班》……中的角色,也是渐进似的承担着渐为重要的分量。于是深知:怀揣着实力和梦想以及不错的外型条件,却在一条“循规蹈矩”的道路上跋涉着,并不寻求一夜走红的刺激,也不躬身迎合所谓的“潜规则”,对演员而言,需要的是来源于内心的莫大的勇气和坚定的原则,而作为回馈,也许就正是那条踏踏实实的成功之路。
这次《关东金王》的故事,背景和取材放在了陈昊最熟悉的那片土壤——东北黑土地。吉林的韩边外的故事也许是黑土地上祖祖辈辈盛传的故事,而这一代传一代的故事中所章显的精神层面的内涵,也许更是长在了很多东北汉子的心头上。我甚至可以想象——陈昊身在自己家乡的土地上,穿着韩鹏举的战服,良马一骑,挥舞起手中的马鞭,尽情地操起自己熟悉的那口地道的东北话,吼到“把老毛子赶出去!!”这个时刻,涌动在这个年轻的东北小伙子身上的是怎样的一脉热血!于是我看到了一个栩栩如生的韩鹏举,那副形象,正如小鹏举还在他爷爷怀里时就说出的那句话:“爷爷,我长大了也要当英雄!”,他真的是一个英雄!一个为家族,为民族都能挺身而出的真正的爷们儿;一个一身虎胆杀敌,一腔柔情对妻的真正的男人。这样的男人形象放在那个时代是完美的,而且又是有原型的角色,对一个男演员来说,塑造起来并不容易,对虎虎生威和匹夫之勇界限的拿捏是很考验演技的,成功便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虎胆英雄,失败便是又一个假大空的反面教材。但是,陈昊抗起了这个角色。作为一个观众,不得不在“他”在老婆面前吃醋时忍俊不禁,不得不在韩边外去世时“他”的仰天号啕的情节里潸然泪下,不得不在“他”前线接到“不抵抗”令时依然决然脱下朝服时满怀豪情……在他的博客里看到很多观众的留言,说当看到韩鹏举这个角色时,就无法自拔的喜欢上了。这是对黑土地上人文情怀的赞叹,更是对陈昊演技的肯定。
但是还是想吹毛求疵一下,可以看出,《关东金王》主要把重点放在了打家业的韩边外和守家业抗外敌的韩鹏举两代人身上,对于这两代人中的几个重要角色演员的选择都是比较成功的,象王新军在成功刻画了“窦玉泉”“杨亿”等角色之后,首次接演了年龄跨度这么大的角色,但表现依然让人拍手叫好,但是在中间那代角色的演员配置上稍显逊色,化装上没能体现他们的年龄上的跨度,而表演上,声音上,又显得过于造作。而片子为了刻画这一代人的“不作为”以作为对另两代人的衬托,显然运用了不少的篇幅,拖沓了剧情的节奏,而又没有能够做到更到位。而这部片子的焦点无疑是着重放在韩边外这代人起家史的描绘上,由此造成后面鹏举等人戏份的拥挤似乎情有可原,但是毕竟在鹏举身上放了不少的故事点和情节,而戏份数量的限制,着实是使得剧集后半段的情节过于拥挤,转承上显得仓促。稍稍限制了鹏举这个角色的刻画。
前一篇:收视冠军!
后一篇:陈昊--祝大家一年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