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关的西北是燕塞湖,是长寿山国家森林公园和秦皇岛柳江国家地质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燕塞湖不仅富有佳山丽水,更有奇石异景,湖两岸一侧是火山岩,另一侧是花岗岩,湖水静若处子,很难想象,她经山海关向南入海的壮观景象。沿河道逆流而上,错落的景致,大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上下两千年、纵横十万里,是山海关长城博物馆,讲给我们的岁月的故事,古老的火炮,长矛和刀戟,无不引发我们对历史的回望,那隆隆的火炮声仿佛仍在耳畔响起,诉说着长城的前世今生。从绿色的大地板块到连绵的层叠山峦,燕山展开他壮阔的身躯,义无反顾地阻挡了呼啸而来的,凛冽的寒风,呵护着秦皇岛的万千气象。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河北最北端的秦皇岛,是中国唯一一个因皇帝尊号而得名的城市。《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东巡驻足于此,派人入海求仙。
秦皇岛境内最早出现的地名,就是《禹贡》中记载的碣石。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就是燕国的通海门户。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东巡观海,筑汉武台于碣石。一代枭雄曹操率兵北伐乌桓,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当年帝王们看到的只是一座海拔不过20多米、方圆不足一平方公里的小山。后来,随地壳运动,岛屿与陆地相连,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秦皇岛。

得益于燕山的“呵护”,秦皇岛港不经受冰冻、回淤和风浪的困扰,是我国北方的天然不冻港,港阔水深、风平浪静。1898年3月25日,秦皇岛港被清政府辟为商埠,外运开滦煤矿的原煤,由此开启了秦皇岛港能源港的历史。
如今的秦皇岛港已经发展为综合性枢纽大港,是我国乃至世界第一大能源输出港,是我国西煤东调的终点,也是北煤南运的起点,担负着东南沿海电煤运输的重任,被誉为国家经济的晴雨表。秦始皇、汉武帝绝不会想到,两千多年后,追随他们足迹而来的是一列列的装满乌金的动力火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