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雍和宫大街西边、国子监南边的方家胡同,自打元朝就有了。这条东西走向、全长六百多米的古老胡同里,藏着不少的故事。明朝隆庆年间的兵部尚书方逢时,据说就住在方家胡同。这位方大人是明朝的文人名将,战功卓著。方家胡同是不是因为这位方逢时而得名,现在还没有定论;但是,方逢时为方家胡同增添了光辉,这倒是一点也不假的。到了清朝,方家胡同出了座循郡王府。循郡王名叫永璋,是乾隆皇帝的三儿子。所以这里虽然号称是郡王府,但和别的亲王府、郡王府比起来,不仅门外的石狮子小了一号,这三开间的大门比起正宗的王府,那气派也小了不少。据说这是按比亲王府、郡王府级别低一等的贝勒府格局修建的。
吃住在学校,一有空儿就参加学生的活动,还和师生一起打扫校园,浇花种草,把学校办得有声有色,很快便在北京的教育界有了名气。老舍这段当小学校长的经历,培养和丰富了他和孩子们的感情,后来他为孩子们写了《青蛙骑手》、《宝船》等儿童剧,以及不少歌谣、快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