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为了工作方便,戴玉强租了人家楼梯下的半间房,阴冷、潮湿,原来是人家放扫帚、拖布的地方,也就够放一张小折叠床的。按理说,铁打的汉子,流水的钱,可钱就偏偏没有流过来,戴玉强蹬着三轮车,跑遍了大半个北京城,少则十几里,多则几十里,戴玉强都快成职业导游了。活儿倒是揽到了不少,可就是没有钱:
“我们工程进度紧,资金跟不上……”
“我们这儿工人都开不出工资,再等等吧。”
“别人欠我们的钱还没有还,所以手头资金不够。”
戴玉强早上高高兴兴要帐去,晚上别别扭扭回家来
苦尽甘来,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不久,戴玉强他们便揽到了一笔大买卖,替位于北京交道口附近的一座二层楼铺地板,得知喜讯后,兄弟三个的欣喜均行于色,毕竟是800元啊,那可是他们最大的的一笔生意。戴玉强三人在众多的市场竞争对手中夺到这个项目,心中感觉不亚于申奥成功,于是便细致入微地开始了数百平方米的铺设工程,三天后,三个人的奥运会胜利闭幕了,一个人拿了二百三十块三毛三。
在北京渡过了艰苦的三年半工半读的生活之后,戴玉强在1987年又回到了山西省歌舞剧院,在剧院里很少有排练演出,每月仅有几十元的工资,都二十四五的人了,又要生活,又要学习,整日在脑子里装着自己的江山社稷,可是没有钱,寸步难行,戴玉强就又得重操旧业,靠打工来维持学习。八十年代末,流行歌曲火遍神州,于是,戴玉强也索性到歌舞厅去通俗一把,1小时5块钱,四小时下不,骨酥筋麻,好象爬了一次泰山那么累,但是,“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问,为什么……”只要戴玉强积攒了一点儿钱,便急急忙忙往北京赶,到处找声乐老师上课,一节课就是一两百块,戴玉强从不犹豫,掏起一来就如同是一位打肿了脸的大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