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胡同1
(2009-09-08 02:59:32)
标签:
杂谈 |
北京的胡同1
【画面】后海胡同游中年车夫拉着外国游客
【音乐】:闲情逸致
【画面】从三轮车上拍摄,驶过的沿途风景
【配音】:
李永浮师傅每天的工作,就是拉着肤色相异的世界各地游客,在什刹海、后海、鼓楼这一带游览。多年的导游经验,让他说起这里的逸闻典故,那是头头是道。
【画面】车夫在三轮车上,与游客兴致盎然地聊天
【配音】:车夫:“咱们今天就是要逛胡同。。。。。。。”
【画面】
老北京的城市平面分布示意图
【配音】说起北京的胡同,自打元朝就有了。元代人氏熊梦祥,在《析津志》一书中这样写到:元大都“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衚衕。衚衕(胡同)二字本方言”。
其实,胡同就是比大街窄的“小巷”,是我国北方城市建筑布局的一个专用名词,这和南方“里弄”、“巷”的意思是一样的。
为什么北京的街巷多以胡同相称呢?最通常的说法,就是“胡同”一词的本意,是蒙古语“水井”的意思,最初的发音为“忽洞”。
【画面】:不同角度的胡同、胡同牌名、
【配音】有句俗话说得好:北京有名的胡同3600,没名的胡同赛牛毛。最多的时候北京的胡同有四五千条,就是现如今也有一千多条。
北京胡同的名字也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
【配音】:早年间的北京,胡同的名字就是老百姓自己起,叫的人多了,就叫开了。不过,这里面也有规律。比如,较宽的胡同,就叫“宽街”,两墙之间的窄胡同就叫“夹道”,斜的就叫“什么斜街”,有官衙府邸的胡同就叫府学胡同、兵马司什么的,有买吃食的胡同就叫羊肉胡同、干面胡同,名字透着抢眼、上口、好记、响亮。
【画面】:车夫停在一座四合院门前,看着院门口对游客介绍。在出画。
【配音】:“进到这胡同里,就该看看老北京的特色建筑,四合院了。。。。。。”
【画面】平面演示图,四合院的构成形式、几进院、跨院、带花园的
【配音】:胡同的两边是什么?一瞧就知道,是墙啊。其实,胡同就是大大小小的宅院府邸、高高低低的墙围出来的。墙里面就是老北京最有名的四合院。
四合院的所谓四合,“四”是指东、西、南、北四面,“合”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
【画面】俯拍的四合院内,天井、院子、厢房
【配音】北京四合院,是中国北方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民居建筑,坐北朝南,由北房、东西厢房及南房四面围合而成,形成封闭式院落。四合院有大有小,小的只有一进,大的有二进、三进、四进。王府大院甚至有东、中、西好几路,气派非凡。
【音乐】进入门楼局部开始进音乐——唯美主题——到片尾
【画面】四合院的不同门楼、抱枕石、影壁等造型
【配音】: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的“巽”位上,分为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等。早年间不同的大门显示着主人不同的身份、地位,破了规矩是要杀头的。门楼、大门、门簪、门墩儿、上马石、影壁,也是造型丰富、巧夺天工。
【画面】南锣鼓巷、菊儿胡同等,什刹海边,胡同游车队浩浩荡荡驶过
【配音】近年来,北京胡同文化,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政府也加大对胡同的保护性力度,古老的胡同年轻了,世界各地的游客都爱到胡同里探个究竟。
别看胡同地处北京城,但它的魅力早已传到了世界各地。